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五荒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_三农论文

走向“五荒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_三农论文

向“五荒”进军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优势论文,优势论文,经济论文,五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荒”开发是黑龙江垦区第二次创业、深层次开发的重点,是逊克农场脱贫致富,力争到2000年实现翻两番、奔小康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

逊克农场地处小兴安岭北麓,北邻黑龙江,南枕小兴安岭余脉,地跨逊克、孙吴、伊春两县一市。境内海拔高度为210~350米,属低山丘陵带。全场国土总面积26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国有森林面积100万亩,天然林面积24万亩,人工林面积11.7万亩,草原15万亩,水面2万亩,其它2.3万亩,此外尚有69万亩荒坡、荒滩、荒水、荒草和荒地。这意味着,这个场有着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和优势。从严格意义上讲,在逊克农场只有已经形成的45万亩耕地算得上是经过科学论证,实行资金、技术密集投入,达到成熟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其余80%以上的各类资源尚有不同程度的开发潜力。第一,100多万亩林地除10多万亩人工林地外,大都属天然次生林,需要抚育更新,改造林相或开发林副产品资源。至于由林地资源衍生的动物、植物资源更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潜力。第二,15万亩草原目前利用不足万亩,并有9条大小河流穿流其间,有草又有水,可说是水草肥美,这是开发养殖业的优越环境。第三,场内的2万亩水面,利用率不到5%,这也是“五荒”开发利用的重点。第四,历年未进入人们视野的69万亩原始“五荒”,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可观的开发价值。可以这么设想,在逊克农场实施以“五荒”为主要目标的第二次开发,将有可能再造出一个同样规模和效益的新农场,到那时别说翻两番,就是翻四番也并非天方夜谭。因为在这里,已经形成的耕地面积,仅占农场国土资源总面积的17%,而现有耕地、草原、水面等“五荒”资源却是耕地面积的3.4倍。

实施“五荒”开发战略,逊克农场具备许多有利的条件:一是这里的干部群众经历了35年的开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垦殖经验,这就可减少费用,节省支出,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的开发建设在农场造就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可为“五荒”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特别是有一批建场初期来场的老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农场的宝贵财富,仍将为“五荒”开发做出独特的贡献。二是逊克农场地理位置靠近哈黑铁路,即将施工的孙奇(孙吴—奇克)铁路将从场区中心穿过,也为“五荒”开发提供了交通、信息的便利。三是农场为“五荒”开发出台的政策宽松,将会激发广大职工踊跃投身于“五荒”开发并吸引场内外有识之士参加投资建设。

去年以来,逊克农场依据《土地管理法》、《水地保持法》等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农场实际情况,缜密地制定了“五荒”开发实施方案,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取得了开发的初步胜利。

(一)统一规划

首先是成立组织。1994年6月,农场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有关领导和土地、林业、畜牧等部门参加的“五荒”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查规划、设计划界、招标拍卖、合同签订、费用收缴、契约公正、业务指导等。

其次是调查设计。由林业、土地、畜牧三个部门负责,从1994年8月中旬开始持续工作了40多天,对场内“五荒”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初步确认全场“五荒”开发总面积可达百万亩,其中近期开发面积为50万亩,1997年之前可开发10万亩。

再次是确定项目。遵循职工“一户一样”、干部“一人一事”、生产队“一队一品”的原则,在自报的基础上分类排队,择优开发。经过认真论证、筛选后确定:在1995~1997年内全场生产队开荒5万亩,职工个人投资开荒5万亩,拍卖“五荒”3万亩;兴办家庭牧场30个,家庭渔场50个,家庭林场、果园10个;全场肉牛存栏1万头,生猪年饲养量3万头。新开发项目总产值5000万元。

