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论文_毛利宇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论文_毛利宇

(1 无锡新区国际学校,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2 南开大学,天津市 300071)

【摘要】当前社会具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导致心理辅导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此,培养心理辅导人才的教学也更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文章首先提出了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其次分析了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最后探讨了构建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策略。希望能为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心理辅导;教学体系;构建

应用心理学是当前我国普遍拥有的专业学科,由于其巨大的社会需求,其受到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多。心理辅导课程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型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的成败。为此,学校有必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以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1.构建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其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理性思维,其主要的指导思想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两个基本方向[1]。这是在实践分析和经过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思想。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心”,帮助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升是设置一切课程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两个基本点”则是指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课程为基础,同时,要依据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两个基本方向”则是指开展各种心理辅导活动所要把握的两个基本方向,一是适应不良学生的辅导,二是以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为目的的教育辅导。构建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心理辅导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完善。

2.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目标

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学习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方法,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应用心理学知识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只是手段,帮助求助者学会如何自己帮助自己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心理辅导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受助者学会自我帮助,学会自助后才能在日后的心理咨询实践中帮助他人摆脱心理问题。

3.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原则

3.1实践性原则

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于理论性的应用型课程。仅仅讲授理论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的,各种方法技能要领的领会需要依靠更多的实践学习。所以,教师首先在理论教学中要注重重点难点的讲解,尤其是对主要观点和基本概念要进行精讲,对于其他的内容只要稍加指导,在实践中再让学生进行领悟。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丰富的心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实践,从中体验和领会心理学的技巧。在活动中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活动为学生创造咨询场景,使学生能够积累实战经验。

3.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将其与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但是课程的学习者,更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构建知识体系,以及自我发展,都是主动和自觉的过程。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为了使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也是主体性原则的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探索,使之自我发展和完善。

3.3开放性原则

心理辅导课程首先要求课堂上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教师要努力营造“心理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才能使学生保持自由、开放的心态。这种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其次,心理辅导课程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开放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不但要教授书本知识,对学生的现实问题也要更加重视。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一是认知的任务,二是发展的任务,就是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拥有帮助他人的心理知识技能,又要使学生学会自己帮助自己,这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元化,以开放的心态在课堂上联系学生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自我解决问题。

4.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4.1理论结合案例分析

教师广泛收集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案例,然后进行归纳整理,编辑成册,在开学之初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或者课外时间,学生会关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此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在教授到相关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对相关案例进行讲解。或者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时可以寝室为单位为一组,或者对同一个案例感兴趣的同学为一组,在讲授到相关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请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介绍一下本组对相关案例的讨论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外收集心理问题案例,然后将其作为课堂上的分析素材。教师将理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和尊重,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上形成自己的看法。

4.2心理游戏

合理的将团体心理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敞开心扉,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育,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例如,为学生设计信任背摔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不但要学会建立对团队的信任,还要学会担负起对其他成员的责任。同时要让学生体验自我控制能力,面对真实的自己。还可让学生玩优点银行的游戏,以此游戏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自我反省。教师在运用心理游戏教学法时,要特别注意游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且要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避免发生混乱,对个人心理造成伤害。游戏结束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体会,才能使游戏达到更好的效果。

4.3团体心理辅导

对于个体辅导来说,团体心理辅导是有效的补充。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指某一群体具有共同的心理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其解决的形式。这一团体既包括开放式团体,也包括封闭式团体[2]。教师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当中,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比如通过一些活动或者游戏,来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使学生能够获得自我成长,提高团体的凝聚力。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发展性问题居多。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如果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封闭式团体时,教师可以不把训练目的告诉学生,在确定训练主题时,教师要依据存在于学生中的共同问题或者依据学生的共同需求来进行考虑,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多种情感,帮助学生心理不断成长。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隐私,使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被别人所知道,另一方面,还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

4.4角色扮演

所谓角色扮演就是对相关的角色进行观察和模仿。将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引入到心理辅导课程中,即在老师的辅导下,围绕心理教学目标,由学生表演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师和心理问题求助者均由学生扮演,将心理咨询全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角色扮演法能够让学生亲身获得心理咨询双方的感受[3]。在角色扮演中,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一个案例中扮演完心理咨询师,又扮演心理问题求助者,从而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双方当事人的心情进行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角色扮演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将具体的计划详细的制定出来,两个学生一组,一个扮演心理咨询师,一个扮演求助者,而其他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其次,在角色扮演的心理咨询结束后,表演双方相互反馈,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角色互换,然后其他同学对其优缺点进行讨论。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总结。

5.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必然要求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彩,构建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也是势在必然,其有助于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黄海亚. 过程优化:提升学校心理辅导实效性的探索[J]. 大众心理学. 2011(01)

[2]朴婷姬,金昌禄. 新增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思考——以延边大学新增心理学专业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3]梁拴荣,周小庆. 关于面向21世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论文作者:毛利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论文_毛利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