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结合的选择_黄河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结合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线论文,南水北调论文,中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华北水资源短缺,水荒日益加剧,南水北调势在必行。我们对比研究了东线、中线两线方案的引水水源、工程规划、运营管理与风险以及对调出水区的影响等问题之后认为,应把中线的黄河以南部分和东线的黄河以北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从汉江引水至东平湖,在位山过黄河至天津,全线自流输水的南水北调新线路。在输水总干渠及相应工程的开发建设方面,北调工程以长江为水源,供水量能基本满足黄淮海平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具有水利基础设施促进现代化经济布局的战略意义。在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决策之际,我们把这一方案建议提供给专家、学者和有关管理部门研究参考。

一、东线规划方案的利与弊

东线是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站取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北输,在位山过黄河至天津。供水区总的地形是以黄河为脊背,分别向南北倾斜。全线长1150公里,黄河以南651公里,穿黄段9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

工程的优势之一是前期工作比较充分。

输水干渠总长的88%是利用现有京杭运河及其平行河道,沿线有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可供水量调节。从长江到南四湖调水所需的各梯级均已形成。位山穿黄勘探试验洞(洞底-34.9米高程)已经开挖试验成功。

工程的优势之二是京杭运河全线复航。

京杭运河这条历史上著名的大运河,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断航至今。目前从长江至济宁的通航渠化梯级已经形成,济宁以北因缺水未能通航。东线调水利用了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将因调水而得到新生,实现全线复航。

工程的缺陷之一是水质问题。

黄河以南京杭运河地势低洼,是流域内排洪排水河道。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废水、污水排放量增加,愈是工业经济发达地区,河段污染愈严重。从流域废水弃水排放的发展趋势和污染治理速度、规模、成效来看,水质问题将是东线工程的棘手问题。

工程的缺陷之二是调水合理性欠缺。

长江水丰是指汛期,春季水量不算丰。随着长江水运开发及沿江经济发展和上海浦东开发,对水的需求增加。东线规划考虑到枯水月调水可能导致的海盐水上侵为害,采取了每秒9000立方米以下流量不引水,每秒10000立方米以下流量引水每秒400立方米的“避让”措施。长江水北调与下游用水的矛盾在枯水年是存在的。

在有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情况下,北调长江水的水源地应是长江中上游。从水源地算起,北调水历经的轨迹是由高自流到低,再用电力提水实现由低到高的运用方式不尽合理,并由此带来争水、水污染等问题。

二、中线规划方案的利与弊

中线是从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内引水,在郑州西部过黄河至北京玉渊潭。全线长1241公里,黄河以南466.1公里,不通航过黄渡槽10.2公里,黄河以北764.7公里。

工程的优势之一是全线自流输水。

工程的优势之二,远期工程从三峡引水,水源可靠、水质好、供水范围广,并可覆盖东线供水区。工程的缺陷之一是引汉可调水量不足,供水保证率低。

中线规划供水区面积11.3万平方公里,2000年缺水154.1亿立方米(保证率50%),239.35亿立方米(75%);2020年缺水288.38亿立方米(50%),387.37亿立方米(75%)。丹江口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98.2亿立方米,规划汉江中下游用水207.2亿立方米,北调144.6亿立方米,弃水46.4亿立方米。因此,丹江口总水量难以平衡供水区与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需求。

工程的缺陷之二是总干渠运营风险大。

总干渠位于伏牛山、太行山东麓与平原交界处,是我国著名暴雨区之一,要与700多条河沟交叉,较大河流218条,局部暴雨洪水和山区水库垮坝都会对总干渠安全形成威胁。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利科学家严恺教授撰文(《中国科学报》1994年6月13日)说,中线总干渠无法分期建设,需待全部工程完成后才能发挥效益,在工程投资和安全方面均具很大风险性。并提出应注意总干渠西侧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突遭“75.8”暴雨而漫坝溃决,冲毁京广铁路一类自然灾害及防御措施的研究。

工程的缺陷之三是过黄工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

南水北调中线与东线结合方案示意图

中线过黄处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面宽,主流摆动,泥沙堆积性河床厚度达60~80米。建设过黄渡槽,还要建设护滩控导工程,工程复杂、技术难度大。在泥沙河床上建设大型渡槽尚未有先例,须研究解决许多技术难题。