(二)出台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逊克农场为了顺利实施“五荒”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他们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宽松的开发政策:一是凡开发者带牛入场,有20头牛以上,人数6口以下,农场给予落户。开发者兴办养牛场,农场按年末实际存栏数,每头牛免费划给饲料地1亩,免收防疫、卫生、草原费等;二是开发者来场可投资办厂,兴建制砖厂、小径木加工、山产品加工、豆秸加工、粮油加工、大麦芽加工等项目。农场给予新上项目提供场地、资源、劳力、电力、交通等条件,只收取厂房租金、资源和各项直接费用;三是开发荒地,场内单位开垦者每亩收2元手续费,五年内耕地计划指标不变,个人开荒每亩每年交12元,一定五年不变,开发区可一定十年不变;四是兴办家庭牧场,户养牛20头以上,划给500~1000亩的草原。在划定范围内可建房建围栏,可改良草原,可开荒种地。如五年内达到肉牛存栏80头以上的发展计划指标头数,免收一切费用,否则耕地无偿收回;五是兴办家庭渔场,每亩水面收费50元,开发者可综合利用水面,其它一切收入归己;六是兴办家庭林场与果园,每户划给500~1000亩宜林地,要求三年完成造林总面积的70%,另30%可熟化种地,以地养林。一切费用自理,收入与农场“二八”分成(场分20%);七是对场内职工养牛户免收卫生费、草原费、防疫费,对养牛5头以上的户,按实养牛头数每头免费划给1.5亩饲料地。对冷冻精液人工配种有效头数,每头牛只收25元的成本费。

(三)舆论动员

为了调动干部、群众开发“五荒”的积极性,这个场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场性的开发动员大会,运用电视、广播、版报等宣传工具讲解本场“五荒”开发的潜力、意义、近期目标和宏伟前景。还先后对社会各界散发了逊克农场“五荒”开发环境和优惠政策的宣讲材料3000余份。农场还组织得力人员外出招商引资,两次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五荒”开发经验。经过这些努力,目前这个场的“五荒”开发已成为干部、群众的舆论中心和热门话题,农场各级组织已把“五荒”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场上下已初步掀起了“五荒”开发的热潮。

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逊克农场的“五荒”开发已初步展开并初见成效。据统计:一年来全场共引进各项开发资金300万元,折卖“五荒”1万余亩,兴办家庭牧场30个,兴办家庭林场、果园10个,兴办家庭渔场44个,场内申报开发的近百户,有281名干部共投资47万元用于“五荒”和养牛。省内外有23个单位前来洽谈开发业务,远的来自吉林、辽宁,近的有鸡西、庆安县等。来自庆安县的退休干部杨树林竞购到农场荒坡150亩,植种松树3万余棵,成活率达到80%以上。他在山上盖了房子,把老伴接到山上,老两口利用有利的条件饲养牲畜、家禽,一年下来仅饲养一项就收入三四千元。这个场的职工刘守忠,在农场“五荒”开发政策出台后,立即买了300亩荒地,他一边改良草原,一边熟化土壤,已开出150亩可耕地种植农作物,余下的草原放牛,农作物种植当年收入万元,黄牛也发展很快,他已从困境中摆脱出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大户。农场机关干部孙建民放弃“铁饭碗”,承包了一片荒山,已开出耕地250余亩,他也在山上盖了房子,一边种地,一边养木耳段,年收入达到二三万元。象这样的事例在逊克农场不胜枚举。一些干部群众深有感触地说,大包干使我们有了土地经营权,“五荒”拍卖更有了土地开发使用权。人们从“五荒”开发中看到了职工致富的希望,看到了农场振兴的前途!

“五荒”资源开发,既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是生产力的解放。它对逊克农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五荒”开发是兴场富民的大事业。它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了新的途径。“五荒”开发使逊克农场这样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拥有了多如繁星的新经济生长点,大规模发掘出这里的自然资源、劳动、资金和科技潜力。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为农场创造更多的财富。

“五荒”开发是深化改革的大举措。第一,“五荒”开发深化了土地经营体制改革。这是因为“五荒”开发者经营权的取得是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实现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将亲自尝试和感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第二,“五荒”开发促进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它激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私营经济迅速成长,打破农场单一国有制的经营局面。由于在“五荒”开发中进行区域治理的必要性和整体性,在设计开发拍卖单元时就会有大有小,并非所有的开发单元都适应分散、个体经营,对一些大面积“五荒”资源,开发者有必要自愿联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股份合作形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这就必然形成产权结构多元化。第三,“五荒”开发带动劳动资源重新配置,给更多的人带来就业的机会。“五荒”综合利用,可养、可牧、可渔、可植、可采,将使许多人走出经商、办店、出劳务的狭窄范围,使就业安置和资源开发融为一体。

逊克农场“五荒”开发才刚起步。这里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短时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奋斗。这个农场的领导班子决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步伐,力争到2000年达到开发的预期目标,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宏伟蓝图。

标签:;  ;  ;  ;  ;  ;  

走向“五荒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