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探析论文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探析论文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探析

向晓琳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摘 要: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对于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和建成治国理政新平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顺应新时代发展和现代传播规律,从融合媒体资源、建设融媒体技术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舆论阵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受众流向移动终端,媒介环境和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必须转型发展以适应移动优先、多屏联通的融媒体时代。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县级广播电视台作为基层舆论主阵地,也是连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整合媒体资源、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融媒体建设策略,抢占舆论主导地位,实现基层舆论主阵地在各区域快速、强力发声。建设县级融媒体必须整合优化媒体资源、打造高效融媒体平台、建设复合型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生产内容精品,实现县级媒体的转型优化升级,成为真正能够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强势主流媒体。

1 以移动互联端为引领,融合媒体资源

建设县级融媒体首先是要整合媒体资源,实现资源融合互通。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强势冲击,但并不是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而是两者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以前县域内的具有公共影响力的媒体资源分散,不利于形成具有强势引导力的舆论阵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应实现本地资源统一协同调配,将县域的广电、报纸、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体资源全面打通,提升资源的全面协调利用效能。

实现媒体资源融合,必须要有融合发布的平台。县域的各个公共媒体产生的内容可在移动客户端实现汇聚和分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的媒体融合指导思想。现在大多数人在移动互联网端,移动互联网端就应该是主流媒体抢占的高地。可以说,发展移动端就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开门匙。江苏省率先挂牌的县级融媒体中心邳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做法可资借鉴。该中心以广电为基础,整合广电、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资源,突出移动优先,逐渐形成以“邳州银杏甲天下”APP客户端为核心的移动传播矩阵。实现从新闻产品到管理、经营、创收的总体融合。

2 以合作共建为契机,建设融媒体技术平台

实现媒体资源的融合,首先必须通过“中央厨房”建设实现媒体生产的流程再造,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

(4) 如果将声音作为指示标志,必须达到一定的音量。音量通常需达到100 dB或以上,以压制由于人群在突发事件中所产生的噪音,同时符合已颁布执行的HJ/T 403—200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要求。

引进企业化管理机制,事企并轨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在人员招录方面,定岗定责、公开竞聘,常态化吸收优秀人才。对高精尖人才、急需人才进行引进。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岗位职责考核为本。有些县级媒体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以项目激励制,让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向多方面发展,开发个性化媒体产品。薪资酬劳与工作实绩紧密挂钩,提升工作动力。对急需的优秀人才(如全媒体记者、优秀主播、创收总经理等)给予特殊的待遇,同时对他们提出特殊的工作要求,采取压力与动力并重的方式,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在传统主流媒体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通常要经历业务能力提升过渡期,一些县级媒体首先整合出采访队伍、编辑队伍、运营队伍以适应新的媒体生产流程。在人才培养方面,让具有突出专业长项的人才在新的生产流程中接受历练,同时提供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以长兴县级融媒体为例,该媒体采取了媒体队伍自学经典书目、专题讨论学习、参加高校定向培训班、与高校联合开设业务培训班、到主流媒体驻地学习[2]等多种培养学习方式,以全方位、立体式提升工作队伍水平。

三是要打通数据流转壁垒,通过数字化设计,模块化制造,逐步加强客户在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参与度,实现更好更快地定制化产品,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

对于县级融媒体来说,实现生产流程再造只是第一步,“中央厨房”的建设在多个县域已基本实现。要在移动端做增量必须正视移动端的传播规律,即体现个人信息的需求。多元化的个人信息需求由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精准分发来实现,这需要一个更加完备的互联网运营平台。实现精准分发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建立数据平台,平台能承载海量媒体内容数据、用户数据等,并能对用户的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场景进行抓取等。

根据公式(1)、(2)、(3),计算得出n值为3.88,考虑到计算误差并四舍五入,推出该段共需布置4口降水井,在盾构隧道两侧间隔8 m均匀布置,每侧降水井间隔20 m。

