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2090219911119xxxx
摘要: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近年来城市风景园林的大规模建设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但通过风景园林所体现的城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也逐渐弱化消失,引发了景观业界的思考。本文通过剖析目前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旨在促进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一、前言
我国不同城市的城市园林景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原本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除了南北气候差异之外,地貌差异、人文差异、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也各有展现,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城市差异化的一大特色,体现了我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因地制宜基本理念。
人是受环境影响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总是不断发展的,单一化、同质化的风格不能体现为城市居民对景观条件的满足于改善,个性化以及对城市的差异化识别是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始终绕不过去的一大要求,因为城市风景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需求,它的艺术性、美学观代表着一种精神层次的要求,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向往。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功能性的社会效益,还要体现人与自然的一种生态效益,所以对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通病的研究,很有助于改善此类现象。
二、当前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形式主义倾向
由于风景园林工程主要通过具体视觉形象产生社会效益,因此设计者在方案阶段追求绿化档次、绿化规模,希望通过视觉构造效果产生直观的视觉震撼,但这往往要求资金的大投入量来进行方案的经济支撑,这的确迎合了部分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形象的心理要求,但导致了风景园林建设与当地经济水平不配套的客观现象,助长了资源错配。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隐忧,即导致更多的设计者在风景园林方案阶段跟风追求建设档次,强调一种高标准、高投入、高形象、高效果的理念,形成一种风向误导。进一步拉高了城市建设决策者对于方案审查的标准,而风景园林建成后成本有相对隐性的成分,因此资源错配的现象体现得不一定明显,但却在许多城市客观存在。
2.2、追求经济效益
城市风景园林追求经济效益是双向的,一方面是设计单位利用环境管理部门追求形象的心理,追求设计方案的效益最大化,对城市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考虑不够充分,方案缺乏经济弹性,不方便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在风景园林规划方案的具体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部门倾向于低价中标,一些施工单位也追求效益、忽略施工质量,导致竣工后的城市风景园林与效果图不符,造成资源的错配。
2.3、缺乏创新性和总体思路
城市园风景园林是城市名片,是体现本地与它城市差异化的具体标志,与城市的外界印象、外界评价、品牌化程度息息相关,城市风景园林不是由一景一地所决定的,而是由若干个子项目共同构成的大拼图,在这些碎片化的子项目中要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方案设计势必需要一定的创新性来体现差异化,还要通过整体观来审查总体设计思路,透过各个子项目审视其理论体系化成分。目前我国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正缺乏这种地域创新性和整体理论体系,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各个子项目风格不一、有中有西,缺乏创新性、个性化,不能呈现城市面貌,市民、游客无法透过各个风景园林项目察觉其城市差异化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同质化趋势明显
作为景观设计工程师,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能力多数都是合格的,但设计素养却存在一定差异,对于选取适合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往往在针对性方面考虑的不够周全,甚至一套成型的设计方案反复套用,或者仿照成型方案进行照搬照抄,这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理念方面长期不进步、工匠化,自身没有完善的理论素养,创新能力不足。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景观出现同质化现象,越是市场占有率高、指名度高的设计单位,其所涉及的风景园林越呈现同质化,短期来看似乎没有产有危害性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现象对我国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
2.5 忽视生态效益
现代许多城市的总体景观规划中却是也体现出一些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例如几横几纵、几心几带几区这样的总体原则和总体思路,往往突出一种普遍性、功能性理念,例如低碳、环保、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这样的总体性原则,对城市园林景观的个性化、创新性、历史人文资源体现等并不作总体性要求,而实际上,许多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中式园林景观和西式园林景观都能实现普遍性和功能性概念,对于形成总体设计理论并无明显的指导作用。
三、园林景观设计乡村问题的对策
3.1、完善总体规划理论体系
政府及环境部门应对本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在总体规划思路的大方向认识基础上,对于具体的个性化形成一个准确认识,否则在具体规划设计技术方面多线程归一,多数景观园林不能形成统一风格或有机面貌,只能沦为城市景观的附属品,美化标准不一,忽略了风景园林形成城市面貌方面作用。城市规划者要敢于提出城市较为具体的面貌要求,设计者才能清晰明确设计任务,设计出从视觉、美学、生态三方面有机统一的个性化景观园林作品,在达到改善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形成具备城市个性特点的作品。
政府及环境部门应对建设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周边环境、地质地貌、人文环境进行充分、详细地了解。此外,环境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对于风景园林在城市未来整体布局中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要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充分发挥环境部门对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引导、统筹及监督作用,才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体系,确保城设计方案体现出城市的个性化美学。
3.2、提高方案的审查水平
除了设计者之外,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环境部门长期存在重标准、重管理的现象,对于科学性、艺术性较强的专业性工作识别能力不高,因此对于未在当地实施过的、未知的设计意见或设计方案常常采取一种保守态度,不敢采纳设计者的意见,对于设计方案的社会效益评价模糊,许多风景园林设计中有针对性、适合本地的独特见解往往不能体现在方案中,所以环境部门也应多渠道地加强对各地城市风景园林的考察,也能够客观地认识本地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3.3、注重方案的创新设计
景观工程师需要多通过专项培训、案例考察来吸收国内外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对开拓眼界、提高设计素养有积极作用。景观工程师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创新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在方案设计阶段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结合城市文化、传统风情、周边经济特点、项目周围建筑的特点,通过原有植被、新植绿植、新增小品等综合性设计手法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使居民通过具体项目感受到其中体现的现代气息。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整个城市风景园林在使用中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使城市个性和特色最大得以保存和发扬。
3.4 加强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管理
合理规划是对风景园林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合理分配,城市风景园林方案设计工作需要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仔细计算各种绿化指标,明确具体方案中合理的绿化覆盖面积、立体绿量以及植物选择,指出方案中所体现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的具体点、面,方案是如何对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品质升级的,要具体地体现方案的创新性和原创性,多因地制宜,少改头换面,少照搬照抄。
结语: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目前处在一个粗放式增长的阶段,标准化、效率化、功能化思路盛行,个性化、复杂化以及科技化思路还与国外先进理念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从方案科学化审查、方案设计理念创新两方面进行修正,无论是政府环境部门还是方案设计者,都需要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形成自有理论体系,设计出更多反映城市个性化、名片化的城市风景园林。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议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则[J].现代园艺.2012(6)
[2]余向东.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3(7)
论文作者: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城市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方案论文; 风景论文; 景观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