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取材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论文_董美绣1,常平2

(1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2)

(2爱丁堡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英国爱丁堡 EH8 9LJ)

【摘要】目的:分析病理组织取材在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随机筛选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2种方法检查。观察组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照组传统3点、6点、9点和12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200例患者中检出,14例微小浸润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0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6例,总共检出192例,检出率为9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更高,漏诊率更少,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高质量的切片使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提高,漏诊率降低,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病理活检组织取材;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67-02

宫颈癌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现年轻化发展趋,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2.7~3.6/10万,迫切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1]。发病原因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性生活过早、不注意卫生等有关,目前宫颈癌主要通过筛查发现早期病变,宫颈癌发展经历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到突变,要经历几年到十几年的过程,其早期诊治已成为医务人员高度重视的一项研究,宫颈容易暴露,便于触诊及进行病理组织取材,可在癌前病变阶段明确诊断,将诊断结果作为依据,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此来阻断向宫颈癌发展[2]。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在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病理组织取材与制片,不同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液基细胞学筛查,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患者中筛选20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8.59±2.69)岁。

1.2 方法

观察组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行病理组织制片:首先给患者讲解注意事项,避开月经期,且前一天禁止性生活,让患者排空膀胱,采取膀胱结石位,内窥器暴露宫颈组织,清除宫颈组织表面附着物,用3.0%的冰醋酸棉球擦拭,阴道镜视野下仔细观察宫颈柱状上皮、鳞状上皮、鳞柱交界处的形态、血管变化及色泽情况,然后5.0%碘伏溶液涂抹宫颈组织,操作者根据观察到的细微变作为依据,在可疑之处完成取材,取材的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包埋的组织含有上皮组织及间质成分,制片作出病理诊断。

对照组传统取材与随意包埋法进行病理组织制片:严格按传统12点、9点、6点、及3点位置取材,采用4%中性甲醛溶液将所取宫颈组织固定好,随意包埋制片,作出病理诊断。

1.3 观察指标

两组蜡块采取相同的染色及切片处理,病理切片诊断结果由相同的病理医师进行判断。病理诊断是金标准,不同取材及包埋方法对两组宫颈活检结果进行研究。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使用(百分数),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报告,200例患者中检出,微小浸润癌14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0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6例,阳性病例192例,检出率96%,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结果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早期普查发现病变和及时治疗,对阻止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命及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临床上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活检时,病理组织取材和包埋方法不同,所制成的切片会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3]。以往临床上通常会采用传统取材与传统包埋法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取材过程具有较强随意性与盲目性,具有较高漏诊率。根据以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病理组织取材、包埋、制片的改进,采用阴道镜下对宫颈微结构进行观察,通过醋酸反应及碘实验来明确病灶范围,促使病理组织取材具有针对性,在宫颈活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4]。宫颈活检组织,大部分呈现不规则的形态,组织包括黏膜层和间质层,癌变组织大多数来源是黏膜层,其内含有腺上皮组织或者鳞状上皮组织[5],间质层属黏膜下层,其内含有较多的纤维平滑肌及血管组织。患者发生癌前病变,往往病灶体积较小,主要局限黏膜上皮组织中,如果随意包埋,再对蜡块进行制片,则病理组织切片仅能得到组织边缘上皮组织,切片中还有大部分上皮组织难以进行分析,往往漏切重要病灶,可能引发较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本研究在病理组织制片时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在可疑处多点取材然后使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能确保大部分上皮组织被切到,病灶组织切面显著提高,直接导致诊断率提高。在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更高,充分证明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在涂碘,在可疑处多点取材使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能将传统病理组织取材及制片方法的缺陷有效避免,进而显著提高阳性检出率。

综上所述,宫颈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在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在癌前病变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栾玲,廖咪妮.宫颈特殊染色法上皮组织染色技术用于宫颈癌前病变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6, 31(22):4724-4726.

[2]丁华,张翠兰.宫颈脱落细胞涂片与阴道镜联合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7):71-72.

[3]卢燕,张路梅.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5,9(8):25-27.

[4]钟日花,谭智进.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36(30):4547-4548.

[5]徐舜,陈洁瑛,江海燕,等.宫颈癌前病变HPV感染与宫颈液基细胞早期筛查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20):4739-4742.

论文作者:董美绣1,常平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病理组织取材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论文_董美绣1,常平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