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启示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信息产业论文,启示论文,政策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定义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一般看法,信息概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有关现实的事实;(2)能减少对世界认知的不确定性、并进而改变人类决策的某些目标性事实或概念性模型;(3 )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所构成的联系。(注:美国信息研究所编:《知识经济:21世纪的信息本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第21页。)

与此相应,信息技术就是与上述广义信息概念直接相关的技术。信息技术的定义有两种路径:一是从信息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利用的过程进行;凡是涉及这一过程的每一种技术,都被定义为信息技术。但这种狭义描述的信息技术,仅适合于传统工业标准。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技术发展能够导致虚拟现实的产生,信息本质也被改写,如数字化革命所推崇的那样,一切可以用二进制进行编码的东西都被称做信息。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常用另一种路径来定义信息技术,即凡是涉及信息处理的硬件、软件和信息内容本身的技术都被之为信息技术。然而,由于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爆炸性突破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边界也被不断放大。因此,即使在正式严谨的学术研究中,信息技术也只是被描述,而不是被精确地定义。

鉴于90年代以来“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将立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背景来讨论信息技术。据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涵盖以下三大领域:(1)硬件。 既包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计算机,传输信息的卫星、无线设备、光缆、电缆等,也包括电视机等。(2)软件和协议。 主要是指那些使用户能够访问“信息高速公路”的电视机屏幕或计算机上的“界面”,和支持信息编码、传输、解码的统一技术标准。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软件作为用人工语言写成的支持计算机工作的指令,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对协议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充分的研讨。而事实上,如IP(INTERNET协议)、ATM (异步传输模式)等技术标准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质量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它应是完整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3)信息内容。这是指可以从电视机和计算机等终端上获取的,包括电话、电影、视频游戏、电视节目、新闻广播、电子邮件、在线会议消息、图书摘要和杂志文章以及电子报纸等在内的全部信息。

由于爆炸性扩张和广泛渗透等特点,信息技术所引致的相关产业变化也是极难精确分类和测量的。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与非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正在日益融合,很难在二者间划出明确的界线。例如,半导体除了直接构成计算机技术的核心,也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甚至航天等工业中。因此,不仅信息产业内部细分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很强,而且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也很强。加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差异和理解不同,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的认证也存在着差异。如在我国,1999年国家信息产业部负责人在《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及1999年主要任务》报告中,对于信息产业仅提及了通信业务、邮政和电子产品制造三大类。(注:吴基传:《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及1999年主要任务》,《现代电信科技》,1999年第2期。)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已经展开的业务而言的,与欧美标准相比,其内涵是相对狭窄的。不过,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差距。不仅如此,即使在信息产业领域发展领先的美国内部,不同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也都有自己的定义,这些定义出现在不同的研究报告之中。

为了研究方便,国内学者一般将信息产业区分为两大产业群。例如,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认为:“信息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它由信息技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内容提供服务业共同构成。从中国现行的行业分类看,信息产业的覆盖面相当于电子工业、邮电通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所包括的范围。”(注:乌家培:《中国信息产业的现状和未来》,载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与建议》1997年第12期,第2页。)北京大学萧琛教授也认为:“信息产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产业群。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即从事开发、制造和出售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产品,以提供信息处理和传输过程所需要的媒介或载体的产业。二是信息商品化产业,即,使用电脑等进行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换和分配等工作的产业。它涉及人才培育、数据咨询、客户代理等几大领域。”(注:萧琛著:《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43页。)9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崛起及迅猛发展,美国商业部则主张:“由于信息技术设备、通信设备、软件与服务的广泛应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正在融合为一个市场。这一市场由互联网占主导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尽管不同产业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是,我们将支持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看作信息技术产业”(具体内容参见表1)。(注:美国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第16页、第89页。)为了提供进一步分析的客观基础,我们将中美两国关于信息产业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参见图1-1和表1-1):

图1-1 中国学者关于信息产业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二、信息技术变革的特点与突破性进展

有学者指出,电子信息技术使人类创造出来的编码信息发生急剧爆炸,这一结果便是近30年人类生产了自最后一次冰川时代以来信息总和的90%。(注:美国信息研究所编:《知识经济:21世纪的信息本质》,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第21页。)用“革命”一词来描述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绝对不为过的。事实上,这一“革命”不仅表现为信息技术本身的突破性进展,而且表现为信息技术发展对相关产业所产生的战略性影响。概言之,当代信息技术变革呈现出如下四大特点:

