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常见物证提取后的保护方法研究论文_林焕鑫,钟伟杰,饶键章,李英蕊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研究目的是研究在现场中发现并提取的物证相对应的最优保护方法。方法:观察对比多种方法分别保护后的物证的特征。结果:从而发现并得出该类型物证相对应的最优保护方法。结论:最后得出使用该最优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物证 纸张 纤维 塑料 保护方法 最优 案件侦查

纸质类、纤维以及塑料制品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此类产品出现在案件现场的概率也很高。本文针对不同材质的物证的保护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对应材质的最佳保护方法,讨论了物证的最佳保护方法研究在案件侦查中的作用,意为实际办理案件提供实质性帮助。

1 现场物证损坏原理

对于现场提取的物证,在实际存放中会有很多的因素,造成物证的损坏。造成物证受损的原理 1.1 物质本身因素:物质的材料制作简单,在保存过程中不仅显得脆弱,而且极其不稳定,容易在各种条件下分解。1.2外部环境因素 (1)太阳光照。当温度高于30℃时,就会加速物质变色、发脆。其次在光照射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另外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紫外线对物质有很强的破坏作用。(2)温湿度。在保存过程中,假若温湿度控制不好,物质会受损。(3)有害气体、酸。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显酸性,严重影响物质的机械性能,致使物质变脆甚至酥化成粉末,再如,空气中的氢硫酸具有很强的漂白作用。(4)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使物质变色和变脆。(5)霉菌。 霉菌会使纸张、纤维表面形成色斑,对纸张、纤维造成污染; 同时霉菌会使纸张、纤维的耐久性下降,破坏内部结构。

2 现场物证的保护原理

目前对于现场发现的常见物证的保护方法主要有除氧气法、除水分法、除酸法、除菌法、除紫外线法以及缓蚀法等。

物证的表面首先与各种因素相接触,致使物证发生改变。通过除氧气法、除水分法、除酸法、除菌法、除紫外线法、缓蚀法等保护方法进行保护,将氧气、水分、酸、细菌、紫外线等因素与物证相隔离,从而减缓物证的损坏速度。

3 实验

本实验共观察对比了三组保护后物证上的血迹,每组血迹均为新鲜血液,将各组物证利用不同的的方法保护相同的时间,观察各组物证的保护差别,最后对三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和研究有最佳保护效果的一组。

3.1实验步骤

3.1.1制做实验样品:将纸张表面清理干净,而后利用胶头滴管吸取血液,在固定的高度,快速的将血液喷射到纸张表面,喷射时尽量使血液分散开来。用相同的方法制作其他两种材质的若干个实验样品。

3.1.2分别使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对同一种材质的不同实验样品上的血液进行保护。

3.1.3在物证的空白位置贴上对应标签。

3.1.4使用相机对保护前的物证进行拍照固定。

3.1.5使用相同的步骤分别对不同材质的物证进行实验。

3.1.6将物证至于同一环境中进行相同时间段的保存,观察物证在不同的保护方法中的变化情况,并拍照固定。

3.1.7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经过讨论得出最后的结论。

3.2实验结果

3.2.1纸张。在经过半年的保护,对比图1左为初始时现场提取的物证原样;图1中为在物证袋内保存的纸张物证,无任何其他的保护措施;图1右为经过特殊的保护措施(除氧气、除水分和除菌、避紫外线、除酸)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后,经过保护措施的保护效果最佳,最接近原始样貌。

3.2.2塑料。在经过半年的保护,对比图2左初始时现场提取的物证原样;图2中在物证袋内保存的塑料物证,无任何其他的保护措施;图2右为经过特殊的保护措施(除氧气、除菌、避紫外线)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后,经过保护措施的保护效果最佳,最接近原始样貌。

3.2.3纤维。在经过半年的保护,对比图3左初始时现场提取的物证原样;图3中在物证袋内保存的纤维物证,无任何其他的保护措施;图3右为经过特殊的保护措施(除氧气、除菌、避紫外线、除酸)发现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后,经过保护措施的保护效果最佳,最接近原始样貌。

4 实验分析

通过纸张、塑料、纤维物证的保护实验结果的整理以及分析讨论与研究后,发现对于纸张物证采用除氧气、除水分和除菌、避紫外线、除酸的保护效果最佳;对于塑料物证采取除氧气、除菌、避紫外线的保护效果最佳;对于纤维物证采取除氧气、除菌、避紫外线、除酸的保护效果最佳。

图1

图2

图3

5 结论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对于不同材质的物证保护,可以使用该物证相对应的最优保护方法进行保护,效果明显,血迹和载体信息清晰完整。通过对不同材质的物证上的血迹保护方法的研究,为保护从现场提取的相关物证提供一定线索和方法,为实际案件提供实际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廖强著:《浅谈刑事案件物证的保护》,法制博览出版社2016年版。

2. 华娣著:《物证技术和物证保全》,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

3. 赵立鹏著:《刑事物证保全与刑事证据合法性研究》,商出版社2014年版。

4. 陈浩、严峻著:《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08年版。

5. 王蕙贞著:《文物保护学》,文物出版社出版社2009年版。

6. 何琳编:《试论刑事案件物证长期妥善保管的重要性》,法制博览出版社2015年版。

7. 乔来聪、边境等著:《现代纸质文物保护方法浅谈》,兰台世界出版社2015版。

8. 黄凤梅著:《浅析纸质文物保护》,文物鉴定与鉴赏出版社2016版

9. 周大纲、谢鸽成著:《塑料老化与防老化技术 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版

10.王淑萍著:《塑料的氧化老化及抗氧剂》,橡塑技术与装备出版社2016版。

11.张秋霞、张洪享著:《几种纤维的老化特性分析》,纺织专论出版社2012版。

论文作者:林焕鑫,钟伟杰,饶键章,李英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现场常见物证提取后的保护方法研究论文_林焕鑫,钟伟杰,饶键章,李英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