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

付永虎1,刘俊青1,2,魏范青1,朱敏杰1

(1.江苏海洋大学 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 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近几年新提出的教学模式,其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阐述对分课堂相关理念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将对分课堂理念引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撑。

关键词: 对分课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就本科公共管理门类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而言,无论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还是教学管理层,都在努力思考和尝试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及学习方式的创新,力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方法上,涌现了从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方式到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的创新。相关教学理念与模式也逐步被提出和尝试应用,例如多元化教学法[2]、知识关联教学法[3]、PBL教学法[4]、五步教学法[5]、慕课教学法[6],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法[7]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尝试,都是为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实践性不足等问题,以走出生生交流少、师生互动少、评价方式单一的困境,实现在教学全过程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目标。由于土地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有生产力方面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因此,把土地作为自然经济复合体来进行研究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科学性质[8]。所以,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兼有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性与综合性的专业,涉及测绘学、资源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鉴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这种特殊性,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也日益受到诸多土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据有色金属报网报道,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近日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数据显示,黄金ETF在第三季度流出103 t,是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为净流出的季度。本季度黄金需求为964.3 t,同比仅增长6.2 t。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长148 t,同比上升22%。中国黄金市场仍呈积极走势,消费者需求同比增长14%。

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张学新教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与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课堂教学新模式[9]。该教学模式自2014年首次提出以来,因其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且有效融合了教授式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教育者关注度较高的教学模式之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属性的特色交叉性学科,学科知识更新较快,且学生在校期间需修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毕业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要求较高。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本科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求专业核心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对于专业发展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分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探讨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3 LncRNA-8439 与多能因子 nanog 相关 使用lncRNAdb 工具对 lncRNA-8439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 lncRNA-8439 与 nanog 结合具有可能性,LncRNA-8439 的 3′端存在 nanog 结合位点(图3)。

二、对分课堂相关研究进展

(一) 对分课堂的基本内涵

对分课堂是基于脑科学的高效课堂,是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结合传统教授课堂与讨论课堂的优势,在比较当下主流教学新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将课堂拆分为二,先教后学,合作探究。一半时间由教师精讲,另一半时间则由学生采取独立思考、互动讨论的交互方式学习。通过教师教授核心知识点后,给予学生创造自主安排学习的机会,在讨论和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分课堂模式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这三个环节张学新教授称其为PAD课堂。对分课堂理念强调先教后学,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为学生后续主动学习、内化吸收提供了基本思路[10-11],然后采取讨论式课堂,通过讨论互动的交流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该教学模式既秉承了传统教学传递知识的基本规律,又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对分课堂强化讲授,既提升了教的效率,又增强了学的质量,且操作简单,可实施性强,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比较完善,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应用、成功因素分析与反思、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丰富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相关实践证明了对分课堂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2 以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重构教学过程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构建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14]。因此,在保障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改革课堂教学过程,引入隔堂讨论,并依据学生特点,巧妙设计独具特色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亮考帮”作业。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突出课堂过程性考核,并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学习需求,作业批改应以质量和态度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成绩等级。

基于此,笔者将对分课堂理念引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希望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等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1 准备工作 在上课前,教师应完成两项准备工作;一是教学内容的整合,即对要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和分割,以“精讲+留白”为原则,科学归纳精讲内容,无需事无巨细地全面覆盖,可以通过设置不同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讲授。如“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笔者就将原来的18章理论内容整合为12个模板进行讲授,为对分课堂留有充足的讨论时间。二是设计隔堂讨论主题和“亮考帮”作业。在对分课堂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就是讨论。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亮考帮”作业,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讨论主题的设计上,应先易后难,强调开放思维,激发学生灵感。鉴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在“亮考帮”作业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作业的梯度性、选择性、开放性、作业量等问题。每次作业要求学生以“基础练习+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完成,通过“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实验与实训部分,还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土地法学情景模拟、不动产登记实操模拟、不动产评估竞赛、土地规划沙盘推演及报告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对分易平台和微信教学平台来发布和批改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教师对学生的逐步了解和对对分方法的熟悉掌握,分组讨论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2 成立小组 分组讨论是对分课堂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分组问题上,需坚持学习成绩优、中、差相互均衡与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根据学生总数和班级学生的以往学习成绩排名进行划段,然后对划段内的学生进行自由排列组合,以保证每组优、中、差的学生分配合理。设置小组名称和桌签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交互会更加融洽,有趣。

对于一家食品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碗面、一杯茶、一瓶水,看似简简单单,其实背后都涉及复杂的生产工序和产业链。