三、中线与东线结合方案

从汉江引水在淮河流域北部平原上输水,至东线至高点东平湖,在位山过黄河至天津,可形成全线自流输水总干渠。由于位山过黄水位(40米高程)低于郑州过黄渡槽(进口119.5米高程),汉江引水口可从丹江口坝上(147.2米)移到坝下(100米左右)。丹江口北调水量可先发电后北调。在葛洲坝(蓄水位66米)与汉江中游中段之间修建江汉运河,引长江水供给汉江中下游地区用水,可使丹江口水量基本上全部北调,达350亿立方米,约为东线、中线规划前期工程调水量之和。在江汉运河以上汉江梯级开发建设提水工程,提长江水入北调总干渠,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以长江为水源。

汉江至东平湖平原输水渠可开发水运,连通了京杭运河与汉江水运,直达长江中游,并可与淮河一起开发形成淮北平原水运网。江水在黄河以南地区供水,可减少黄河水的南供量,增加北引水量,符合南水北调原则。

据工程规划估算,东线工程静态总投资中,黄河以南占78.2%,穿黄占4.2%,黄河以北占17.6%;在中线总干渠工程静态总投资中,黄河以南占36.0%,过黄占10.5%,黄河以北占53.3%。可见,中东线结合方案总干渠的工程投资将明显减少。

三峡工程(蓄水位175米)建成后,北调长江水量在三峡发电运用后进入江汉运河,再经汉江提水进入北调总干渠成为北调自流水量。北调水量在三峡发电和汉江提水的运用调度方式,要比从三峡库内直接引水北调,水能利用和电力调节效果好、经济效益大。

按中线工程规划,丹江口大坝将加高,使库容增加到290亿立方米。如从江汉运河提长江水经汉江梯级入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就成为南水北调总干渠的渠首调蓄水库,又与三峡、葛洲坝、江汉运河、汉江梯级构成了南水北调水源工程系统。

四、总干渠中部蓄水调节开发

北调汉江水注入东平湖,要求东平湖在目前黄河滞洪运用基础上增加兴利运用,既要为华北平原供水调蓄,又要为京杭运河、东平湖—济南—小清河航运供水,还要发挥水运枢纽的功能。

(一)东平湖兴利运用及时向黄河滞洪运用转换工程

东平湖东北向为寒武纪灰岩山区,洪范镇山谷内泉群众多,有建设蓄水位140米、坝高90米、库容10亿立方米的库址条件。山谷南端有建设蓄水位280米、蓄水面积6平方公里的库址条件,可与东平湖构成上下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其蓄水库容和提水能力,可在黄河中上游暴雨洪水预报期内,提取东平湖内兴利水量入库,及时由兴利运用转换为黄河滞洪运用。

(二)大型蓄水调节开发工程

江水远距离北调向华北平原有效供水,需要在中部有50亿立方米调蓄库容。建设大型平原水库不可行,泰山谷地建蓄水库可以满足调蓄需要。

泰山主峰东侧有黄前、雪野水库,都有加高到300米高程的坝址条件,为大汶河上游水库,汇水东平湖。泰山主峰北侧仲宫山谷可建蓄水库。黄河在泰山北部,黄河与泰山之间有小清河,通过济平干渠可与东平湖相通。从济平干渠取东平湖来水,经两级提水达300~350米高程,可入仲宫等泰山水库群,总调蓄库容150亿立方米。

利用剩余电力提水上山,是工业化国家应用多年的节能措施。70年代以来,世界上迅速发展的抽水蓄能电站,成为电网调荷的重大有效措施。泰山三个蓄水库都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扬程超过150米。抽水蓄能开发将使泰山高位蓄水成本大大降低,还将带动电力能源的发展。从东平湖引水调入泰山蓄水库,经大汶河又流进东平湖,保持东平湖的兴利运用和供水,扩大了东平湖的调蓄能力。

五、促进黄河下游河道治理

黄河下游这条地上悬河,河床不断淤积抬升,灾害能量不断积累。提出和实施控制或改善河道淤积的措施方法,是治黄研究的重大课题。中线与东线结合方案南水北调工程在促进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方面,可有三项措施。

