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V+Hy”*构成的存在句*_语义分析论文

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NP[,1]+V+有+NP[,2],as a special kind of existential sentence patterns,isanalysed in this paper with a survey inlarge corpora.The description contains the composition ofNP[,1]and the limits to V.The author argues that "V有"is a complementary construction and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words.Finally,the paper gives a procedure to differntiate between existence and possesion in theambiguous construction.

0 引言

0.1 存在句是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一般语法著作提到的存在句有两类:(1)由“有”、“是”构成的存在句;(2)由动词加“着”或“了”构成的存在句。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前一种称作A型句,把后一种称作B型句。

除了A、B两种存在句之外,在汉语书面语中还有一种存在句,这就是由动词加“有”构成的存在句。如:

(1)标签上印有“中国制造”的英文字。

(2)商场内配有背景音响、中央空调等。

这类句子可记为:NP[,1]+V+有+NP[,2],我们把这种存在句型称为C型句。

0.2 我们之所以把C型句称为存在句,除了这种句型在语义上表示静态的存在意义之外,还因为这种句型可以和A型句和B型句并列连用。

(一)C型句和A型句并列连用。如:

(3)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文“澳门”。

(4)《史记》中就辟有《滑稽列传》;京剧和地方戏曲中也有不少逗人捧腹的喜剧剧目。

(二)C型句和B型句并列连用。如:

(5)身上掖着20万元人民币,车上装有价值10万元的玉器。

(6)在工地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巨幅招牌,上面用阿文和中文分别写着“中国援建苏丹恩图曼友谊医院”两行大字,并画有苏丹和中国的国旗。

(三)C型句还可以和A型句、B型句同时并列连用。如:

(7)草地上铺着草席,中间挖有火炕,上面是吊锅。

(8)区内已有三个十一万伏输变电站,开通一万门程控电话,铺设有自来水管道。

另外,C型句与A型句和B型句之间具有变换关系。把“有”前的动词V去掉之后,C型句就变成了A型句,如例1、例2变为:

(1a)标签上有“中国制造”的英文字。

(2a)商场内有背景音响、中央空调等。

如果把“有”换成“着”或“了”,C型句就变成了B型句,如:

(1b)标签上标着“中国制造”的英文字。

(2b)商场内配了背景音响、中央空调等。

0.3 本文以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中1150万字真实语料[①]为基础,对C型句的结构进行描写和分析,并试图对一些现象加以解释。

下面讨论4个问题:(1)动词前的名词性成分NP[,1];(2)动词V的性质和范围;(3)V和“有”之间的关系及“V有”的性质;(4)存在与领属的判别。

1 动词前的名词性成分NP[,1]

1.1 NP[,1]的构成

史有为(1984)认为NP[,1]只能由方位短语充任,但根据我们的考察,动词前的NP[,1]可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处所词[②];(2)方位短语(名词/处所词)+方位词);(3)普通名词;(4)介词结构;(5)方位词;(6)代词。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一)NP[,1]是处所词。例如:

(9)现场散落有值钱的遗散物品。

(10)米兰国立大学建于1923年,设有文科和理工科八个系。

(二)NP[,1]是方位短语。例如:

(11)我家屋里土墙上,划有好几排半筷子长的道道。

(12)每只鸟笼里都装有两只小鸟。

(13)这里面还掺有“控制尿样”。

(14)石柱的上上下下都刻有各式各样的神像和异兽。

(三)NP[,1]是普通名词。例如:

(15)遗嘱用朱笔书写而成,盖有元朝宪宗皇帝钦赐该教派的祖传印玺。

(16)山西大同出口煤混有雷管的问题由来已久,外商反映十分强烈。

(17)王果叶曾经患小儿麻痹症,左手和右腿留有残疾。

(18)韩国人的名片几乎全部印有汉字名字和单位。

这里NP[,1]后面都可以加上方位词,从语义上看,这里的普通名词都表示后面NP[,2]的存在位置。这些NP[,1]虽形式上不表示处所,但在语义上是动词V的处所格,参见4.2节。

(四)NP[,1]是介词短语。例如:

