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周小春[1]2016年在《心肌肌钙蛋白I,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脑利钠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及脑利钠肽(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患者8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对照组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胸痛发作时间(一般是2 h左右、4 h左右)之后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并比较和分析CTnI、F-ABP及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试验组的40例患者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比对照组的更高,观察组CTnI为(0.77±0.25)μg/L、F-ABP为(8.60±2.25)μg/L、NT-PROBNP为(152.33±12.25)ng/L,对照组CTnI为(0.16±0.02)μg/L、F-ABP为(3.26±1.10)μg/L、NT-PROBNP为(65.36±4.14)ng/L(P<0.05)。在进行联合检测时,其特异度为97.50%(39/40),敏感度为95.00%(38/40)。与单独的数据检测比较,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试验组检测的患者胸痛时间在6.2 h左右的CTnI、F-ABP及NT-PROBNP血清水平呈现不断往上的趋势,而对照组患者的CTnI、F-ABP及NT-PROBNP叁项指标水平升高不是特别明显。结论实施CTnI,F-ABP及NT-PROBNP联合检测方法对于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患者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在患者胸痛的4 h左右内的联合检测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最好,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邵春芳[2]2018年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胸痛发作不同时间段内H-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H-FABP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优于c Tn I、CK-MB(P<0.05)。结论 H-FABP检测早期AMI准确度高。

丰先明[3]2017年在《动态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动态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高度疑诊AMI患者49例,其中确诊AMI患者27例(AMI组)、非AMI(其他心肌损伤)患者22例(非AMI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动态测定AMI组与非AMI组患者胸痛发作后2、4、8、12、24h血清H-FABP水平及对照组血清H-FABP水平。结果 AMI组各时点血清H-FABP水平均较非AMI组、对照组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动态测定血清H-FABP水平对AMI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指导价值。

黄赞鸿, 张惜铃, 林英奎, 郑康鑫[4]2017年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胸痛发作3h以内就诊的患者1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0~3h、3~6h和6~12h检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y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的水平变化,并比较4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患者发作≤8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MI患者在胸痛发作3个时间段内血清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5),非AMI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患者发作0~3 h内H-FABP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cTnI、CKMB和MYO高(P<0.05);3~6 h内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在4者当中最高(P<0.05)。胸痛发作≤8 h,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最高(94.1%)。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在早期AMI诊断方面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化心肌标志物。胸痛发作≤8 h时,HFABP+cTnI+MYO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优于传统的cTnI+CK-MB+MYO联合检测。