(一)指数化增长。以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半导体技术而言,它的集成度每18个月就翻一番,而与此同时,它的价格却以6 次级的速度在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而1997年INTER 的“瞬间记忆技术”又将“摩尔定律”缩短为9个月左右。从计算机制造能力看, 大型计算机发展了40年才生产出10万台左右,而小型机在20年便生产出100 万台,微机10年就生产了1000多万台。在INTERNET发展历程中,据估计,近五年来以平均30秒一台主机加入的速度进行着网络扩张。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以乘倍速率提高,因此导致新产品在上市之时就意味着已经开始落后,正如INTEL 公司产品事业部总裁虞有澄博士所言:“每当推出一个领先世界的产品之时,往往下一代的产品都早已经在开发之中。”近几年来,特别是98—99年上半年微机市场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PⅡ300到PⅢ450,CPU主流产品在市场风光基本不超过一个季度。如此迅速的高淘汰率,使得传统的技术模仿成为历史,也使得产品创新成为信息产业中企业生存的第一选择。

(二)一体化发展。由于信息处理和传输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一过程内在地表现为所有信息技术的相关性。如计算机的CPU速度与RAM、硬盘技术等。事实上,CPU 的技术进步不断地刺激着RAM和硬盘等方面的技术的整体提高。特别是INTERNET 的发展,更是增加了信息技术之间的相关性,到目前为止,传统电视、电信等方面的技术不再可能是孤立的了,而被“绑定”在INTERNET上,作为整体相关的技术相互促进。所以美国商业部声称:“过不了多久,所有信息技术投资都将成为互相联接的通信系统的一部分。”(注:美国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第16页、第89页。)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发展直接导致了“宏宇宙法则”的加速效应:单台计算机联网的外延效益呈指数增长。具体说来,网络越是扩大,每台计算机的功能就越是成倍增长。

(三)标准化竞争。目前在数字电视、数字卫星广播等技术前沿领域中,ISO(国际标准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 (国际电信联盟)三大标准组织就数字音频、视频、数据信号、MPEG—2视频压缩、DVB系列作出一些建议和规定,但在画面格式、 传输体制等重大技术方面仍然缺乏统一认识和规定。由于技术标准与产业化发展的紧密关系,标准之争就成为技术竞争的核心战略。因为,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标准的强制性,在信息产业发展中技术很容易形成垄断;谁先行、谁先进,谁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产品甚至一个行业的技术标准。

(四)全球化扩张。围绕INTERNET所发生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突破,都是打破传统的业务分割思路上实现的,加上世界贸易组织(WTO )于1997年达成了作为21世纪基础的三项全球性协议,即信息技术协议、基本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这就要求“互联网应作为没有政府设立人为障碍的无缝的全球市场来运作。”(注:美国商务部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第16页、第89页。)

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理论构想和INTERNET实际发展进程的双重推动下,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一)数字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明与广泛运用,当代信息技术得以在二进制数字化基础上统一了文字、声音、图像、图表和动画等传统的异质信息,采用统一的数码传输、交换和分配方式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和服务市场的业务分割,从而给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信息“爆炸”的时代预言开始成为真正的社会现实。

(二)光纤化。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高效畅达地传输信息。但在电话发明之后近一百年时间内,作为最为紧缺而又昂贵的传输容量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从而奠定了多媒体信息传播所必须的高速、大容量、低成本等物质前提。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的最新发展,光纤放大器波长带宽可达2TB/S,即每对光纤可同时容纳近2500 万人通话,或传送30万路以上电视节目。质言之,光纤通讯技术解决了多媒体信息传播的容量制约问题,昔日通信的“羊肠小道”已变为“通衢大道”。

(三)IP化。IP(Internet Protoool)是因特网的一种信息传输协议。因特网是由许多子网通过网关互联起来的一个庞大的网间网。为了使各种子网的互连和互通,客观上需要有公认的协议来明确统一信息传输规范,IP协议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被称之为因特网的“通用语言”。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IP协议重新得到高度重视,光纤高速宽带通信技术与IP协议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催生新一代因特网的“高速宽带IP技术”。

通过高速宽带IP网进行多媒体实时业务、并保证服务质量的新一代因特网迅速摆上议事日程。与此相应,目前正在发展多种方法和协议,将话音、视频业务以及传统的数据通信业务转移到IP化因特网上,出现了所谓“Everything on IP”的局面。

三、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动向

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直接推动了全球信息产业的历史性跃迁,从而促使其势必成为拉动21世纪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为了制定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应因对策,目前以下三种产业发展趋势及其重要动向值得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