(19)民意调查是一门极为严格的学问,在一些国家专门设有博士生课程。

(20)靠高地一边建有窑洞。

(21)在缅甸境内的深山中仍种有罂粟,贩毒分子仍很猖獗。

(22)现阶段的两岸关系,在稳定中藏有变数,在前进中时有波折。

介词结构中介词的宾语可以是处所词,如例(19),可以是方位结构,如(20)至(22),例(22)是一个表示抽象空间的方位结构。

(五)NP[,1]是方位词。例如:

(23)运动员的尿样送到检测中心时,上面只刻有号码。

(24)他做的石凳,是鼓形的,上面雕有花纹。

这一类应当看成是方位词前省略了名词,名词往往是蒙前省略。如例23中“上面”前省了“瓶子”,例24中“上面”前省了“石凳”。

(六)NP[,1]是代词。例如:

(25)它装备有当今全世界先进的通讯导航和灯光设备。

(26)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里也还留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尾巴。

(27)这原是一本教材,收有精选的250余首歌曲。

代词指代的对象可以是处所名词,从上下文看,例25中的“它”指代“济南民用机场”、例26中的“这里”指代“上海郊区”。代词指代的对象也可以是普通名词,从上下文看,例27中的“这”指代“《中国幼儿园歌曲大全》”。

1.2 NP[,1]的性质及其内在联系

总的来看,不管动词前的NP[,1]在语法上属于哪一种类型,它们在语义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表示处所,它表示NP[,2]所在的位置。C型句的基本语法意义就是表示NP[,2]在NP[,1]处存在,因此NP[,1]和NP[,2]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有时NP[,1]可以不出现,但是根据我们的考察,所有C型句中NP[,1]不出现的,它一定在前一个分句中。这一点与A型句和B型句是相同的[③]。

表处所意义的最一般形式是处所词和方位短语,在我们考察的1150万字语料中共发现C型句344句,其中第一类即NP[,1]为处所名词的有106句,占31%,第二类即NP[,1]为方位短语的有145句,占42%,两类加在一起占总数的73%。方位短语在语法功能上和处所词是一致的,我们可以把它们记为LP,LP是NP[,1]的最一般形式,其他各类都是由LP派生而来的。在LP前加上介词相当于加上一个格标,使LP的处所义更加显性化,这样就产生了第四类。这种现象与省略相反,有人称之为增益[④]。在方位结构中,有时方位词可以省略,这样就产生了第三类,即普通名词本身表示处所。有时名词性成分可以省略,这样就产生了第五类。处所名词和普通名词又可以用代词来指代,这样就产生了第六类。

2 动词V的性质和范围

2.1 为了确定V的范围,首先,我们对《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中的全部2897个动词逐一进行考察,凭语感看哪些动词可以进入C型句。当然这种判断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但可以大大地缩小考察的范围,因为显然能够进入C型句的动词是十分有限的。我们把那些自己觉得不太有把握的动词暂时也挑出来,这样共挑出130个动词,又根据同义联想找出《大纲》之外的动词20几个。然后,我们在1150万字的语料中对这150多个动词逐一加以验证,结果得到验证的有88个动词。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把这88个动词分为3类:

第一类(记为V[,1]):安 办 保存 保留 备 标 布 部署 藏[,1](收藏) 插 掺 存[,1](储存) 搭 带[,1](携带) 雕 订 堆 缝 附 盖 雇 挂 画 划 环 绘 混(搀杂) 加 建 建立 镌 镌刻 开办 开设 刻 留(保留) 录 配 配置 佩 喷 披 辟 聘 铺 设 漆 嵌 设 设立 设置 收 竖 塑 题 贴 涂 挖 握 镶 镶嵌 写 绣 悬 遗存 印 栽 载 珍藏 种 贮 铸 装[,1](放入) 装[,2](安装) 装备 装载