刘玲玲[5]2008年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97例我院急诊就诊及住院的伴有胸痛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定性检测,同时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Roche2010测定仪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原理测定其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确诊的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阳性的有38例,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有2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升高的有35例,血清肌红蛋白(MYO)升高的有33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38/47(81%)、25/47(53.2%)、29/47(61.7)和33/47 (70%)。结论与目前临床使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相比.H-FABP定性检测用于胸痛症状人群中AMI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较高。有望填补急性心肌梗死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指标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定性检测的试剂盒操作方法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昂贵的仪器,结果判读容易、快速,能够满足临床急诊检验的要求.因此特别是对于不具备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或用于床旁检测具有更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刘杰[6]2007年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有心肌型激酸激酶同工酶(isoenzyme MB of creatine kinase,CK-MB)、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和肌红蛋白(myoglobin,MYO)。CK-MB和cTn对AMI特异性好但出现稍晚;MYO虽然在AMI早期即可升高但其心肌特异性较差。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生化标志物在早期诊断AMI的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心肌特异性胞浆蛋白,当心肌细胞受损时,H-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并迅速进入血循环,在AMI后1~3小时内血浆浓度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峰值,12小时后渐趋正常。ELISA测定法能简捷、快速、可靠地检测出其血浆浓度。近年来,国内外对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多,大多数研究认为H-FABP与传统的CK-MB质量、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相比,在时效性、敏感性、特异性上具有综合优势,是早期诊断AMI较好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但各研究中设计方案不尽相同,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各原始研究结论仍然存在分歧和争议。目前,一些新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未经临床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就已推向了临床应用,给患者增加了极大的负担,也可能增加误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在当今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如何科学评估并合理选择检验诊断项目,降低检验诊断的费用,是各级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H-FABP在早期诊断AMI的诊断效能究竟如何,它有无必要被纳入现有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检测组合中,是否能为医生提供更多有用信息?课题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库后,尚未发现有meta-分析,系统评价或者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上述问题做出统一的结论。目的依据全世界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临床试验证据,系统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诊疗指南或者实施准入管理提供最佳决策依据,为检验人员更新实验室检查项目提供最佳参考证据,为选择临床医生诊断或者辅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提供高级别临床决策证据。主要包括:1.评价当前有关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文献的质量,了解变异,偏倚的来源,为今后研究提出建议。2.研究H-FABP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综合诊断效能。3.H-FABP早期诊断AMI的时效性。4.H-FABP与现有心肌损伤标志物间的组合及在筛检和确诊AMI方面的应用。方法1、检索1970年至2006年MEDLINE、EMBASE、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检1980年-2006年的相关国内外杂志,以全面收集下列类型诊断性研究内容:1)独立研究H-FABP诊断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价值的诊断性试验2) H-FABP与cTnT对AMI早期诊断准确性的比较研究的诊断性试验3) H-FABP与MYO对AMI早期诊断准确性的比较研究的诊断性试验4) H-FABP与CK-MB对AMI早期诊断准确性的比较研究的诊断性试验2、采用诊断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QUADAS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了解变异,偏倚的来源。3、依据患者胸痛发作后就诊时间设定4个时间组,分别纳入相应研究,提取诊断试验四格表数据,利用metadisc软件(V.1.40)的卡方检验功能对各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以及Meta分析,计算各组综合比数比,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拟合分析,获得SROC曲线下面积。4、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作出结论。结果本文纳入13篇结果存在高度异质性(P=0,I~2=58.5%)的临床研究文献,异质性可能来源于两个质量较差的大样本研究,偏倚主要来源于疾病进展偏倚(disease progression bias),金标准判读偏倚(diagnostic review bias)以及诊断试验结果判读偏倚(test revies bias)。1、H-FABP对AMI总体诊断效能研究胸痛后0-3h组纳入5篇文献(n=396),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49,I~2=0)综合敏感度0.859(95%CI:0.80-0.91),综合特异度0.761(95%CI:0.80-0.91),SROC曲线下面积0.88.SE=0.0323胸痛后0-6h组纳入10篇文献(n=1175),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P=0.000,I~2=69%)综合敏感度0.86(95%CI:0.83-0.89),综合特异度0.79(95%CI:0.76-0.82),SROC曲线下面积0.92,SE=0.019胸痛后6-12h组纳入4篇文献(n=215),各研究间无异质性(P=0.56,I~2=0),综合敏感度0.97(95%CI:0.91-0.99),综合特异度0.52(95%CI:0.42-0.61),SROC曲线下面积0.810,SE=0.1522胸痛后0-12h组纳入11篇文献(n=1352),各研究间有异质性(P=0.001,I~2=66.4%),综合敏感度0.867(95%CI:0.84-0.89),综合特异度0.75(95%CI:0.71-0.78),SROC曲线下面积0.91,SE=0.0164。2、H-FABP与cTnT诊断效能比较胸痛0-6h组:H-FABP与cTnT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5篇,H-FABP与cTnT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3和0.6456,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39(0.784-0.886)和0.448(0.383-0.515),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731(0.680-0.779)和0.886(0.847-0.918)。胸痛0-12h组:H-FABP与cTnT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6篇,H-FABP与cTnT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9和0.6456,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82(0.841-0.915)和0.526(0.470-0.581),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700(0.654-0.743)和0.851(0.813-.884)。3、H-FABP与MYO诊断效能比较胸痛0-3h组:H-FABP与MYO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3篇,H-FABP与MYO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8,SE=0.0446和0.7335,SE=0.0578,,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4(0.76-0.899)和0.55(0.457-0.641),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65(0.51-0.78)和0.69(0.537-0.813)。胸痛0-6h组:H-FABP与MYO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6篇,H-FABP与MYO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9和0.8384,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69(0.834-0.899)和0.734(0.690-0.775),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751(0.705-0.793)和0.753(0.707-0.794)。胸痛0-12h组:H-FABP与MYO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6篇,H-FABP与MYO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4和0.8439,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67(0.828-0.900)和0.761(0.713-0.804),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832(0.786-0.871)和0.798(0.749-0.840)。4、H-FABP与CK-MB诊断效能比较胸痛0-6h组:H-FABP与CK-MB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4篇,H-FABP与CK-MB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5和0.8158,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73(0.818-0.916)和0.289(0.227-0.358),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842(0.788-0.888)和0.921(0.876-0.953)。胸痛0-12h组:H-FABP与CK-MB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纳入文献5篇,H-FABP与CK-MB 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2和0.7825,H-FABP与CK-MB综合敏感度分别为0.877(0.833-0.913)和0.341(0.785-0.399),综合特异度分别为0.827(0.775-0.871)和0.919(0.879-0.949)。结论1.H-FABP在早期诊断AMI中的总体诊断效能研究结果表明,H-FABP在各预设研究组均有较好的诊断敏感度(86%-97%),0-3h组H-FABP已经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2,综合敏感度为86%。2.H-FABP与cTnT、MYO、CK-MB诊断效能比较研究表明,在各预设研究组,其综合诊断效能以及敏感度优于现有常用心梗诊断标志物:在各预设研究组,综合特异度低于cTnT与CK-MB,而与MYO无显着差别。3.从现有研究来看,H-FABP在心梗早期,特别是胸痛发作0-3h,比MYO有更好的敏感度和综合诊断效能,H-FABP有望替代MYO成为AMI最佳早期筛检指标。4.H-FABP在AMI诊断的特异性方面,并不比现有cTnT和CK-MB更有优势,H-FABP不能取代现有cTnT在AMI确诊方面的地位。主要创新点1.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方法是目前循证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迄今为止Coehrane协作网诊断试验系统评价方法学指南仍未发表,本研究综合借鉴了国外最新方法学研究进展,同时还得到Coehrane协作网以及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有关专家指导,故本研究方法对今后从事诊断性试验系统评价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首次对国内、外检测H-FABP早期诊断AMI的试验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独立评估H-FABP对AMI的诊断效能,以及H-FABP与cTnT、CK-MB、MYO的诊断效能比较研究,明确了H-FABP在AMI早期筛检以及确诊方面的地位和价值,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类似报道。为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提供了循证医学的证据。对今后AMI的正确早期诊断和治疗产生积极影响。3.如何合理评估新检验诊断项目,制订指南或者实施准入管理是卫生行政部门所应当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所采取的评估模式可为今后采用和借鉴,对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诊疗质量,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本文利用诊断试验文献质量评价工具QUADAS量表对H-FABP早期诊断AMI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文献质量评价,探讨了可能影响研究质量的因素,以及现有临床试验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全面,客观地反映出H-FBAP诊断AMI临床研究现状,为今后类似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积极有益的提示,促进该领域诊断性试验研究质量的提高。

