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丽梅,马国胜,刘淑丽,罗占林

(甘肃省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住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57例急诊科、ICU及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干预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釆血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平均每天采血次数及采血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平均每天采血次数、平均每天釆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危重症患者诊断性失血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血及其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68-01

IC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每天采血次数、采血量相关[1] ,因此,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势在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规范釆血流程,减少釆血次数,有效利用血标本,从而减少诊断性失血量,改善患者愈后。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急诊科、ICU、神经内科的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无活动性出血;(4)住院天数≥7天。排除标准:(1)已诊断为贫血者;(2)血液系统疾病者;(3)导管阻塞无法再通者;(3)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患者同时出现其他脏器并发症者;(4)晚期肿瘤患者。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干预组(8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中心静脉置管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釆血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无创或微创监测技术替代有创诊断性采血,即用很少量的血液(通常<0.5ml,有的甚至仅需微升)进行准确检验,目前最常见的是血糖监测。(2)应用密闭式采血系统,具体方法为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三通处接一副5~10ml注射器,抽出初始端的稀释血样(以往的废弃血样)约5~10ml,然后旋转三通关闭通路,用另一副注射器抽取所需要的血样,再调节三通开关,将初始的血样重新注回体内。(3)使用小容量采血试管,在保证获得有效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将相同的检验项目尽量放置在同一试管内,以减少诊断性血液的丢失。(4)加强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教育[2],具体包括①禁止抽取过多血液以备额外检查;②至少每天评估患者常规检查或复查的必要性;③同时开好采血单,以便一个样本可用于多种检查,同时避免反复抽血;④向检验科咨询血样储存知识;⑤采集、运送和检测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避免由于标签粘贴不当、质量差或污染等原因丢弃标本。运用自编问卷收集研究前后数据。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贫血发生率、平均每天釆血次数及釆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3.讨论

3.1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诊断性失血量、釆血次数及釆血量ICU患者因为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通常需要频繁进行抽血检验,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从而指导治疗,但由此引起的诊断性失血往往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同时由于危重症患者釆血不规范,医生开化验单没有规划性,护士抽血随机性较大等,使得釆血次数、釆血量增多,但有研究证明,当人体每日失血量>50ml时就可能出现贫血。常规采血护理的应用虽可进一步加强临床开化验单的规范性,减少采血量与次数,但其效果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分析原因在于常规采血护理更多重视基础护理的维持,在采血中,虽对其次数、量均有所控制,但明显缺乏针对性。相比之下,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强调基础护理的加强,同时通过多方面措施,即无创或微创监测技术替代有创诊断性采血、密闭式采血系统的应用、小容量采血试管的应用与加强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教育等内容构成,其护理综合性、针对性突出,不仅有利于保证满足化验所需采血量需求,且可减少了采血的次数与采血量。此外,在封秀琴,朱祎容等人的研究中之处,有效的护理方案介入不仅有助于ICU患者血液保护,不会增加检验费用,甚至可缩减患者相关费用水平。分析原因可能与检验次数、采血次数的减少,患者相应的并发症风险降低有关。但就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采血护理在检验费用中具体差异,本次研究受多因素影响,未对此展开,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2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住院周期有一定影响

重症患者贫血主要由急性失血、诊断性失血和红细胞生成障碍引起,贫血给患者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对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住院周期较前缩短,说明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护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在减少诊断性失血的基础上间接影响着住院周期,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舒适感。因此,ICU医护工作者应全面考虑患者病情,给予其系统化、人性化、规范化的诊疗,以促进患者愈后。

【参考文献】

[1]丛丽,黄海燕,喻姣花.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

197-198.

[2]姜东辉,万献尧.实验室检验失血与医源性贫血-ICU的潜在危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6):50-52.

[3]张永利,王勇,万献尧.危重症患者与采血相关的失血量调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5):391-392.

论文作者:杨丽梅,马国胜,刘淑丽,罗占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丽梅,马国胜,刘淑丽,罗占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