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论文_赵敏然1,袁艳红2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论文_赵敏然1,袁艳红2

1辽宁省北票市房产管理处 辽宁北票 122100;2辽宁省建平县规划局 辽宁建平 122400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根据计划成本、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实现预期盈利目标而尽可能地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活动。

近年来 ,随着施工企业产值规模的年年上升,产值利润率却大幅度下降 ,导致这种高产值低效益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下降。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 ,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已成为其增强竞争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如何做好项目成本管理,本人结合工作实际,依据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和工作中累积的经验,从分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简浅地论述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牢固树立“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市场竞争观念,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工程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工程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工程的基础,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

其次,建立节约的良好习惯。节约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来达到节约目标。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增加经济效益。

二、有效利用采购环境,降低采购成本

项目的采购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宏观环境是对项目组织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及其趋势,市场季节性的变化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项目组织的内部条件,包括项目组织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组织政策、方式和程序,项目资金状况,场地、道路、码头等收料条件。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宏观采购环境,科学组织物资供应,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如基础施工时需要购进砂、石、水泥、钢筋等材料,利用供应商之间激烈竞争,组织供应。这种供应方式的特点是货源充足、稳定,价格理想,货款可延后支付,服务良好,相当比例的物资可直达施工现场。还有季节性备料,处于施工淡季(冬季施工淡季和雨季施工淡季)材料价格普遍下降;材料生产、运输受气候和气候衍生因素影响,材料价格背离正常水平。利用施工淡季材料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适当备料,做到淡季不淡,一样可以报出预算,加快资金回收。规避因气候和气候衍生因素影响材料生产、运输而形成的货源紧缺、价格上涨。如:在雨季,东南亚等地国家的露天砖厂有6个月的停产期;水泥厂亦相应停产。而水运则进入黄金季节,适宜沙石料的备料。

利用全球化的国际市场,对抗有特殊地位的大供应商对某些主要物资的垄断供应,有政府背景的大公司和国际大财团控制着当地主要紧缺物资,如:钢材、沥青、油料等,形成垄断供应,严重影响项目执行和成本控制。了解和掌握国际经贸相关知识和国际市场信息,可以有效对抗有特殊地位的大供应商对某些主要物资的垄断供应。

因此,在项目材料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的根本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

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工程决算的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四、项目全员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

(一)动态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际成本支出低于标准成本过多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它可能造成后续的分部分项工程或作业带来不利影响;另一种是造成质量低,除可能带来返工和增加保修费用外,质量成本控制还影响企业声誉。

(二)采取技术措施

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责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应对整体利益负责任,并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5%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 、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项目部技术人员根据进度及实际工作量提出材料需求计划。材料采购部门,对照施工预算,当需求计划小于或等于预算书有关数据时,编制采购计划,开始进入采购程序。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严格控制新购设备。坚持采取内部调剂、外部租赁、集资购置、民工自带等多种形式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对价格高、利用率低、专用性强的设备,坚决采取租赁的办法。

(三)质量管理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四)竣工及时做好决算管理

工程完工后,必须及时进行决算。企业审计部门及时对完工项目进行竣工审计,对业主拖延搞决算的项目,可采取决算前和决算后二次审计办法。工程决算审计后,未经批准,项目部不得私自增加施工队计价,否则按超拨款处理。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项目完工时,计划成本由最初预算成本加或减变更部分的决算成本构成。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管理需要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适应性变革,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实现创新成本管理多元化格局,促进主要管理职能履行的发展形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成本已呈现多元化趋势,成本管理必须提到战略高度,识别那些能引起产品增值和成本降低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成本管理的基础上拓宽成本管理领域。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得发展,在成本管理上必须要有创新精神,通过战略成本管理增强活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论文作者:赵敏然1,袁艳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成本管理论文_赵敏然1,袁艳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