徐智虎, 喻佳丽, 雷映霞[7]2018年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187例,其中确诊为AMI患者83例(AMI组),非AMI患者104例(非AMI组),入院即刻采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H-FABP水平。结果:AMI组患者cTnI、CK-MB水平及H-FABP阳性率分别为5.64(0.43,12.66)μg/L、7.22(5.01,16.55)μg/L和84.34%,明显高于非AMI组(P<0.05);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84.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而特异度为79.81%,明显低于cTnI和CK-MB(P<0.05);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时,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为93.33%,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为83.61%,明显低于CK-MB(P<0.05),而与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cTnI和CK-MB,H-FABP在早期诊断AMI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于胸痛发作到检测时间<6h内的患者,其诊断价值较高。

陈明, 韩帅[8]2014年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实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意义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对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根据疾病发作时间可分为(0-3h)组30例、(3-6h)组28例和(≥6h)组28例,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结果为健康的人30例设为参照组,所以纳入对象均进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的检测,同时进行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检测,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参照组比较,(0-3h)组、(3-6h)组和(≥6h)组的患者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和缺血修饰白蛋白浓度水平均有显着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分析可见,试验各组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均在80.00%以上且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标本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临床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好,Kappa值等于0.81。结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和缺血修饰白蛋白类似的具有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周欣荣[9]2009年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肌钙蛋白(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因急性胸痛到医院急救中心就诊的患者使用H-FABP检测试剂盒,同时检测TNI及CK-MB。结果:55例(48.67%)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计算叁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3小时之内H-FABP、TNI、CK-MB的灵敏度分别为72.22%、61.11%和27.78%,3~6小时为86.67%、66.67%和26.67%,6~12小时为100%、100%和50%,超过12小时之后为100%、80%和60%,H-FABP、TNI、CK-MB的特异度分别为76.67%、50%和93.33%;87.50%、75%和100%;70%、100%和90%;50%、60%和70%。非心梗患者伴有不稳定心绞痛或严重心力衰竭等心肌损伤的患者H-FABP检测试剂盒会出现阳性结果,降低其特异度。结论:H-FABP检测试剂盒能有效识别6小时以内的胸痛,早期诊断价值优于TNI和CK-MB。