第二类(记为V[,2]):包含 包括 带[,2](具有)含

第三类(记为[,3]):藏[,2](隐藏)存[,2](存在) 落 散落 停 隐藏 蕴藏 坐 长

V[,1]类都是动作性及物动词。V[,2]类也是及物动词,与V[,1]类动词不同的是,这一类动词没有动作性。V[,2]中的几个动词基本上是同义词,都表示领有,可以用表示领有的“有”来代替。V[,3]类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2.2 与B型句相比较,很多能用在B型句中的不及物动词不能用在C型句中,至少在我们考察的语料中还没有发现,如“睡、躺、卧、漂、跪、趴、蹲、走、倒、飞”等。很多能用在B型句中的及物动词也不能用在C型句中,如“挑、提、背、驮、穿、戴”等。

反过来,能用在C型句中的动词,不管是及物动词是不及物动词,都可以用在B型句中,也就是说,C型句中的动词集合V[,c]是B型句中的动词集合或[,b]的一个真子集。能进入C型句的动词一定能进入B型句,但反过来能进入B型句的动词不一定能进入C型句。

2.3 从使用频度来看,C型句的出现频率是比较低的,在总数为1150万字的书面语料中发现的实例只有344个。范方莲(1963)认为这种句式是方言用法,可见在当时这种用法还是十分罕见的。从能够进入这种句式的动词的范围及这些动词的使用频度也可以看出这种句式还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句式。在我们考察的88个出现在C型句中的动词中,出现频次在4次以上的只有以下20个(括号中是频次):

设(55) 建(40) 含(26) 配(14) 辟(14) 印(13) 刻(13) 装[,2](12) 包含(10) 备(10) 附(9) 存[,2](7) 藏1(7) 标(6) 留(6) 挂(5) 长(4) 贴(4) 设置(4) 装[,1](4)

这20个动词共出现了263次,占总次数的76%。有36个动词只出现1次。有些动词能否进入C型句似乎人们的语感也不同,比如“穿、戴”等。但是,正如0.2节所述,C型句和A型句、B型句往往可以交替使用,C型句呈现出逐渐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言,随着C型句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动词能够进入这种句式。

3 V和“有”之间的关系及“V有”的性质

3.1 V和“有”之间的关系

从层次构造的角度看,C型句应该这样分析:

那么,V和“有”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史有为(1984)认为“从构词的角度看,‘V有’是以‘有’为核心的偏正结构;而与短语相比较,则‘V有’又是一种特殊的‘连动结构’”。我们认为,“V有”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连动关系,而是述补关系。

从逻辑的角度看,C型句包含两个命题。后一个命题C[,2]以存在动词为中心,它包含两个论元:存在主体(NP[,2])和处所(NP[,1])。前一个命题C[,1]是以V为中心谓词,谓词的论元结构则根据V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动词的分类见2.1节):

(一)第一类动词。谓词结构包括三个论元:施事(在C型句中不出现)、受事(NP[,2])、处所(ND[,1])。例如,“楼上设有雅座”可以分解为:

1)设(x,雅座,楼上)

即:有人在楼上设雅座

2)存在(雅座,楼上)

即:楼上有雅座

第一个命题中的施事在实际句子中并未出现。这里V是及物动词,按说应该同时具备施事和受事表意才完整,但由于C型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存在,即表示NP[,2]在NP[,1]处存在,所以C[,1]中的施事在C型句中往往不出现,如果施事(NP[,0])出现就变成了4.4节所说的D型句了。

从以上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看,命题[,1]是命题[,2]的原因,命题[,2]是命题[,1]的必然结果。如“楼上设有雅座”可以解释为:

只要 有人在楼上设雅座

那么 楼上有雅座

(二)第二类动词。由于这类动词基本上是同义词,所以谓词可以统一用OWN表示,它包括两个论元:所有者(NP[,1]中去掉方位词的部分)和所有物(NP[,2])。例如,“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可以分解为:

1)OWN(香烟,尼古丁)

2)存在(尼古丁,香烟)

命题[,1]表示整体(“香烟”)包含部分(“尼古丁”),命题[,2]表示部分(“尼古丁”)存在于整体(“香烟”)之中,可见这两个命题是等价的,二者互为条件。如“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可以解释为:

只要 香烟含尼古丁

那么 尼古丁在香烟中

只要 尼古丁在香烟中

那么 香烟含尼古丁

(三)第三类动词。谓词结构包括两个论元:主体(NP[,2])、处所(NP[,1])。例如,“悬崖上长有金石斛”可以分解为:

