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靖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湘潭 411101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0级、I级、II级病变经MRI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I级、II级病变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CT及MRI在III级、IV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肿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骨质囊变阳性检出率稍高于CT检查(P>0.05),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显著低于CT(P<0.05),但MRI、CT在软骨肿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X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关节病变阳性检查率均低于MRI、CT,而MRI更擅长软骨方面诊断,CT则擅长于骨质病变判断,临床上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的合适的影像学检查。

关键词:X线;CT;MRI;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价值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其病变主要波及骶髂关节、脊椎附着点,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故漏诊、误诊风险较高,而且由于该病症致残风险较高,因此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准确率非常重要。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检查手段[1-2]。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均先后经由X线、CT及MRI进行检查,并分析比较三种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20-61岁,年龄平均(34.35±4.12)岁,病程5个月-7年,病程平均(2.75±1.02)年。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接受血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验,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明确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无肿瘤,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家属及法定代理人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X线检查方法:柯达2000型DR,骨盆正侧位片,髂嵴关节斜位片。CT检查方法:西门子128层螺旋CT,骶髂区域扫描,层厚8mm,层距8mm,电压120kv;扫描并分析病灶区域骨窗及软组织骨窗。MRI检查方法:GE 3.0T DISCOVERY 750 MR 成像仪,横断位及斜冠状位扫描其骶髂关节区域,平扫及增强,矩阵192×256,层厚4mm。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1)AS分级:0级,骶髂关节完全正常,未发生任何异常情况;I级,骶髂关节存在轻微痛感,或按压痛,活动受限,疑似强直/硬化现象;II级,骨质侵袭/硬化程度比较轻微,骶髂关节间隙无明显异常;III级,严重侵袭/硬化,骶髂关节间隙存在明显异常;IV,骶髂关节异常明显,至少大部分关节出现强直现象。(2)软骨肿胀、骨质囊变、骨质硬化、骨质侵蚀病变筛查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经由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施行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变等级检出结果比较

0级、I级、II级病变经MRI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I级、II级病变CT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P<0.05);X线、CT及MRI在III级、IV级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3 骶髂关节病变等级经三种影像学措施检出结果[n=49,n(%)]

注:同X线比较,*表示P<0.05。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见于青年男性疾病,目前尚不清楚病因,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机体代谢及免疫因素等,病程多较长。其中环境因素。强直性脊柱早期病变比较隐匿,若以腰部疼痛不适、无法准确定位具体病灶,则多为意味着存在臀部骶髂深侧隐痛,而且清晨症甚,以躯体活动受限、肋推关节被病变波及为典型临床特征[3-4]。若强直性脊柱炎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进一步发展,不仅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工作,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本次研究中,49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可见其腰骶部疼痛,躯体活动受限,晨间症甚,脊柱活动后症状减轻,骶髂关节压痛,但实验室检测类风湿因子,发现结果均为阴性;目前多采用影像学检查判断病变具体炎症程度。X线应用率较高,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但存在影像分辨率较低等局限性,无法准确判断关节粗糙情况,X线下见关节间隙过宽,关节边缘比较粗糙、影像模糊等表现;CT在检测骨质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影像分辨率较好,可有效反映骨质病灶情况;MRI在检查软组织、软骨等方面优势明显,比如滑膜变化,骨髓变化等[5]。本次研究中,19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利用X线、CT及MRI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三者均可发现强制性脊柱炎病情变化,,X线能够检出部分病变,但其阳性检出率明显不足CT及MRI,而后两者比较,MRI软骨肿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骨质囊变阳性检出率稍高于CT检查(P>0.05),骨质硬化及骨质侵蚀阳性检查率显著低于CT(P<0.05);研究结果证实X线、CT及MRI均可检出部分早期强制性脊柱炎骶髂病变;其中,X线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供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影像学依据,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但关节病变阳性检查率均低于MRI、CT,而MRI更擅长软骨方面诊断,CT则擅长于骨质病变判断,因此,建议临床上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的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参考文献:

[1]王凡.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94-95.

[2]徐仕前.X线、CT和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医疗装备,2016,29(10):13-14.

[3]杨宇凌,曹明明,邹斌.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DWI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1):77-79.

[4]周晓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34):54-55.

[5]王雪梅.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91-92.

论文作者:杨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