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论文_李玉芳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9例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4例鼻息肉患者实施常规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针对治疗组45例鼻息肉患者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治疗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8.89%)与常规组鼻息肉患者(11.36%)相比,不存在差异,P=0.699。结论: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鼻内筛窦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鼻息肉

鼻息肉主要是指赘生在人体鼻腔、鼻窦黏膜上突出在鼻腔黏膜表面的增生性组织,鼻息肉的发生主要与鼻变态反应、中鼻道微环境变化、细菌、炎症及遗传因素等导致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增多、嗅觉障碍、鼻塞、打鼾、经鼻呼气较为困难[1],严重者甚至出现耳鸣、听力减退、面部胀痛不适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为了分析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我院针对收治的鼻息肉患者进行了分析及治疗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收治的89例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常规组44例鼻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9例,年龄20至45岁,均值为(30.25±3.26)岁,病程1至13年,平均病程为(6.30±2.57)年;治疗组45例鼻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8例,年龄20至44岁,均值为(30.28±3.33)岁,病程1至12年,平均病程为(6.15±2.46)年。

两组鼻息肉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可对比;本次观察均在所有鼻息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观察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排除标准:本次观察均已排除存在严重手术禁忌症、不符合手术指征、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患者;

纳入标准[2]:所有患者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后均确诊为鼻息肉患者及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针对常规组44例鼻息肉患者实施常规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后协助患者采用平卧位,将息肉钳夹住息肉蒂部将息肉摘除,针对多发息肉的患者应同时将筛窦开放,针对息肉位置处于中鼻甲游离缘处且基底较广的患者将鼻甲剪断处理,将患者中鼻甲及息肉摘除,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相应糖皮质激素喷鼻处理,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针对治疗组45例鼻息肉患者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鼻息肉摘除术手术方式与常规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暴露筛泡后,使用咬钳及刮匙将筛泡壁打开后进入鼻前组筛窦部位,将前组筛窦气房清除后,向后方及外下方扩大处理,将后组筛窦气房清除后,彻底清除患者病变组织至蝶窦前壁位置,针对中鼻甲不存在病变的患者给予保留中鼻甲处理,针对中鼻甲黏膜存在息肉样变的患者一并切除中鼻甲,手术过程中针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给予灭菌纱布将鼻腔后部填塞,术后48小时至72小时待出血减少后取出,术后一个月内定期清理术腔,将结痂清除,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

1.3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显效标准[3]: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内窥镜下显示窦口开放良好,黏膜完全上皮化,不存在脓液现象,半年内不存在复发现象。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处理,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当P小于0.05表示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优于常规组鼻息肉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表1: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及并发症

注: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相比(P<0.05)。

3讨论

鼻息肉一般发生在中鼻道、中鼻甲及筛窦等部位,以双侧发病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鼻内变态反应导致小血管通透性升高渗出大量血浆,导致鼻黏膜显著水肿,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息肉,还可能由于鼻内脓液的长时间刺激导致鼻黏膜出现淋巴回流受阻现象,增加了小血管的通透性,导致水肿及息肉的出现[4]。

临床中应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鼻息肉摘除术属于临床中治疗鼻息肉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将鼻息肉摘除进行治疗,改善患者鼻部通气能力,减轻患者不适症状,但治疗后经常出现复发现象,影响患者预后[5]。鼻内筛窦切除术主要是通过将鼻腔内发生病变的全部筛窦气房进行彻底清除,建立通畅的引流治疗方式,将两种手术方式联合使用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预后[6]。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治疗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明显优于实施单纯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常规组鼻息肉患者,说明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单纯鼻息肉手术治疗产生复发后带给患者的二次伤害,促进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春阳.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1(21):51-52.

[2]夏良勇,谢海涛.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术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患者的疗效[J].医疗装备,2016,29(15):78-79.

[3]Ji-Kang Y U.Study on recent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different oper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or nasal polyps[J].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2016.

[4]胡谊容.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68例鼻息肉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62-163.

[5]沈敏,万俐佳,义道.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73-75.

[6]汪景江.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16(16):61-62.

论文作者:李玉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论文_李玉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