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碧梅

例谈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碧梅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启明小学 5290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师讲会的。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学习的迁移。迁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阅读技能在之后阅读中的灵活运用, 即学法的迁移;二是认知情思在之后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即知识的迁移;三是“指向形式”的感悟在之后自己写作中的运用,即写法的迁移。

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言语者的思想情感,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而学习迁移就是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法的迁移

掌握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把某节课上、某篇课文中、某次练习时学会的学习方法恰当地、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场合中。《学会看病》是五年级的课内自读课文,以老师点拨、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按图索骥”这个关键词,再用上“谁照样子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课文大意,小结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学法,然后抓住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描写,读懂母亲对孩子的爱,再小结抓描写、悟情感的学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课后选读课文《剥豆》。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是毕淑敏,题材和表达都有异曲同工之处。让学生充分阅读后交流读后体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题“剥豆”切入课文、读懂大意,并通过母亲的心理动作读懂母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类课文的扩展阅读,既对原课文进行了补充、融合,丰富了学生的感受,又便于学习方法的迁移,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要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知识的迁移

2011课标要求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文内的精神和内涵,还要将其转化到生活中,让学生身心皆得到发展,跳出课堂,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多一份收获。

三、写法的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加以运用,其实这些知识并没有被真正掌握。只有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或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实现了学习的迁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

要使迁移方向具体、科学、明确,首先要知道各阶段的学习要求,再研究课文的教学要求在全册教材乃至整套课本中的位置,研究这组课文传授的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网络和能力训练网络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教师在授课前如果有了这个“全局”,就能自觉地做好学习新知识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1课标第一学段提出,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写话中乐于运用。二年级课文《祖先的摇篮》对于“一望无际”这个词语的教学,老师先让学生看插图,理解词语意思,直接感知森林一望无际,大得很。再配上动作,读好这个词,然后让学生补充说话:还有什么一望无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很多短语,天空一望无际、草原一望无际等等。最后出示几组图画,让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如:怎样的天空一望无际?怎样的草原一望无际?通过在阅读中感受、在生活中积累、在表达中迁移,让学生学会并懂得了运用语言文字。

2011课标第二学段提出,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词句的运用,要关注语言运用的适切语境,强调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的联系,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四年级课文《渔歌子》,在张志和的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想像,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通过读中感悟体会词句的意思后,创设了情境:张志和发了一个图文并茂的朋友圈,他的朋友纷纷点赞和评论。如果你是张志和的朋友,你会怎样评论他的朋友圈呢?并给出相关的词语,让学生使用积累的词语,写上自己的评论。学生驾轻就熟,一条条富有个性的评论一蹴而就。通过朋友圈点赞,加深了学生对词境的理解,并让学生在适切的语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2011课标第三学段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方法。五年级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用白描手法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教师可把重点放在体会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的作用上,学习作家巧抓人物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再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选择了《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个大家都熟悉的形象,想象猪八戒又饥又渴看到大西瓜的情景。学生兴致盎然,通过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心活动的补白,让猪八戒在学生的语言文字中丰富起来。写法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实践、运用的能力,学生逐步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迁移能很好地发挥积极的指导效果。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迁移的运用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能否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迁移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最优途径之一,让学生学会迁移,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灵魂。“为迁移而教”是有效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不需要教”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是教师实现“教”且为了最终“不教”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

论文作者:李碧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例谈迁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李碧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