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朱淑媛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朱淑媛

(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浙江省 义乌市 322000)

摘要: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更没有机会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生很难富有激情的去投入教学活动中。而数学思维导图可以把数学理论知识通过数字与图形的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树立清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轻松快捷的掌握知识。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既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热情,又加大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趋于全面健康性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小测,初步把握重难点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不断层次、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学生的不同能力的提升也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的,在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对于思维导图图意的理解能力,第二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会读图的基础上,能够自己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第三个阶段就是比较灵活自由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不同阶段对于在教师课前的预习当中的运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生对于思维导图掌握还不够全面,只能根据现有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辅助梳理。这时,思维导图在课前小测中的运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预习提纲进行,对于课堂知识的有一定的印象,并根据提纲,检测出对于自己来说的课堂的难点。在第二个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思维导图绘制的作业。

例如,在“数的认识”章节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于整体有一个了解,了解具体包含哪些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当然,这一过程由于难度比较大,所以比较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综合运用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思考,通过气泡图、流程图、树状图这样的图形梳理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用于学生的知识复习与梳理。

二、运用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过程的形成过程融合了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以及概念的辨析,所以思维导图的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对于还不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学生来说,主要是通过已经有的思维导图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梳理。对于具备一定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的学生来说,思维导图的绘制的过程,需要考虑知识之间的结构以及每一个知识的性质归属,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综合思考的过程。

在思维导图当中,不同学生对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的图形、结构方式、绘制颜色都有不同的考虑,所以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都是不一样的,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然而每一个思维导图都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不同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思维导图的知识归类与颜色运用,看出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心里特征。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主要的步骤分成三部,即知识之间的内部关系的梳理、框架结构构建以及思维导图的检验。在知识之间的内部关系梳理的过程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地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框架结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的检验也是思维导图绘制最重要的一步,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和教材内容的对比检测自己的思维漏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延伸,丰富数学学习体验

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对于教材的主要的内容进行一个充分地呈现,还能够对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进行一定的延伸。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目前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就是项目化学习,即通过对于实际生活情境的融入,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方式,通过综合思考掌握知识的具体运用。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于课堂延伸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梳理,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实际运用。

例如,“旅行过程当中的最省钱的线路的选择”,这个综合的项目课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运算”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交通的情况的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涉及到对于不同的线路方案所花钱的对比以及在旅行过程当中的一些时间因素的问题,如果用简单的计算是比较难解决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直接列出每一条线路的食、住、行所花的费用情况以及优缺点,方便对于信息的梳理与正确地做出选择。其实思维导图在数学以及实际生活之间一直充当的是一种类似于沟通者的桥梁的作用,通过在具体的生活数学问题中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数学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更加高效地探索出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四、数学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周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产生无穷的好奇心,但自身的理解能力会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同样在课堂中学习,学到的知识点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施展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能够高效率的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已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现实教学只关注于学生的理论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比如学生在认识圆柱基本特点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中画一个高为5厘米的圆柱,并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圆柱由什么图形组成。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心中并没有正确答案。于是教室在黑板上分解了圆柱体,发现圆柱的上底和下底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圆,而圆柱的高则是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教师的分解,高效学习到圆柱的基本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的探索新的知识点,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时可以更加快捷的掌握知识。

五、数学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

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周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产生无穷的好奇心,但自身的理解能力会千差万别。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同样在课堂中学习,学到的知识点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在施展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能够高效率的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已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而现实教学只关注于学生的理论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比如学生在认识圆柱基本特点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中画一个高为5厘米的圆柱,并让学生们思考一下圆柱由什么图形组成。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心中并没有正确答案。于是教室在黑板上分解了圆柱体,发现圆柱的上底和下底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圆,而圆柱的高则是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教师的分解,高效学习到圆柱的基本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的探索新的知识点,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时可以更加快捷的掌握知识。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巧妙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相融合,则能够巧妙地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找到问题的不同维度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袁学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的分析探析[J].教师,2011年14期.

[2]景敏,张波.基于思维导图方法对职前教师极限概念理解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5).

论文作者:朱淑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朱淑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