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代谢能力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缺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_运动论文

优秀举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无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举重论文,运动员论文,优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法:G8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1999)01-0021-07

1 引言

“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是无氧供能的基础,高度的无氧代谢能力应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训练的基础上”。有氧代谢能力直接影响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无氧代谢水平,无氧代谢能力依赖有氧代谢水平的提高而发展。高度的有氧代谢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地促进氧化过程中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乳酸、氧自由基),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贮备量,而糖原的贮量与无氧代谢密切相关。

以前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举量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糖酵解系统可在任何形式的运动中起供能作用,包括在大强度的举重训练和比赛中,糖酵解本身是个放能反应,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乳酸,如果酵解从相当于1分子葡萄糖的糖原开始,则只消耗1分子ATP,但是能够产生4分子ATP,可净得3分子ATP,故可释放3×8=24千卡的能量,释放的能量虽不多,但是为大强度的举重训练和竞赛提供了能量。在渐进性递增负荷的举重训练或比赛中,也是血乳酸递增和转化的过程。虽然糖酵解代谢在举重运动的供能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糖的无氧分解是一种用以合成少量ATP的效率较差的过程,而通过糖的有氧分解才是获得大量能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举重运动是典型的无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传统的观点认为,举重运动是以高能磷酸化供能的运动项目,这种观点对我国举重运动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也限制了训练手段的改进与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在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几乎没有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的安排,忽略了有氧代谢能力在整个训练周期中的作用,甚至在业余训练中过早进入专门化训练,使许多条件很好的青少年运动员随专项能力的提高,心肺功能却下降了,从而影响了运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研究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跟踪,发现随专项成绩的提高,心肺功能呈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项目将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无氧代谢能力影响,运用能量代谢规律安排举重训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完善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能力结构,使举重训练的安排更加科学化,促进我国举重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山东省举重队迎战八运会的部分优秀运动员和二线队伍的年青选手,共12人,其中运动健将8人,一级运动员4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有氧能力(VO[,2]max)测定

VO[,2]max,可作为衡量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呼吸、循环、肌肉机能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单位时间内运动员从外界的吸氧、载氧和用氧的能力。本项目选择的测试方法为Ohio台阶实验法,并进行了增加有氧训练操前后的对比试验。

2.2.2 无氧功率测定

本项目选择的测试方法为跑楼梯实验,测试仪器采用北体大科研中心熊开宇等研制的无氧功率测试仪。经过6个月的观测和增加有氧训练前后的测试,取得了试验数据。

2.2.3 有氧训练内容与负荷

本研究结合举重运动的技术特点,设计编排了一套举重有氧训练操。该操包括热身、技术复习、心率目标训练和整理活动四部分组成。全操共39节,在136个8拍中完成,时间共计12分35秒。运动中的最高心率为186~198次/分,其中热身部分13节,在48个8拍中完成,最高心率为126~156次/分;技术复习部分共12节,在36个8拍中完成,最高心率132~186次/分;跳跃部分共14节,在52个8拍中完成,最高心率168~198次/分。

2.2.4 生化指标的测试

2.2.4.1 取样(血样的采取)

采血对象为健康的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无血液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各项检测指标的静息值来自清晨空腹所取血样,其它指标来自运动前、运动后、运动中及运动后即刻所取血样。

2.2.4.2 采血:严格消毒后,用5ml注射器从上臂取静脉血4ml。

2.2.4.3 血清制备:将所采血样在离心机上离心,3000rpm,5分钟,取试管上部血清于另一试管,一部分用于直接测试出结果,一部分用封口膜封口后,置-7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

2.2.4.4 血乳酸值血样的采取:血样取自耳垂,用微量吸管定量,在乳酸分析仪上检测。

2.3 测试仪器及试剂(见表1)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观测值与统计结果

3.1.1 举重有氧训练操的编排特点与应用观测举重有氧训练操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1)依据举重运动的技术特点,运动员练习持1.50米长、重2.5公斤的金属棍进行操练。以棍为限制物,可以增强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完成动作时肌肉的控制能力;改变棍的位置,增大重力矩的杠杆作用,加大动作幅度和强度;变化握棍动作与身体各环节动作的配合,提高协调能力;运用练习棍进行举重技术模仿练习,提高了完成动作的质量。