(一)输水总干渠汛期调水冲刷艾山以下窄河道

艾山以下窄河道具有大水冲、小水淤的特点,大水与小水的流量界限是每秒1800立方米,即超过每秒2000立方米河槽由淤变冲。目前窄河道是汛期冲非汛期淤,枯水年汛期也淤。主要原因是造成河道淤积的小水历时长。利用总干渠在汛期调江水,经东平湖注入黄河,使河道水流达每秒2000立方米以上,可减轻窄河道的小水淤积,加强冲刷。

(二)引走小浪底出库清水

黄河下游河槽具有汛期冲、非汛期淤的特点,因此,非汛期小水是坏河之水。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非汛期水库发电下排清水,并没有改变下游河道非汛期的槽淤状况,而且清水在近库河段造成塌滩冲刷,淤积河槽,使河道变得宽浅;清水沿河补沙成为含沙水流,在下游段又造成淤积。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非汛期清水排放量增加,上冲下淤后果加重。南水北调工程在黄河南岸和京杭运河以东供水,那么小浪底出库清水可以全部引出黄河北大堤之外兴利运用,也防止了清水在下游河道内塌滩淤槽、上冲下淤的问题,是利用小浪底工程的兴利除害之举。

小浪底水库排清是发电泄水,流量均匀,保证率高。一部分可北调京冀供水兴利,与中线工程引江水过黄供水效果相同。剩余部分水量可经徒骇河排入渤海。由此,徒骇河成为黄河北岸平原运河,与京杭运河、引黄北调京冀工程一起,可促进华北平原水运网的形成。

(三)引江刷黄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水少沙多是症结所在。而中上游干旱少雨,引黄用水量愈来愈多,来水减少迅速,拦沙治理减沙成效缓慢,远期治理目标是年输沙量8亿吨,仍是条多沙河。输沙入海治理是治黄的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

从下游河道洪水输沙及河槽冲淤情况看,每秒4000~5000立方米以上水流可使全下游河道形成河槽冲刷。三门峡库内形成的窄深河槽,可以在较弱水流条件下顺利输送高含沙洪水。如1977年8月一场洪水的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911公斤(历史实测最大值),在库内40多公里窄深河槽内顺利输送,排沙比99%。在黄河下游夹河滩以上宽浅游荡型河段,1973年两场高含沙洪水的实测数据为:首场洪水每秒3840立方米,最高含沙量每立方米477公斤,河段排沙比66%,形成了比较窄深顺直的河槽;第二场洪水每秒4470立方米,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331公斤,河段排沙比达124%。窄深河槽能输送黄河高含沙洪水,展现了黄河治理的光明前景。

建设三峡至黄河输水干渠(基本沿中线黄河以南线路),在汛期引长江水每秒3000立方米注入黄河,使黄河汛期小水流量增加到每秒4000立方米以上,河槽可冲刷加深,或保持窄深河槽的河道特征。

鉴于中东线结合方案南水北调工程系统的总体构想和小浪底水库2000年建成的情况,南水北调建设项目既包括引江也包括引黄是适宜的。2000年实施引汉至天津输水工程,可大大缓解黄淮海平原的缺水问题;同时实施引小浪底出库清水北调工程,不仅能达到东线、中线共同兴建的功能效果,还增加了供水总量,黄河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

从黄淮海平原水运开发形势看,东平湖注入江水,京杭运河南北全线复航;济平干渠和小清河水运开发,使京杭运河连通渤海。这就形成了西起汉江、长江中游,东至渤海的黄河南岸平原大运河。北引小浪底出库清水,部分水量经徒骇河入海,就形成了西起黄河中游东至渤海的黄河北岸平原大运河。黄河南岸平原运河有丹江口水库为调蓄水库,黄河北岸平原运河有小浪底水库为调蓄水库,泰山蓄水库从中部经京杭运河给予调蓄,形成了以水运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化经济布局形势。2010年前小浪底水库拦沙,下游河道冲刷。2010年前后三峡工程建成,引江刷黄得以实施,黄河下游河道维持冲刷,或窄深河槽得以保持。就此,黄河下游将一改害河形象,成为一条沿河经济大开发的经济带。南水北调中东线结合方案的实施,不仅解决了黄淮海平原缺水问题,而且将重振黄河下游的历史辉煌。

标签:;  ;  ;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结合的选择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