(一)地位上升。信息产业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1993年全世界65%的GNP 与电于信息技术相关。(注:沈伟光:《“信息边界”一个必须关注的战略话题》,载《中国国防报》1997年4月15日。)1995 年《世界银行报告》有关资料显示,电子信息及其紧密相关产业的产值所占GDP的份额, 在经济发达国家已高达60—70%;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约为30—40%;在发展中国家平均也占10—15%。另据我国大陆及台湾有关权威机构统计分析,90年代以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约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5—6倍,今后仍将以每年15—20%的速率高速成长。1998年我国信息产业超过5400亿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注:叶克林等《国际信息产业发展趋势与江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第6期。)另据“因特网之父”文顿·瑟父预测, 到本世纪末全球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达3万亿美元;到2003年, 仅基于“因特网”的网络经济一项的总值就高达2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10%。(注:《因特网之父瑟夫认为:信息产业面临重大变革》,载《新华日报》1999年4月5日。)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及其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1世纪人类社会将面临着“数字化生存”。

(二)产业融合。据中国专家对美国的考察,以电信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经十分明显地出现了四大融合趋势:(1)市场运营商的融合。现有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DDN (数据通信网)等专项服务网络都趋于基于INTERNET的统一网络,在这种服务综合趋势下,技术平台则大大简化。(3)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旨在提高现在网络通信能力, 主要表现在TM与IP技术的融合上,通过融合,通信能力已达100GB/S。(4)制造商的融合。(注:余晓芒等:《融合:电信产业的大趋势》,《电信科学》1993年第3期。)上述融合趋势有的已在国内出现,如电信部门与广电部门的部分业务的相互推入,海尔、长虹、TCL等著名家电业企业先后进入IT产业。

(三)领域深化。由于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是一种总体分类描述,而不可能被狭义定义,因此目前精确预测它的发展前景及其细分领域还有一定难度,但从操作层面看,国际信息产业已呈现出以下重要发展动向:

——以数字电视为载体的电视产业的新发展。这种新发展将围绕数字电视、VCD、DVD、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等产品业务分项展开。目前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话、电视和计算机都可以成为“三网合一”的技术平台。但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看,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普及以万元数量级的“三电一体化”的多媒体电脑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发展价格在千元数量级的网络电视(WebTV )做为“三网合一”的技术平台,可能是一条比较正确的技术路线。据《信息产业周报选辑(1997)》报道,1997年夏普已推出32寸宽银幕、配有32位Arm Risc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浏览器和前端程序以及3MB内存、2MB快速存储器的2MB 标记内存、售价只有3100元的“互联网电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国家,HDTV(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都被看作是未来信息基础结构中理想的终端。美国市场已经推出第一代54英寸HDTV,欧洲、日本都已经推出自己的标准和产品,国内于1998年完成了样机系统的组织并进行了系统开路汇报演示,预计2000开始推广数字电视广播,并逐步形成产业。

——软件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大热点。随其重点从原先计算机为中心转向以多媒体服务为中心,软件技术对硬件技术的适应能力、更新速度、智能化程度以及满足客户要求等能力也都取得极大进展,并已成为先进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在信息产业大国——美国,其软件技术产业直接提供50%的经济增长。从信息技术变革特点可以看出,由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竞争”与“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软件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形成激烈的竞争焦点,并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最热门领域之一。有专家指出: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增长机会聚焦于服务和应用软件的发展。它将会占电子商务机遇的73%,并且以平均2倍数的速度增长。(注:《中国在网络世界的机遇》, 载《网络世界》1999年第11期(3月29日)。)

——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服务产业的兴起。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服务产业将成为未来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全球网上交易只有23亿美元,1997年为150亿美元,1998年己高达500亿美元。(注:《中国在网络世界的机遇》,载《网络世界》1999年第11期(3月29日)。 )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到2001年和2002年,全球网络贸易总额将分别高达2051亿美元和3490亿美元。在未来国内“三产”投资热点的预测中,专家普遍看好信息服务业,预计信息服务业经营额年均增长将达25%,到2000年营业额将达540亿,而到2010年则将达4000亿元。 (注:林敦等《数字机顶盒(DSTB)发展动态》(下),《电缆电视》,1999年第2期。)在电信与INTERNET融合的基础上,目前已经产生了如下信息业务:IP电话、电视电话、INTERNET综合信息服务(电子邮件、新闻、气象、财经报道、体育、商业新闻、多媒体文件传输等)。

