现代建筑饰面施工技术实例分析论文_李倩君

广东道森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各方面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为建筑装饰设计施工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对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通过实际案例,对复杂建筑饰面施工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饰面;装饰设计;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饰面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建筑物外部结构的美化工程,也是建筑物整体性和艺术性的体现,对建筑项目的整体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特别是现代环境中,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也有所变化,对现代建筑饰面施工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建筑饰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应用与管理,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概况

某酒店总建筑面积 110787m2, 地下部分建筑面积49311m2,地上建筑面积 56441m2。 酒店亮点体现于 B2 层公共一、二、三区走道、 宴会前厅及宴会厅。该区域既是整个工程的亮点,也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根据施工内容,定出了重点饰面的技术质量控制点:宴会前厅、走道弧形木 饰面、宴会前厅双曲面弧形 GRG(玻璃纤维增强石 膏)线条、不锈钢蚀刻门、艺术染色玻璃等。这些饰面造型层次复杂多变,外加工技术、质量要求高。

2 宴会前厅木饰面、走道弧形木饰面

2.1 难点

(1)宴会前厅木饰面(见图1)、走道大面积木饰面共计3047m2 ,需严格控制纹理和色差。

图1 宴会前厅木饰面

(2)由于走道木饰面涉及吊顶天花,因此在防火等级上有相应规范要求。

(3)宴会前厅、走道顶面和墙面采用曲面弧形木饰面,其造型复杂、安装要求高。木饰面的加工、安装控制与其他分部工程(机电、消防、弱电)的衔接都是难点。

(4)走道木饰面墙面高5500 mm,吊顶部分跨度6600 mm。由于单元板块大,表面呈波浪形,因此吊顶与墙面的阴角拼缝的处理、墙面波浪板阳角的 处理、基层骨架平整度的保证均为难点。


2.2 加工工艺

(1)木饰面的前期选样。现场木饰面面积1200m2。为控制木饰面色差及木皮纹理,根据设计提出的要求,从以下几方面选择木皮:木材的 品种、纹理、颜色、光度等。从5000m2 的木皮中筛选出现场所需数量,统一由木饰面厂家采购。 同时,安排专人跟踪厂家的加工情况,实时反馈至现场项目部,从源头上保证木饰面无色差、纹理顺畅。

(2)木饰面加工单位的实地考察。在准备材料小样的同时,安排专人至木饰面加工单位进行实地考察,考察重点在于加工单位的综合实力、加工设备、专业人员配备等,以满足设计的复杂理念和加工木饰面的精细度。

(3)走道木饰面的基层处理。按照消防防火规范,天花吊顶是A 级防火要求;墙面饰面是B1级防火要求。为此,吊顶木饰面采用3 mm 铝板贴木皮制作工艺,以保证木皮的整体平整度、折边阳角的外观要求、铝板与铝板间的接缝控制。墙面的弧形木饰面采用的是防火木基层。

(4)墙面波浪板木饰面的阳角处理。墙面波浪 板木饰面之间的阳角采用20 mm宽T字型实木条收边。在安装木饰面时,相邻2块板之间留有2 mm缝隙。采用单边固定实木条,通过白胶、枪钉对缝隙 进行收边,既解决了木饰面热胀冷缩的问题,也解决了收口问题。

(5)吊顶与墙面木饰面的阴角处理。使用三维模型确定弧度,保证吊顶与墙面木饰面的弧度统一。通过螺丝拼接吊顶与墙面木饰面,吊顶伸入墙面木饰面,保证接缝的密实度。

(6)走道木饰面处理。鉴于宴会前厅整体呈弧形,采用防火木基层,木皮采用湿贴方式。现场先制作基层,随后由三维模型控制基层板与骨架,检验完成面的位置。

(7)三维技术运用。通过专业三维制图软件,绘制弧形木饰面所在区域的三维模型(见图2)。通过 该技术,确定了木饰面尺寸、与其他饰面的衔接处理、机电设备的布置走线、机电末端点位的控制、消防与弱电系统的点位控制等,第一时间发现诸多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通过模型指导木饰面加工单位,为其生产服务。

(2)GRG加工技术路线。现场放线→空间放线(与图纸对比);设定完成面控制点;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均以三维模型为准(见图4);工厂加工成品;现场根据三维模型编号安装。