1)长(金石斛,悬崖)

即:金石斛长在悬崖上

2)存在(金石斛,悬崖)

即:悬崖上有金石斛

命题[,2]也是命题[,1]的必然结果,即:

只要 金石斛长在悬崖上

那么 悬崖上有金石斛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动词属于哪一类,C型句中都包含两个命题C[,1]和C[,2],C[,1]和C[,2]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或者说具有蕴涵关系。如果C[,1]为真,C[,2]必为真。对于V[,2]类动词,还可以反过来说,如果C[,2]为真,C[,1]必为真。

我们可以把“V有”结构和动结式述补结构比较一下。首先,它们在形式上是同构的,都包含两个非并列的谓词;其次,从语义结构来看,动结式述补结构作谓语的句子的语义构造和C型句是相同的,即它也包含两个命题,而且两个命题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风吹弯了路旁的树木”,包含着两个命题:

1)吹(风,路旁的树木)

即:风吹路旁的树木

2)弯(路旁的树木)

即:路旁的树木弯了

命题[,1]和命题[,2]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过这种关系不一定是必然的。

“V有”结构和一般动结式述补结构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上都具有同一性,因此,应该把“V有”结构归入述补结构,“有”表示V的结果。

由此我们自然会联想到表示存在的B型句,B型句的语义结构和C型句是相同的,其中也包含两个命题,如“山上架着炮”可以分解为:

1)架(x,炮,山上)

即:有人在山上架炮

2)存在(炮,山上)

即:山上有炮

这两个命题之间也具有因果关系。一般对B型句语义结构的解释是:整个句子表示存在,其中动词表示存在的方式。用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复合命题来解释B型句的语义结构是否比这种解释更合理呢?

3.2 “V有”的性质

吕叔湘(1980)认为V和“有”“结合紧凑,类似一个词”,史有为(1984)认为“V有”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语言成分”。

通过3.1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V有”是述补结构。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它像一个词呢?这主要是因为“V有”结构不能扩展,即在V和“有”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别的语言成分。但是扩展法是否就是区分复合词和短语的唯一标准呢?显然不是。有很多句法结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都不能扩展,比如“桌上、窗外”,恐怕谁也不会认为它们是词,但是它们不能扩展。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扩展形式一般是在述语和补语之间插入可能中缀“得”或“不”,但有很多动结式述补结构就不能这样扩展。据张旺熹(1996)的研究,只有不到一半的“VC”结构可以顺利地扩展为“V不C”结构,如以下这些述补结构都不能扩展:

变暗 尝遍 念慢 赌输 玩困 用旧 逼疯 准备就绪[⑤]

述补结构不能扩展成相应的可能式往往有其语义上的原因。一个述补结构扩展成为可能式的必要条件是:前后两个命题之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必然的,如“吃饱”,吃的结果不一定会饱,有可能饱,也可能不饱,这正是“吃(得/不)饱”产生的逻辑基础。而对于“V有”结构来说,就不存在可能式产生的逻辑基础。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V有”结构包含两个命题,这两个命题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楼上设有雅座”,只要有人在楼上设了雅座,那么楼上一定有雅座存在,后者是前者的逻辑推论,没有不存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不能因为“V有”结构不能扩展而认为它是词。

扩展法是人们用来区分词和短语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语言结构本身的复杂性,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汉语中复合词和短语的分界,最终要看其构成能否用句法—语义规则加以描述(参见王洪君(1994)和孙宏林(1995))。从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句法结构还是从语义结构来看,“V有”都具有共性。C型句是一种能产的存在句型,其中的V可以用相当一部分动词来替换,整个结构又具有统一的语法意义,因此把“V有”看成孤立的构词现象显然是不合适的。一般词典中不收这些“V有”结构的原因也在于此。

