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诊断研究论文_许媛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诊断研究论文_许媛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南京 2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以及临床诊断方法,以为慢性咳嗽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编制提供参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咳嗽病60例患者,结合病因差异推行个性化治疗办法。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确诊56例,确诊率为93.3%,其中单一病因咳嗽81.7%(49/60),二重病因10.0%(6/60),三重病因1.6%(1/60)。56例患者一经确诊后就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5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92.9%),其余4例为显效(7.1%)。结论:解剖学诊断程序与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慢性咳嗽确诊的主要方法,结合咳嗽病因的差异性编制治疗给药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该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分布;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105-02

当下关于咳嗽病症的中文文献数目高达数千篇,但是病因诊断分析的论文却极为罕见,故此有必要极强对慢性咳嗽丙应诊断研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推行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咳嗽病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原因均是长时间咳嗽而无好转,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2(43.6±12.6)岁;病程0.74~55个月(3w~55个月),平均咳嗽时间(6.7±0.7)个月。纳入标准:(1)咳嗽是主要临床症状,连续咳嗽时间>4w,X线胸片或肺CT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2)年龄≥18岁;(3)无吸烟史;(4)最近8w中无呼吸道感染,以及咳嗽时间<8w者;(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

1.2 诊断方法

采用Irwin解剖学诊断程序加痰细胞分类检查对慢性咳嗽进行临床诊断。具体程序可以做出如下概述:(1)体格检查与疾病史询问和病史询问。(2)进行血常规和胸部X线平扫检查。(3)对肺功能进行检查,或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诱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4)对于入组前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嘱其停药观察4w。(5)对疑似PNDS的患者可采用CT、鼻窦平片等检查方法。而对于疑似胃GER者可行胃镜、食管钡餐检查方法。(6)若疑似肺部疾病者则需进行肺CT等检查。(7)结合患者最终诊断结果给予实施针对性治疗办法,结合患者治疗效果确定疾病诱发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诊断凭据

1.3.1 CVA:患者以阵发性或连续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提示阳性;

1.3.2 PNDS:阵发性或连续性咳嗽为主,存在鼻炎、鼻窦炎以及慢性咽炎等疾病史,常合并鼻塞、流涕以及咽喉痒痛等症状;

1.3.3 GER:阵发性或连续性咳嗽,可能伴有胃灼热、反酸以及上腹部胀痛等消化道症状,上消化道造影或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胃食管反流;

1.3.4 EB:阵发性或连续性咳嗽,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提示阳性;痰嗜酸粒细胞计数≥3%;采用吸入或口服激素方法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1.3.5 PIC(感染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后产生咳嗽症状;血清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结果提示阳性;患者症状通常在8w中自行缓解或解除;

1.3.6 ACEI:通常是药物诱发的药源性咳嗽,多是服用ACEI类药物所致;停药后症状有所改善。

1.4 治疗方法

1.4.1 CVA:舒利迭3~4粒吸入治疗,2次/d;

1.4.2 PNDS:口服扑尔敏4mg 3次/d,鼻腔吸入丙酸倍氯米松50μg,2次/d。有鼻窦炎病史者加用抗生素3w;

1.4.3 PIC:盐酸丙卡特罗25μg,2次/d,结合患者情况加用罗红霉素0.30μg,2次/d;

1.4.4 GER:口服饰奥美拉唑20mg,2次/d;

1.4.5 ACEI类药物诱发的药源性咳嗽:终止服用ACEI类药物;

1.4.6 EB:先口服强的松10~15mg ,2次/d,7~10d,继而采用舒利迭3~4粒吸入治疗,2次/d,共计2w。

2.结果

2.1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

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男36例(60.0%),女24例(40.0%);年龄19~62(43.6±12.6)岁;病程0.74~55个月(3w~55个月),平均咳嗽时间(6.7±0.7)个月。确诊56例,确诊率为93.3%,其中单一病因咳嗽81.7%(49/60),二重病因10.0%(6/60),三重病因1.6%(1/60)。其余4例患者病因不明(6.7%)。复合病因者以PNDS和VA为主,占71.4%(5/7),针对病因不明确者均进行CVA、EB、GER、PNDS等相关性检查,采用诊断性病因治疗后症状改善效果不显著。

2.2 各项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1)全面询问病史,对正确诊断有很大意义,73.3(44/60)患者提供的病史对诊断体现出显著提示意义,GER者均以日间咳嗽为主,夜间症状有所缓解;(2)体格检查:11.7%(7/60)患者经检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阳性体征;(3)肺功能检查:29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44.8%(13/29)为阳性结果;(4)诱导痰检查:12例痰检,41.7%(5/12)依此确诊;(5)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有73.3%(11/15)以及100%(2/2)的患者得到阳性结果。

2.3 治疗效果

参与本次研究,并确诊为慢性咳嗽病的56例患者给予个性化治疗后,随访2~7(4.6±0.3)个月,52例患者咳嗽症状得到临床控制(92.9%),其余4例为显效(7.1%)。

3.讨论

慢性咳嗽时临床上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漫长以及发病率高等特征,相关报道显示,本病患者咳嗽时间通常>8w,但是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不存在异常[1]。慢性咳嗽患者病因较复杂,并且在患者体质以及医院医疗条件等多样因素干扰下难以有效诊断,通常采用经验治疗办法。有资料记载,在美国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在呼吸门诊中所占比例14~23%[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GER 、PNDS 、CVA是慢性咳嗽的前三大病因,这与国外相关报道类似,但是本次研究提示GER所占比例较大,这与国内相关人员报道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和地域饮食喜好有关[3]。并且研究表示,有30.0%(5/15)患者没有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和国外50~75%的胃食管返流疾病症状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故此,胃—食管反流作为咳嗽病因的诊断依据需在特异性治疗后咳嗽症状有所减轻后才能确定[4]。

当下,国内部分医疗设备落后以及技术不先进的医院,可能由于患者年龄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进行相关检查,采用经验治疗方法。综合全文论述内容,可见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与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是慢性咳嗽确诊的主要方法,结合咳嗽病因的差异性编制治疗给药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好,该检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红.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J].热带医学杂志,2016,16(11):1426-1428.

[2]张云.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8):1675-1677.

[3]唐林芬.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06):91-93.

[4]郑红英,李芹,王雪芳.深圳宝安区学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特征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1):5370-5372.

论文作者:许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2

标签:;  ;  ;  ;  ;  ;  ;  ;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及诊断研究论文_许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