(3)GRG 立体定位放线。根据总包提供的轴线,将宴会前厅中轴线弹出;找出宴会前厅与中轴线垂直的中心线;双曲面GRG的弧长按照500mm间距将GRG投影线弹于地面,控制外加工尺寸、完成面位置;根据地面的GRG造型投影完成面线,将线引至楼板后,定位GRG钢架基层。

(4)GRG的加工控制。根据三维模型,找到定位控制点。鉴于GRG 整体狭长,故将GRG以1.2 m长分段,记录每段两端的控制点。通过专业制模加工软件生成GRG造型,作为厂家下单加工的依据(见图5)。通过核对三维模型与深化设计图,确定图纸与现场的真实误差,从而控制加工、安装的精度。

(2)网版排版。根据确认后的小样及排版图,制作深蚀刻、浅蚀刻、喷砂蚀刻网版。根据不同的工艺划分区域,用不同颜色、纹理来标识标注工艺对应的质量要求与标准、工艺的关键节点,以保证加工 的精细度。

(3)样板制作。按照图纸制作1∶1的样板,每樘门都有其对应的样板。在镜面、深蚀刻、浅蚀刻、喷砂蚀刻区域分别进行标识处理,保证对不锈钢表面不同蚀刻度的掌控。通过模板放样,厂家在加工前期对蚀刻门的制作工序、加工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要点都有了详细的了解,为之后的精细化加工开路。

(4)基层制作。为控制不锈钢的平整度,用2mm钢板折出骨架样式,在骨架间填充铝蜂窝芯做为基层,以保证表面的平整度、折边阳角的外观效果,达到的质量标准。骨架制作完成后,用热压机对其进 行冷压,将门扇骨架整平。等24h应力消除后,使用铝蜂窝芯填充,然后进行热压,再次进行门扇的整平。

(5)表面效果制作。首先,用电脑排版定位,由于每扇门图案不一样,必须进行一对一的复核,定位图案后,将不锈钢板材加工打磨成镜面不锈钢; 然后把浅蚀刻网版贴在不锈钢表面进行蚀刻,蚀刻完后,去除网版,清洗不锈钢板,烘干后贴深蚀刻网版,重复浅蚀刻的步骤,喷砂亦如此;最后清理烘干, 上色玫瑰金,贴透明膜,形成最终效果(见图7)。

(2)加工控制。对艺术染色玻璃的分析与深化后,开始制作材料小样。经过多次的尝试,对3种玻璃的加工工艺、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有所了解,以此制定指导方案,为之后的大面积生产奠定基础。选用德国进口的纳米砂玻璃,确保玻璃表面不留指纹印。将制作好的磨砂玻璃,浸泡药水,确保其成品均匀、手摸无毛刺,然后海绵蘸硅胶,点在玻璃表面,处理完毕后,进行表面蚀刻。最后,使用药水处理表面残留的硅胶。

(3)上色控制。在夹层位置的纳米砂玻璃上进行上色时,先通过电脑制作喷绘图案,然后使用特种玻璃喷绘颜料在玻璃表面进行喷绘,这样可以保证颜料在高温烧制时不变色、不退色。

(4)烧制。由于看面玻璃是多种规格错拼而成,夹层、底层玻璃是单块整板,故三者经粘接后,在烧制过程中因受热不均而易产生爆裂。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以车边抛光错拼,同时均衡烧制调温,将高压釜启动电压调至350kW,恒温烧制时控制在280kW,温度保持在 140°C,烧制时间控制在7h。 由此,成功制作出材料小样。总结了整块玻璃加工 控制、质量控制的要点,以保证产品工业化加工的精细程度。

6结语

综上,我们要不断研究建筑装饰施工,将新技术与新工艺不断应用到建筑饰面工程建设中,为工程施工增添无限魅力,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建筑感官。文章介绍了复杂饰面的施工技术,内容包括各种饰面的材料选用、施工方法、操作要点和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事实表明,该施工是成功的,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1]甄颖.建筑装饰技术研究[J].房地产导刊, 2016(27).

[2]卢则高.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全文版:工程技术:165-166.

论文作者:李倩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饰面施工技术实例分析论文_李倩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