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效农业发展的启示_农业论文

海南高效农业发展的启示_农业论文

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海南论文,启示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1X(2002)01-0050-03

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理论指导下,海南省根据本省的特殊性,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制订了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这对探索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很有启发。

一、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基本情况

海南省土地资源丰富,土地适宜性较广,可利用率高,开发潜力大;同时,光照资源、海洋资源、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依据这一条件,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建省之后就明确提出“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的经济发展战略,牢固确立农业的基础地位,使热带高效农业在海南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省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效农业的战略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运销加工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来组织农业生产。”1998年底,朱镕基总理考察海南时,指出抓好热带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南就可以富甲天下,使省委、省政府更坚定了把热带高效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大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贯彻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工作的会议精神,海南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推进“兴农富民强省工程”的30条意见。2001年初,针对海南农业的发展特点,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科技农业”、“订单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

目前,以粮、胶、蔗为主的单一传统产业结构正在向农、林、热、牧、渔并举,产供销并重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副产品日益丰富,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农业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以瓜、菜、果及橡胶、椰子、胡椒、槟榔、咖啡等作为主要代表的热带高效农业的迅速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格局,拉开了海南农业产业化的序幕。在这场市场化的改革中,还诞生了一批像“恒泰”、“椰风”、“罗牛山”等一头连着农民和基地,一头连着市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了海南农业生产的基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使农产品加工成为海南经济的增长点。

海南农业的高效性重点反映在3个方面:产品畅销、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这也是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途径和手段。

1.产品畅销是商品农业的生命线,没有畅销的农产品,就没有农业的高效益。2000年,海南全省农业总产值达到253.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农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8.3%,农业拉动整个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增长8%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渔业和种植业,渔业增加值达30.93亿元,冬季瓜菜、水果增加值达3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5.7%。随着“绿色通道”的开通,海南在抓好农产品运销加工的过程中,重点抓了发展购销代理制以规范现代营销机制、完善市场信息网和农产品营销网以推进产销直挂、农产品评优以提高优质品牌知名度等项工作,同时,改进包装、保鲜、贮运技术,为海南热带农产品的畅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海南农产品商品率已达到7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带来的一个最直接变化是农民收入的增加。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75元,比上年增加193元,比建省之初增长394%,年均递增15.6%。目前的工作主要围绕抓好优化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适度的规模经济、活跃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项工作展开,同时,加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建设,构筑增加农民收入的系统工程。

3.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的规划纲要,已通过国家评审和海南省人大的审议。海南的农民和农业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损坏,最终会危及他们自身的利益,只有“无公害”的热带水果、冬季瓜菜、海洋水产、珍稀花卉,无污染、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才能持久占领市场,高效农业才得以最终实现。

建省办经济特区11年来,海南农业是历史上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高、市场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其发展速度之快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农业也是海南省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农业增速比二、三产业高出一倍,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的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由于实施了高效农业,使海南农、热、林、牧、渔协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高效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被称为全国的“农业奇迹”。

1998年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及递增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1998年 比1987年 年均递增

增长(%)

 (%)

农业总产值 253.62

1599.05

农民人均纯收入

 2575

 394

  15.6

粮食230.1

72.4

  5.1

糖蔗353.7

35.32.8

瓜菜257.6  390.5

  15.5

水果

53.3  262.1

  12.4

橡胶干胶

27.574.15.2

肉产品

  39.5  390.7

  15.5

水产品

59.77 790.8

22.0

乡镇企业总产值117 1204.4

  26.3

二、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基本经验

1.以市场为导向,大规模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近几年来,海南在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立足本地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的热带高效农业,以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热带养殖业等优势产业崛起为标志,农、林、热、牧、渔各业并举的多元化生产结构逐步取代了粮、胶、蔗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突出拳头产品的开发。至2001年初,已先后评选出共计24个品牌的32个海南省优质农产品的名牌和29个芒果名牌,并大面积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瓜菜生产由单纯的季节向季节——品种优势转变。在稳定发展香蕉、菠萝、芒果等大宗热带水果的基础上,陆续引进推广种植香蜜杨桃、红毛丹、印度枣、番石榴、火龙果等一批名特优稀水果,大大提高了海南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海南所有的县市中,大部分都有1个自己品牌的水果生产基地。实施了农产品名牌战略,就可以占领农业发展的两个制高点——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市场。有了高品质的农产品,拥有一个广阔的农产品市场,海南的农业得以摆脱传统农业的制约和局限,使现代农业在一个高水准的基础上迅速发展。

2.农业生产经营向基地化、企业化、产业化迈进。海南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实行区域化市场布局、基地化生产,以特色品种为龙头,支柱产业为主导,多种经营相结合发展规模经济,是近几年海南农业开发的鲜明特色。农村规模经济从种养业向种养加工一体化发展,从沿海地区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市县发展。全省万亩以上的瓜菜基地近30个,其中5万亩以上的达15个。这些基地以较高的规模效益辐射和拉动周边地区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带和经济增长点。最近海南正在实施一项为期5年,营造百万亩椰林的富民、富岛工程。伴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海南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建立以各种联合体(公司+农户、集体+农户、农村股份合作)、专业户、庄园主、农场主等新型生产经营关系,农业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企业化、产业化道路。特别是国内外大批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海南从事农业开发和农产品加工运销,他们普遍采用开放型经营模式,进行现代农场管理,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树立了榜样。目前海南省制定了相关政策,重点扶持100家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由分散的小户经营向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发展。