2)依据人体运动整体性规律,利用整体动作配合突出主要部位的活动。

3)利用弹性和摆振动作,加大动作幅度,使身体各环节充分得到活动。

4)由单一性小关节运动逐渐过渡到大关节复合性的运动。

5)动作变化多样,增加了方向角度的变化,但又保证了一定次数的重复,以达到更显著地强化有氧训练的效果。

6)适宜男女举重运动员,既体现了男运动员豪迈奔放的阳刚之气,又能体现女运动员刚柔相济、阴柔大方的美感。

3.1.2 实施举重有氧训练后的心率变化

本研究根据举重运动的技术特点,设计完成了举重有氧训练操,在正常的专项训练过程中每周安排2~3次有氧训练。在教操阶段每次练习时间为60~90分钟,熟练掌握后每次40~60分钟,随训练进行了心率测试,结果见表2。

从举重有氧训练操几个部分心率的变化情况,能够看出该操的编排符合有氧训练操的编排规律,能够达到有氧训练的目的。

3.1.3 实施举重有氧训练操后血液酶成分变化

本研究随训练进行了血液酶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有氧训练对部分酶有激活作用。

1)异柠檬酸脱氢酶

有氧代谢训练后异柠檬酸脱氢酶呈阳性变化(P<0.005),达到高度显著性水平,说明在举重训练中增加有氧训练的内容,对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含量与激活均有较大的作用,见表3。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作为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通路的三羟酸循环的关键酶,可调节三羧酸循环的运转速率。有氧训练后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有以下原因:1)运动时相对缺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酶进入血液循环;2)运动时的肌肉损伤,使酸透进受伤部位进入血液;3)持续进行有氧训练,通过神经激素的作用,使酶活性增强;从另一方面看,有氧训练可刺激或诱导酶合成量增加。

2)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糖酵解反应中最后一步参与反应的酶。本研究表明有氧训练后LDH有显著性变化,说明糖酵解过程的代谢速率加快,见表4。

表4反映了有氧训练后乳酸脱氢酶的变化情况。P<0.05,有显著性差异。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其中主要的有心型(H-LDH)和肌型(M-LDH)。同工酶的分布不均,以适应各组织能量供应的特点,如骨骼肌快肌纤维中LDH[,5]相对较高,而慢肌纤维中LDH[,1]较丰富,当肌肉发生运动性损伤时,血清中相应的LDH同工酶也会增加。另外,举重训练也可使LDH在含量和活性上发生适应性变化。本研究表明,在举重训练中增加有氧代谢内容后,LDH活性显著高于有氧代谢训练前。由此可见,有氧代谢训练对无氧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可激发和强化无氧代谢的供能过程。

3)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催化ADP+CP-ATP+C反应的酶。正常时血清肌酸激酶(CK)多是由骨骼肌和心肌透过细胞膜而进入血液的,CK在有氧训练后也有显著性变化,见表5。

有氧代谢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反映了举重训练破坏了体内的稳定状态,是肌体的需氧量和吸氧量长期失衡的结果,有氧训练对血清肌酸激酶的激活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上结果表明,在举重训练中有氧代谢训练对无氧代谢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举重运动是以无氧代谢为主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举重训练可促进参与无氧代谢酶成分含量与活性的提高,这种提高与有氧代谢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无氧代谢能力受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储备和对氧债抗力的限制。

要达到肌肉能量储备和酶的合理配备,设置体内相等的稳定状态,有氧代谢训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至于有氧代谢训练对无氧代谢训练影响的程度、内在联系以及在举重供能系统中的比重等方面的问题,尚须进一步研究。

3.1.4 有氧代谢训练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本研究进行有氧代谢训练前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三项敏感指标。

1)血肌酐(Cr)