人才管理机制的改革,各地有着不同的自身情况,应紧紧围绕提升内生动力,适应融媒体发展需求来积极进行。

3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设县级融媒体的关键是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融媒体发展的人才队伍。人才结构应该包括内容生产、媒体运营、技术支撑等多种类型的人才队伍。但到目前为止,许多县级媒体依然存在着人才少、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媒体传播业务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县级媒体可通过机制改革,建立适合的人才管理培养体系,留住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培养出一支能适应当今融媒体发展的高水平媒体人才队伍。

建设成熟的“中央厨房”集合了在线报送选题、编辑、审核、一键分发等一系列功能,实现实时采访、编辑、技术部门联席办公,随时会商,全领域覆盖、全链条打通、全流程协作。总编室进行总调度,各个媒体平台责编针对本平台特性对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形成适合该平台传播规律的信息产品。生产流程的转变不是将内容复制粘贴,而是将原有的内容多次生成,生产出符合不同媒体传播话语和传播规律的信息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产品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从技术上看,建设互联网运营平台对用户数量、技术能力水平、技术系统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县域内是很难独立实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县级融媒体的技术系统建设实行本地部署,独立筹资购买和量身打造数据平台;二是与省、市级媒体合作共建平台;三是省级媒体搭建“云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接入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县级媒体遵循省级平台的资源管理、租户管理等运维机制,并享受内容、技术输出等服务。此模式能帮助县级媒体快速、高效地实现平台建设、组织机构重组、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内容资源的共享,同时整合重组了整个区域的媒体资源,构建新的区域媒体生态。例如:江西日报社“赣鄱云”,开通了20多个地市级融媒体中央厨房站点,可一次性支持500个站点中央厨房、5 000个媒体平台同时运行,改变了之前各地中央厨房分散建设的情况[1]。从目前的实行情况来看,第一种模式更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第三种模式对大部分地区县级融媒体来说更易实现。挑选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模式,需根据县级媒体自身情况进行,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级媒体之间的关系。省、市级主流媒体与县级媒体是合作伙伴关系,相互独立,互通资源,合作共赢。

4 生产内容精品,打造生活服务平台

中宣部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强调:“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3]这说明,在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要起到基层舆论阵地的作用,也要成为能向本地人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等的服务性平台,同时成为共享社会信息,促进形成社会共识的信息枢纽。

机器翻译则是大量国际化课程链接教学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机器翻译基于神经网络翻译框架,通过整合注意力网络机制和循环神经网络,完美模拟人脑翻译机制生成流畅的译文,目前支持中、英、日、韩等多种语言语音到文本的互译翻译。这一技术能够地道、流畅且忠实地表达原文内容,可辅助快速阅读、文档资料翻译、日常社交沟通与外语口语学习等。

要成为汇聚海量信息的服务性平台,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关键。首先,将党和政府的政策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解读,对本地新闻进行及时、准确的报道,并重视对重大新闻的评论和分析,挖掘与本地观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增强互动交流,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次,打造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将县域内各个区域、各项公共事业的服务功能在此聚集,让移动客户端成为党和政府通过互联网向人民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端口。例如:湖北省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利用融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政务公开、生活服务、在线办事、便民信息发布等服务。完善商务服务功能,建设智慧电商平台,联合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扶贫办、创业办等20多家单位,全力推出“网上人才超市”“创业项目孵化器”等平台,成功吸引一批在外务工和创业人才回乡创业。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担当起巩固基层舆论阵地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以引导、服务群众为方向,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趋势和媒介生态,运用好现代传播新规律,建设成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现代传播体系,这将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朱春阳,曾培伦.“单兵扩散”与“云端共联”: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比较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8(12):27-33.

[2]王晓伟,薛亚敏.“融”出来的长兴模式[J].新闻战线,2018(12):93-94.

[3]新华网.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面启动[EB/OL].(2018-09-21)[2019-09-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21/c_1123466267.htm.

[4]宋建武,乔羽.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治国理政新平台[J].新闻战线,2018(23):67-70.

[5]人民网.宋建武: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重点在移动端做增量[EB/OL].(2019-01-21)[2019-09-12].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128/c425268-30594593.html.

作者简介: 向晓琳(1992—),女,土家族,湖北鹤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标签:;  ;  ;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策略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