3.以运销加工为中心组织生产,促进市场农业发展。1993年,海南省提出“以运销加工为中心组织生产”的方针,使农业逐步从只抓生产、不抓流通,转移到生产流通一起抓、抓流通促生产上来,为市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目前,全省共有城乡农贸市场500多个,农副产品集市贸易成交额70亿元,比1987年增长9倍。全省有1000多个运销组织、4000多辆运输卡车和5000多名专业运销人员,形成了个体户、联合体、公司、企业齐头并进,海陆空多轮驱动,千军万马搞流通的壮观局面。特别是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两条“绿色通道”的全面开通,对海南瓜菜运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0年,海南瓜菜、水果等农产品运销全国28个省市、47个大中城市以及港澳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目前,海南已先后在全国14个大中城市设立信息点,在全省九大瓜菜集散地和两个港口设立信息站,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2000年10月,海南举办了首次(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获得巨大成功。全国27个省市区和港台地区82个单位1500多人前来贸易洽谈,签订合同246宗,成交货物总量114万吨,成交金额50亿元。展销会后,已分别在山东、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浙江等地成立了若干个海南瓜菜、水果批销中心。过去,不搞“订单农业”,丰收时节大量瓜菜、水果烂在地面,甚至出现黄瓜不如草的惨状;而今,加强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实施以销定产,打破了过去农产品岛内生产、岛内消费,一少就贵、一多就烂的恶性循环,使海南的农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岛外市场,海南农业由此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4.以琼台农业合作为标志,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海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条件和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抓好农业招商引资,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使热带高效农业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投资热点。10年来,来琼开发农业的企业达500多家,其中,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企业达220家,农业项目250多个,投资总额1.7亿美元,承租开发土地面积20多万亩,投资涉及农林热牧渔多个领域,引进的台湾优良种苗达80多类500多个品种,出现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化生产基地。琼台农业合作大大提升了海南农产品的档次和品质,提高了农业整体生产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海南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同时,台资农业企业强调专业发展,采取工业化生产作业方式,注重生产质量管理,重视营销网络的建设,对农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等等,这些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先进生产经营模式,对海南农业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开拓、提高效益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直接经验。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海南设立琼台农业合作试验区,按照创办“一场七区”的项目启动和“七个鼓励支持”的政策启动,揭开了琼台农业合作的新篇章。琼台农业合作有力地推动了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快速成长,主要体现在这样4个方面:一是优质农产品的“品牌”释放效应,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良种良苗的“龙头”效应,使农业品种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三是示范辐射的“渗透”效应,促进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四是农业技术传播的“滚动”效应,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在琼台农业合作的辐射和带动下海南同港澳、东南亚及欧美、日、韩、以色列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日益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农业新品种不断引进海南,大大提高了热带农业的整体效益。与此同时,海南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并不断打进国际市场,创汇农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

三、海南高效农业的启示

结合各省目前实施效益农业的实际情况,海南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

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海南根据自身地处热带,光照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条件,确定了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产品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海南打破了以粮、胶、蔗为主的旧框框,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口粮基本自给,同时胶、蔗维持在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将资源更多地分配给热带特种农作物,调整农产品结构,瞄准国内外市场,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各省与海南气候类型不同,农业经济结构不同,资源情况也不同,但仍然有自身的优势。应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产优质效益为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近日,上海出现“两头在内,一头在外”的农业新形态,就是将工业运作的手段运用于农业,在当地只保留资本技术和最终消费,将农业生产环节市场化外移。这个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另外,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根本的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实施效益农业的关键。海南在提出“订单农业”的同时,也同时强调“科技农业”和“绿色农业”,认为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内容。“科技农业”是高效农业的根本保证,“绿色农业”是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出路。总之,要依照各省的农业省情来优化农业结构。

2.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就无力让利于农民。发展龙头企业,既要立足各地的资源优势,又要注意考察市场的潜力,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性。

3.加大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力度。海南省提出的“以运销加工为中心组织农业生产”的方针,把开拓市场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当前,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过去的严重短缺转变为相对过剩,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由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要彻底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工作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和开拓市场上。尤其是县乡村干部应像80年代抓乡镇企业促销工作一样抓好农产品促销,确保农产品的货畅其流。一是加快建设各地的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应尽快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及时向农民提供准确、适用的信息服务。二是积极发挥农民在运销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扶持各种运销个体户、专业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他们推销农产品,努力形成千军万马跑市场、搞运销的局面,逐步建立起以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合作流通组织为主体的多渠道农产品运销体系。三是借鉴海南的经验,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降低运输费用,加快运输速度,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水平。海南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多方吸引内外资投入,加强内联企业的合作,来带动农业跨上新台阶。实施效益农业一条最根本的举措就是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资金、品种、技术,创立农业的品牌;同时,加强对内合作和交流,树立大农业意识。关键问题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新观念,这才是实施效益农业的根本保证。应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争创名牌、精品,大力挖掘农产品出口、内销的潜力,尤其要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能力。从目前情况看,外省市在海南的农业合作已渐成规模,他们利用海南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多方面的农业项目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山东的瓜菜、海水养殖,福建的水果,上海的瓜菜、花卉、淡水养殖等等。在实施效益农业过程中,应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大胆走出省门、国门,积极开展农业的招商引资,加快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内合作的步伐,使农业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标签:;  ;  ;  ;  

海南高效农业发展的启示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