血肌酐是人体内磷酸肌酸分解代谢的产物,Cr的变化情况能够间接反映无氧代谢水平,在有氧代谢训练后Cr有显著性差异,P<0.005,见表6。

Cr在有氧代谢训练后的变化,能够间接反映出有氧代谢训练对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因为Cr是肌酸或磷酸肌酸的代谢产物,Cr和CP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在举重训练中Cr明显增加,表明肌酸和磷酸肌酸被大量分解,也反映出ATP-CP供能旺盛。举重训练对提高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有氧代谢训练使Cr升高,说明有氧代谢训练对磷酸原系统供能水平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血尿素氮(BUN)

血尿素氮是构成血液中绝大部分非蛋白氮的产物,在同等饮食条件下有氧代谢训练使血尿素氮(BUN)迅速升高,与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强有关。测试结果表明,BUN在有氧代谢训练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7。

血尿素氮在正常举重训练过程中变化不大,血尿素氮的变化与有氧训练的运动量大小有直接关系,是反映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3)血乳酸(HL)

有氧代谢训练前后血HL测试结果,反映了承受有氧代谢训练后血乳酸的清除速度提高,见表8。

由表8可见,经过6个月的有氧代谢训练后,运动员血乳酸水平较有氧代谢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这主要是因为有氧训练后,有氧代谢能力提高,运动时有氧氧化供能比例提高,从而使血乳酸水平降低;另一方面,有氧代谢能力提高,也加速了乳酸的消除,促使部分乳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及经糖的异生重新生成糖;有氧代谢训练使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脂肪酸的氧化能力相应增强,ATP/ADP的值较高,抑制糖原分解,同时丙酮酸和NADH转运速率随线粒体增加而提高,降低了在细胞内的堆积量,抑制了乳酸的生成。

3.1.5 有氧功率测定与无氧功率测量的比较分析

对观测对象实施有氧代谢训练前后有氧功率和无氧功率测试结果,见表9、表10,

表9、10的测试结果,反映了实施举重有氧训练操前后的运动员无氧功率与有氧功率的变化情况。

1)无氧功率

训练前无氧功率的均值为151.4kg·m/s,这个数据反映出优秀举重运动员具备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与多年从事举重训练有关。经过6个月保持正常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实施有氧训练,说明有氧训练提高了无氧代谢能力,无氧功率的均值达到169.7kg·m/s,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长期的大强度的举重训练破坏了体内需要氧与吸氧量之间的平衡,引起局部器官与组织系统的负担过重。国家体委科研所举重调研组的研究成果说明,“优秀举重运动员随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心肺功能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使运动员体内长期处于失衡状态,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将影响我国举重运动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有氧功率(表11)

由于长期的大强度的举重专业训练,破坏了运动员体内的需氧与吸氧之间的平衡,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体内稳定状态的长期失衡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重要的限制因素。经6个月举重有氧训练操的训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明显提高。在正常的举重专业训练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有氧训练内容,对提高优秀举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有氧代谢训练有效地提高了举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水平,也是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基础。

根据以上的测试结果,结合举重运动专项供能特点设计适宜的有氧训练方法,能够提高举重运动员的有氧代谢水平,强化举重运动员的专项供能能力,使运动员体内的供能环境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的建立,能够使机体需氧量和吸氧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应在优秀举重运动员系统的专项训练中合理地安排有氧训练内容,因为有氧训练是发展无氧能力的基础,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巩固和发展无氧代谢系统和高能磷酸化系统的前提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4.1 有氧代谢训练后血液酶成份、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均呈阳性变化,说明有氧代谢训练对提高无氧代谢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4.2 有氧代谢训练后无氧功率和VO[,2]max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举重训练供能系统中合理地安排有氧代谢训练,有助于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和综合供能水平,是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有效途径。

4.3 实验结果表明,本项目设计的举重有氧训练操,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协调性、柔韧性和完成技术动作的整体活动能力,各阶段的心率变化情况符合有氧训练的编排规律,能够实现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目的。

4.4 研究证实,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训练,在举重训练中应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有氧代谢训练是建立运动员体内稳定状态的重要手段。

标签:;  ;  ;  ;  ;  ;  ;  

有氧代谢能力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缺氧代谢能力影响的研究_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