4 存在与领属的判别

4.1 NP[,1]+V+有+NP[,2]是一个歧义结构,除了表示存在外还可以表示领属,如:

(28)莫尼列王后生有西哈莫尼亲王和诺林达拉邦王子。

(29)有些地方干部群众对棉花行情仍存有顾虑。

(30)她现任清华大学教授,撰写有《水处理工程》等多部著作。

在以上这些例子中,NP[,1]和NP[,2]之间具有领属关系,即NP[,1]领有NP[,2]。由于这种领属句和C型句是同构的,因此必然会遇到这两种句式的判别问题。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把NP[,1]+V+有+NP[,2]记为S。以下我们试图给出一个判别过程以确定在什么条件下S表示存在或者领属。

判别S是表示领属还是表示存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这跟V和NP[,1]都有关系。我们首先根据V的类别把S分为三种情况:

(一)当V为第一类动词时,S有时只表示存在,有时只表示领属,有时可以同时表示领属和存在,这跟NP[,1]有关。

(二)当V为第二类动词时,S同时表示存在和领属。

(三)当V为第三类动词时,S只表示存在。

由于第三类没有领属和存在的纠葛,所以以下两节分别讨论前面两种情况。

4.2 与V[,1]类动词相关的存在和领属问题

在1.1中,我们把NP[,1]分为6种,当NP[,1]为方位结构、方位词、介词结构时,NP[,1]表示处所,S只表示存在,不表示领属,如:

(31)河口县城内密密麻麻地挂有近百家商行的牌子。

(32)在平壤中央公园,还栽有100株白皮松和200株雪松。

(33)左右两侧分别刻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字样。

当NP[,1]为处所词和名词时,就会出现存在与领属的纠葛,以下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况。由于代词附属于处所词和普通名词,所以不单独说明。

4.2.1 当NP[,1]为名词时,NP[,1]根据其语义特征可以分为指人名词和指物名词。

(一)当NP[,1]为指人名词时,S只表示领属,不表示存在,如:

(34)杀手孙建军凶狠残暴,会武功,带有两支双管火药枪和一把大号猎刀。

(35)有些官职较高的人发配到云南,竟还带有厨师及菜谱。

(36)他们每人都带有一只小塑料袋。

(37)每个工作台的操作工,都配有一条毛巾。

有些动词进入S后,S只能表示领属,不表示存在,如“撰写、著、生(生育)”等,这些动词不属于V[,c]。

(二)当NP[,1]为指物名词时,S都可以表示存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NP[,1]后省略了一个方位词,如:

(38)这个栏目设有“放映厅”、“信息屋”等小栏目。

(39)巴西农业贷款合同一般须附有技术服务条款。

(40)书皮为红白两色,画有小坡的全身像。

(41)王冠用纯金制成,重2.5公斤,镶有91块宝石和20颗大珍珠,堪称无价之宝。

以上前两个例子中,NP[,1]后可以加方位词“中”,后两例可以加上方位词“上”。同样的例子还有例15至18。

同时,因为NP[,1]是存在物(NP[,2])依附的主体,所以这类S又可以表示领属(整体和部分关系)。以上这些例子去掉V之后就变成了领属句,不过句子的基本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存在和领属这两个语义范畴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4.2.2 当NP[,1]为处所词时,因为处所词基本上兼属名词,因此按照名词的语义特征可以把NP[,1]分为两类:

(一)NP[,1]含语义特征“人”

这类NP[,1]包括:(1)地名,如“中国、广东、深圳”等;(2)机构名,如“学校、医院、公司、工厂”等;(3)与家有关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家里”、“家家”、“家家户户”、“他们家”、“他们家里”等。

这类NP[,1]作名词用时,表示人的集合,因此它具有“人”这一语义特征,作处所词用时,它表示人的集合所在的处所。如“学校”在“学校发出通知”里表示人的集合而不表示处所,在“在学校学习”里表示处所,这里不含“人”这一语义特征。当这类NP[,1]进入S这一歧义格式时,它就可以同时有两种解释,这就使S具有语义的二重性。这种语义的二重性不同于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形式具有两种以上的解释,但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只能有一种解释。语义二重性是指一个形式具有两种以上的解释,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也可以有两种解释。当然,这两种解释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它们之间具有逻辑上的蕴涵关系。如:

(42)德国奔驰公司雇有37.6万职工。

(43)文化中心设有四个展室,陈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这里的“V有”表示占有,因此都可以用“拥有”代替,如:

(42′)德国奔驰公司拥有37.6万职工。

(43′)文化中心拥有四个展室,陈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替换之后句子的基本意义没有变化,“拥有”只表示领属,这说明原句表示领属义。同时,原句又可以进行如下的变换:

(42")德国奔驰公司里有37.6万职工。

(43")文化中心里有四个展室,陈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

即使句首变成一个方位短语,同时去掉动词V,这样就变成了典型的存在句(A型句)。可以看出,变换之后句子的基本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例43包含两个分句,其中第二个分句就是一个存在句(B型句),两个存在句型并列在一起是很自然的。

(二)NP[,1]不含语义特征“人”

这类NP[,1]又可以分为两类:

A.表示设施类的名词,如“大楼、电站、码头、公寓、别墅、浴场”等。这些词语既可以指设施这一对象,如“建大楼、盖别墅”,又可以指设施所在的处所,如“在码头见面、在别墅休息”。这类词语进入S,也会产生语义的二重性,如:

(44)公寓设有半地下车库。

(45)别墅配有超级市场、歌舞厅、酒吧等设施。

这类S除了表示NP[,2]存在于NP[,1]之外,还可以表示NP[,1]和NP[,2]之间具有领属关系,这类领属关系不是表示占有关系,而是表示整体—部分关系。

B.非设施类名词,如“路口、工地”等。这类处所词只表示处所,所以S只表示存在,如:

(46)十字路口还装有监测器。

(47)工地搭有简易彩门。

(48)孔府的每一处观光点,都加有栅栏。

4.3 与V[,2]类动词相关的存在与领属问题

V[,2]类动词本身表示“领有”,所以这类动词和“有”结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表示领属(整体—部分关系),如:

(49)这种黑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50)卫生间带有淋浴。

当句首的NP[,1]为普通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整个句子只表示领有,但当句首的名词后加上方位词变成方位结构时,整个句子表示存在,如:

(49c)这种黑泥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50c)卫生间里带有淋浴。

根据我们在3.1节的分析,这两类句子在语义上是等价的。

4.4 C型句的延伸引起的存在与领属问题

C型句的NP[,1]之前还可以出现一个名词性成分NP[,0],NP[,0]在语义上是动词的施事。当NP[,0]出现时,NP[,1]前必须有介词“在”,如:

(51)某大公司还在护城河内侧建有厂房、锅炉房等。

(52)它们在亚太地区仍部署有强大的进攻性海空力量。

(53)他们在很多产品的包装上都印有美国国旗标志。这种句式可以记为:

NP[,0]+“在”+NP[,1]+V+“有”+NP[,2]我们不妨不这种句式称为D型句。

我们在考察的范围内共发现D型句50例,出现在其中的动词有9个,这些动词是(括号中是频次):

设(39) 建(3) 缝(2) 部署(1) 挂(1) 留(1) 派(1) 印(1) 置(1)

可以看出,D型句的使用频度是低的,除了动词“设”外,其他动词很少进入这种句型。

D型句还有一种变体,即把其中的处所放到施事(NP[,0])的前面,这种用法更罕见,我们只发现以下两例:

(54)一座战前叫“团结友爱桥”的两端,塞、穆族各设有火力据点。

(55)在老挝,广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也设有分支机构,派有常驻代表。

D型句及其变体都可以看成是C型句的延伸,因为它们只不过是在C型句的前面增加了一个施事NP[,0]。

这种延伸句可以同时表示领有和存在。NP[,0]和NP[,2]之间具有领有关系,同时,NP[,2]又存在于NP[,1]。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项目号:69433010。本文曾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1995,深圳)上宣读,此次发表作了较大修改。张旺熹先生对本文的修改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注释:

①语料内容包括《人民日报》(1994年)900万字(包括各个版面)和《中国新闻》(1992年)250万字。

②本文所说的处所词依朱德熙(1982)的定义,但不包括复合方位词。

③参见范方莲(1963)1.5节。

④朱德熙(1987)。

⑤这些例子引自张旺熹(1996)。

标签:;  ;  ;  ;  

由“V+Hy”*构成的存在句*_语义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