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分课堂的课堂操作模式一般可分为隔堂对分、当堂对分、当堂+隔堂对分三种类型,其中隔堂对分备受推崇。隔堂对分是指两次课间的对分,是将内化吸收过程放至课下,下次课讨论本次课教授的内容。而当堂对分是指一次课内的对分,当堂+隔堂对分模式是指两种类型在课程学习某一章节过程中的综合运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环节采用“精讲+留白”的形式,讲授主要内容的核心概念、知识脉络、重难点等,不面面俱到,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对分课堂强调“隔堂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两个环节之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阶段。这期间,学生需独立完成知识学习和作业,并以“亮”“考”“帮”的形式呈现自我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困惑,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其目的是为讨论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亮”即“亮闪闪”,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理解最为透彻或研究最为深入的部分,通过“亮闪闪”环节展示于同学和老师面前;“帮”即“帮帮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疑惑的地方时,将其写出来,由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帮助解决;“考”即“考考你”,是指学生最为感悟和得意的相关知识,提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思考[12]。在讨论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人数确定若干组数,然后基于学生学习成绩优、中、差均衡的原则,由学生自由组合,围绕授课内容的相关主题,进行组内讨论和全班交流。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评价,轻对错、重创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强调平时成绩和多元考核。综上所述,对分课堂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在强调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把讲授与讨论错开,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重构了课堂教学流程和师生角色定位,降低了学生畏难情绪,提高了自主学习效率,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生合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素养的养成,为课堂教学从知识教学向能力教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13]

开发计算机软件,这是一类系统性较强的工作,这需要根据用户的相关需求和要求,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包括用户需求捕捉、对需求进行分析、进行相关设计、并且实现,接着进行测试。计算机软件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对用户某些程序进行语言设计。计算机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为软件开发,软件都会存在着对应软件的许可,软件使用者只能在被使用的许可证同意的条件下对软件进行合法使用。

(二) 设计思路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本科教育中公共管理类的主要专业之一,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尤其是在新时代国土资源空间统一规划与管理的大背景下,必然对本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土地资源管理课程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跨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1 以渐进式自主学习理论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模式之间合理地对分,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案,重视先教后学,权责对分,重新定义课堂和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回归到教与学双主体的双边良性互动。教师应扮演好讲授过程的引导者、内化过程的评价者、讨论过程的组织者等角色,作为讲授过程的接受者,学生应扮演好知识的发现者、交流者等角色。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课堂的潜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

3 教学方法设计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在设计某些环节或土管实习、实训部分内容时,应辅以情景模拟法和任务驱动法等方法。所谓情景模拟法,是指采用土地资源管理相关软件,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土地利用规划软件、土地整治软件等,以及情景模拟实验室等场所,让学生在实习实操模拟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现实业务办理过程。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细分多项任务,然后根据任务来驱动教学各个环节的方法。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之一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中,可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区,让各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案例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和技术文本。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法与其他方法的补充配合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4 课程考核设计 注重过程化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重,突出过程性考评在学生总成绩的权重,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点评在过程化考核的作用。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同时灵活运用对分易等教学平台,及时采集过程考核数据,可极大提高教师过程考核的工作效率。

5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方式应注重甄别式评价向可持续改进的发展式评价转型,构建对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构建应从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开展,同时加大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在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中,采取教师过程评价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可通过观察、口头评价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与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看法与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收集和评估。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可通过自评、他评和评教等方式,来对教学过程中自身、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有效的反馈,从而让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在终结性评价中,可采取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来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进行整体评价,包括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等。

四、结论

对分课堂是当代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应用对分课堂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成为当前国内教改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对分课堂理念引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在探讨对分课堂相关理念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框架,提出了比较详细的设计步骤。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明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6(4):730-734.

[2] 王香莉,刘玲玉,宋雅玲,等.多元化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7(2):64-67.

[3] 陈锋.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科素养——《相互作用》教学反思[J].物理之友,2015(12):27-29,42.

[4] 邰春梅,洪艳燕,杨婷,等.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提高实习护生综合急救能力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219-222.

[5] 张乃群.高校转型背景下植物学“五步教学法”[J].河南农业,2019(9):13-15.

[6] 刘娜.慕课教学法在幼专院校古诗词美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17):239-240.

[7] 黄元河,潘乔丹,黄世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10):16-17.

[8] 张凤荣,许坚.土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土地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3):35-38,55-56.

[9]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10] 潘平平,王琦,饶志明,等.对分课堂在《光学教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6):5-6,10.

[11] 晏刚,张健.对分课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评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4):35-37.

[12] 罗玲,冯发金,孙群群,等.对分课堂:创新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11-12,14.

[13] 刘绍乾,钱频,王曼娟,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成功因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46-48.

[14] 温守轰,朱红卫,全宏瑞.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生成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7):97-99.

Teaching Design for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AD Model

FU Yonghu1, LIU Junqing1,2, WEI Fanqing1, ZHU Minjie1

(1.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5, China;2.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411105, China)

Abstract : PAD class is a new teaching mode proposed by domestic scholars in recent year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PAD class is introducted into the design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and main contents of PAD class,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course is discussed and a detailed design idea is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can offer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pport in improv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bi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 PAD class;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33X( 2019) 10- 0137- 04

DOI: 10.3969/ j.issn.2095- 333X.2019.10.035

* 收稿日期: 2019- 08- 05;修订日期: 2019- 09- 01

基金项目: 淮海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XJG2017-3-34);淮海工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GJ2017-38)

作者简介: 付永虎(1982-),男,山东兖州人,江苏海洋大学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责任编辑:吴海霞 实习编辑:张慧仪)

标签:;  ;  ;  ;  ;  

基于对分课堂理念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