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论文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论文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

李辰

(河北师范大学 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摘 要: 地方高校传统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模式单一、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必须采取改革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彻底实行学分制改革、创新原有考核方式、深化毕业设计改革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等措施。

关键词: 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一 引言

高校开设美术专业的时间较早,开设的高校主要包括美术专业高校和师范性高校两类,一方面为国家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壮大我国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艺术高考热的兴起,许多地方高校相继开设了美术专业。由于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照抄照搬专业院校或师范院校模式、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美术专业教育经验等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美术专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出的美术专业人才素质高低不一[1],许多毕业生或是因缺乏动手能力、或是因缺乏吃苦耐的职业精神、或是因缺乏人文底蕴而未能在职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找工难的尴尬境地。因此,地方高校的美术专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办出特色、提升质量。为此,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 改革传统教学组织模式

人才培养是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资源和实际推动教学型态转变等。教学运行模式就是关于教学运行整体过程的结构系统。就地方高校而言,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组织模式主要是定向式和非定向式两种。定向式组织模式主要以培养美术专业示范生为目标。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强的单一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全面发展,在就业市场上的适应性不足。非定向式组织模式面向更多更宽的就业市场,能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对综合素养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较为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虽然一些高校采用了非定向式教学组织模式,但并不完善。例如,有的高校采用“3+1”分段组织模式,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放在前三年实施,最后一年进行实际训练。这种教学组织模式虽然系统完整、基础牢固,但专业实践时间过晚,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巩固和强化,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对此,可以采用“1+2+1”组织模式[2]。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不分专业,一起授课。第二年和第三年,引导学生逐步明确自身专业内涵、就业领域、工作内容及就业趋势,这样能够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学习美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按照这种模式学习,既能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又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其专业素养[3,4]

(二) 实施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具有弹性的、以学分计量并以选修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把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取学位的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并采用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灵活的操作方式。实行学分制是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行学分制改革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开出大量的、可供学生自由选读的非限制性选修课,真正打破严格的年级界限与在学年限,突出基础课程的重点和层次。否则,学分制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出其实际意义。二是要合理安排必修和选修课程之间的比重,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特点确定不同的选修课程。三是要根据校情制定学分制改革方案,突出本校特色。四是创新班级授课方式,以原班级形式教授公共必修课程,以分班授课模式教授专业技术类课程。此种授课方式便于集中管理、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三) 创新原有考核方式

目前,美术专业考核主要针对具体作品进行考核,如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这是一种只强调最终结果的考核,存在着考核不全面、考核范围不全等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因为一幅美术作品的形成离不开多元化的互动,所以加强互动过程的考核,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美术专业创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在作品创作的不同阶段,侧重的评价点也不一样。因此,应当将作品创作过程(学习情况、进展情况、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情况)、最终结果(作品完成数量、质量、呈现出来的效果等)以及团队合作行为(探究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纳入评价体系,并且在评价创作过程时要结合学生美术作品创作的具体过程进行分层次的考核评价。

(四) 深化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目前,地方高校的美术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有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两种形式。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地方高校美术专业应当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本专业特点,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并合理划分两者之间的权重。如让学生围绕学生创作主题、专业技法和表现风格进行分析总结。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毕业论文,保障两者之间存在必要联系。学生对自己毕业创作中的构思、实践情况进行论述的过程就形成了毕业论文。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结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实践研究技能[5]

(五)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目前,地方高校美术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份侧重基础专业知识的指导,缺乏职业能力训练。对此,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既可强化学生对美术专业所需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又能让学生对美术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了解,便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对社会要求的适应[6]。如利用节假期前往中小学参观调研目前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美术教师教学素养写出调查报告等,这对强化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有重要意义[8]

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需要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要构建丰收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校内、校外实践训练基地、训练场所等条件体系,完整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等内容体系,以及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这一体系,要注意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多样性和实践方式的灵活性。如,既要有参观考察的又要有实际训练的,既要有近的也要有过多的,既要有一次性的又要有多次使用的,既要有固定时间去的又要有能够随时安排的,等等。二是进一步强化技能训练。技能是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公共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其中,灵活应用多媒体的能力、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是公共技能中的主要内容。与美术专业有关的技能称为专业技能[7],包括设计字体、排版等能力以及民间美术、摄影、专业速写等方面的能力。职业技能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其中以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又被称为师范技能,它包括制作课件的能力、设计板报的能力、讲课的能力以及画简笔画的能力等。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妥善安排技能训练时间、场所和频次。技能训练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课外教学起延伸扩展作用。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美术专业社团作用,积极组织专业社团活动,如摄影协会、书画社等;应当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美术作品创新大赛等。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着重强化自身的美术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

适当地选择N×M的变换矩阵H,使得随机矢量与y无关,即Rey=E[eyT]=0.设x=x1+x2,其中x1与y相关,x2与y不相关,则有

从图5可以看出,温度升高对无应力工况腐蚀速度的影响很大,其升高幅度显著;对于有应力工况来说,40℃的腐蚀速度比30℃的略为上升,而50℃时试样的腐蚀速度明显有所下降。

2018年10月22日至24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杂志》协办的第三届“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以下简称“馆长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英贤图书馆举办。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内地等海内外高校图书馆、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图情杂志社等60余位馆长、专家出席论坛,并围绕“图书馆组织转型的方向与路径”“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与机制”“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整合与利用”等话题共同探索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的重塑之道。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专业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的美术专业应当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备高度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养的美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任慧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浅谈[J].艺术科技,2019,32(1):234.

[2] 秘云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研究——兼评《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01):6.

[3] 张昊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7,(19):168-169.

[4] 赵建设.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4(26):217-220.

[5] 代沙日娜,刘佳.民办高校美术学专业转型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97.

[6] 张哲.关于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257-257.

[7] 李彦瑾.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J].美与时代(中),2017(11):80-81.

[8] 朱准.浅谈高师美术培养目标与当下美术教育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6,3(21):19-20.

本文引用格式: 李辰.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 教育现代化,2019,6(78):13-1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8.006

作者简介: 李辰,男,汉族,石家庄市赵县人,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河北传媒学院连环画工作室主持人,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艺术及艺术教育研究。

标签:;  ;  ;  ;  ;  

地方高校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