除网络信息直接服务外,网络所提供的庞大而广布的社会触角也将使银行、保险、会计、证券等金融业务、咨询、旅游、代理等传统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目前在国内,数据广播、VOD(有线网视频点播)、 广告、文化娱乐、远程教学、网上教育等产业也己呈现燎原之势。

四、对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启示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为发达的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国家之一,并可能很快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因特网使用国和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使其真正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支撑点,已成为世纪之交我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政策环境。当前,在网络经济的讨论中,自由化已被预设为其核心的政策环境。1997年WTO 通过的《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ITA )》和《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将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协议要求所有参加方从1997年7月1日开始至2000年1月1日将主要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全球将涉及1万亿美元的贸易额,超过农产品、汽车和纺织品三者的贸易总和。为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迎来更为自由的国际政策环境。 我国行将加入WTO,也将趋向更为自由的市场环境。在自由化所推动的全球化环境中,试图运用传统关税政策手段保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努力,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

(二)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及其重点。从信息技术变革特点及其产业发展趋势看,我们一方面必须利用“后发优势”和从国际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入手,以“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中长期突破的目标,主动地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跃升;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在基础的价值和进一步提升的可操作性。与此相应,其主要内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产业规划。利用我国发达的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广大市场,制定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中长期计划及其现实的演进步骤,既防止国内市场在有限领域的过度竞争,也防止国内机构盲目对国外的跟风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标准混乱。

——聚焦超宽带IP网。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技术,通过建设“超宽带IP网”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专用设施基础。我们所建议的“超宽带IP网”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电信传输系统和有线电视网的基础,统一考虑了现有电视、电话、计算机的要求,以简洁、高速、可靠、实时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来达到一致。它应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第一个步骤。(注:叶克林等《推动“超宽带IP网产业化迎接21世纪信息时代挑战——江苏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及对策研究报告》,载《“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七次会议论文集》,南京大学江苏发展院(1999年8月)。)

——优先发展行业。围绕上述网络建设,目前应优先发展的产业包括:数字电视与信息家电;电视电话、IP电话等;以自主式中文操作平台为核心的软件;数据广播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娱乐;教育等。

——形成行业标准。利用国际标准的不统一性,形成自己的行业标准以确定市场准入,防止由于跟风所造成的产业风险和遭受国外标准垄断,保护民族工业。对此,国内CVD和SVCD 标准之争就是一个极好的明证:由国外操纵的国内竞争对民族工业无疑是一场灾难。因此,国内已有技术专家呼吁在诸如数字机顶盒等技术开发方面采取美国做法,组建自己的类似CableLabs的民间组织,制定自己行业标准。 (注:“竞争、降价、普及——德国电信业的发展轨迹”,载《经济参考报》1999年5月26日。)

——保护中文资源。利用国内庞大市场和独特的中文资源,加大力度对自主性中文操作平台的开发的扶持,并且采取类似欧洲做法,通过强制性政策保护中文资源及其市场。当然,保护并不是关闭市场,而是通过开放市场,进一步引进国外竞争机制,促进国内企业的改造与升级。

(三)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近中期政策重点。围绕上述战略突破口及重点,在近中期政策方面应注意:

——加强软科学研究。软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合作,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局限,而对信息产业变化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政策设计等问题具有综合针对性。在当前信息技术变化复杂,产业动向模糊的情况下,加强软科学研究有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正确导向与定位。

——防止投资浪费。目前特别注意的是,原则上应立即停止对现有各类公用数据网的继续大规模建设,而转向与IP网相融合的发展道路,为未来统一的信息高速公路作准备,防止现行的重复与浪费。

——消除产业垄断。以电信改革为契机,全面推动信息产业的重组和联盟,特别是促进大型企业与广电、邮电之间的战略联盟,突破现行产业政策壁垒,消除产业垄断。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我们信息产业总体发展。

——加快产业立法。通过法律的手段对信息产业的市场运作进行规范。如加速《电信法》的制定,完善电信业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管理规范。

——加强标准管理。除了由国家权威部门提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考虑到新技术和市场变化,鼓励民间行业组织对新产品标准的竞争和保护。

——下调电信资费。大幅度调整现有电话和专线的资费,加速发展网络用户。德国电信业经过三次降价大战,使电话普及率达到98%以上,不仅使电信消费随之大大增加,而且还带来了众多的相关效应。

标签:;  ;  ;  ;  ;  ;  ;  

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启示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