衣志勇[10]2002年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对挽救病人生命非常重要。心肌损伤后心肌标志物从心肌组织释放到血中,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血中心肌标志物水平的高低是诊断和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参数。传统的心肌标志物测定包括心肌肌酸激酶(CK)、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cTnT)和肌红蛋白(MYO)。肌红蛋白是目前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标志物,而其他的心肌标志物均在发病后4小时以上才有诊断价值。但肌红蛋白由于特异性较差所以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人们提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标志物。H-FABP是一种低分子量胞浆蛋白,在心肌细胞中含量丰富,由于分子量较小,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3~3小时内血浆浓度开始升高。国外一些临床研究已经证实,H-P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肌红蛋白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在AMI早期3小时内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ELISA方法首次全面评价国内研制的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包括健康正常人126例(74男52女,正常人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41例(29男12女,冠心病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3例(32男21女,AMI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是否进行再灌注治疗和成功与否分为再灌注治疗组和非再灌注治疗组。冠心病和健康人都为军医进修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第2页共70页早晨空腹抽血,A* 病人均从接诊时即刻抽血一次,并按发病后 2 4,J、时内每隔 2,]、时连续取血一次,2 4,]、时后分别 4 8、72,]、时取血一次(分别为2、4、6、8、10、12、14、16、18、20、22、24、48、72小时)。同时测定CK—MB、MYO、H—FABP和cTnl,并在各组间进行比较。 结果:正常人 H-FABP、CK-MB、MYO、CTfll 血浆浓度分别为 3.79t3.52pg/L、5.76t4.81U/L、46.34t 15.67 pg/L、2.66士2.48if+儿,利用均值+2倍标准差的算法,确定以上各检 0指 标的诊断。I$界值分 u为 10.83 p g/L、15.36U/L、77.68卜g/L、7.62*g/L。 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标志物的标准化比值(绝对值浓度与诊断临界值相比的倍数)随时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卜FABP在急性,G肌梗死后2小时就明显升高。再灌注组峰值时间为6.17ti.40小时,非再灌注组峰值时间为7.87i0.5,1、时,再灌注组明显早于非再灌注组(P<0.01),峰值时间提前1.7小时。MYO在急性。。肌梗死后2小时也明显升高,峰值时间再灌注组为 6.51i.40,]、时,非再灌注组为 7.77ti.03 小时,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峰值时间提前1.26小时。H-FABP、MYO在急性·G肌梗死后血浆浓度升高时间明显早于cTnl、C卜MB。描绘急性心肌梗死后2小时和 4小时 ROC曲线比较 H-FABP、MYO、CK-MB、cTnl早期诊断急性。Gi几梗死的诊断价值,发现 2小时 ROC曲线下面积 H-FABP 为 0.928(95%CI.893-0.963)、MYO 为 0.821(95%CI.739-0.904)、CK—MB为 0.687(95%CI.617—0.75)、cTnl为0.559(95%CI.472-0.646);4d’时ROC曲线下面 .2.军医进修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 第3页共70页积H—FABP为0.951(95%CI.918—0.984)、MYO为0.880(95%CI.805-0.954)、CK-MB为 0.797(95%CI.73-0.864)、cTnl 为 0.759(95%CI.674-0.844),ROC 曲线下面积H-FABP>MYO >CK-MB> cTnl。 结论: 1、正常人卜 NSP血浆浓度为3.7 9t3.52fig儿,州1诊 断临界值为 10.8 3 v g/L。 2、AMI后H-FABP血浆浓度释放曲线:2,J、时就明显升高,峰值时间为7.87t0.5小时,24小时至4S小时恢复正常水平。 3、AMI 时,H-FABP和M 血浆浓度均较 CK-MB、cTnl升高时间明显提早。H-F A B P和W 0两者动态变 Jt曲线相似。再灌注治疗使诊断窗口明显缩短,主要是恢复期缩短所致。 4、2小时H-FAB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优势,急性心肌梗死后 4,]、时 H-FABP诊断价值仍优于 MYO,CK-MB有一定诊断价值。 5、H-F A B P以诊断 IJ$界值 10.8 3 p g/L为标准,2,J、时诊断急性。C肌梗死的灵敏度为76.47兄 特异度为80.U儿 阳性预测值为 7 9.6 5%、阴性预测值为 7 7.3 6%,是较 M 0更好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 6、急性心肌梗死2小时、4小时mC曲线下面积卜FABP>W0北卜MB>cTnl。说明 卜FASP较cTnl、C卜加、MYO对测1早期识别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心肌肌钙蛋白I,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脑利钠肽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周小春. 当代医学. 2016

[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邵春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3]. 动态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丰先明.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4].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黄赞鸿, 张惜铃, 林英奎, 郑康鑫. 现代医院. 2017

[5].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C]. 刘玲玲.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2008

[6].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D]. 刘杰. 南方医科大学. 2007

[7].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 徐智虎, 喻佳丽, 雷映霞.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

[8].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实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水平检测意义的探讨[J]. 陈明, 韩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9].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D]. 周欣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09

[10].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衣志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2

标签:;  ;  ;  ;  ;  ;  ;  ;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