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论文_姜永康

禹城市规划设计院 山东省禹城市 251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引进了很多先进理念和技术。我国虽有意积极开展城市建设,然而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发现城市内涝是普遍阻碍其进程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热岛效应较为明显,除此之外,我国在对雨水的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对雨水的利用效率不高将会使得地表污染径流无法被及时的处理净化,严重腐蚀城市道路,也是城市建设的一大阻碍。现如今城市建设的问题凸显,随着人们的素质普遍提高,对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日趋成为大家共同的期望,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及研究,“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被引进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也的确有效地解决了诸上的各种问题。然而,“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以及实施在我国现如今还不够完善,具体运用也较为初级,无论是施工人员对海绵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方面的使用存在许多疑惑以及不熟练,还是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也都未足够深入到许多城市建设人员当中。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规划;体现

引言

随着当今城镇化高速发展以,对于工程施工科学性的考虑不够周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过度开采以及污染被忽略等现象;水资源系统内各项工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再者,因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陈旧与落后问题,大雨强降水事件发生后引发的内涝问题,带来了包括经济损失在内的多种不良后果,城市排水问题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焦点。

1海绵城市理念

传统城市建设中对于径流雨水和地下给排水管线等布置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往往仅从实用角度出发而缺乏全局观念,这些设计可以满足原有城市发展的需求,但当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员和资源汇集在城市中,城市各种供给设施都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使得在连续性强降雨天气情况下,排水管线不能及时地疏解地面雨水,这对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此外,由于雨水无法及时排泄,雨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形成浑浊物流入河流中,这对原本的纯净水源产生很大的污染,从而影响市民生活健康。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基于可持续城市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程雨水控制,如图1所示。下雨时城市的管网系统和建筑结构对雨水进行吸收,使得天然雨水第一时间得到收集而不对城市设施产生破坏和影响;在非降雨天气情况下,由于各种管网和城市建筑结构存蓄了一定的雨水,这些水源可以为市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少雨地区受到干旱影响。这种循环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使得整个城市处于像“海绵”结构上,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实现闭环效应。

图1 海绵城市的闭环效应示意图

2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

2.1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30%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2.2构建生态海绵体

在构建海绵城市期间,结合现有的生态海绵体系进行全面改造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同时也直接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对生态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过程中,可通过营造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中打造各种丰富的绿地景观系统,并借助水塘、小凹等措施来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处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绿地的合理布局,可基于现有的城市建筑面积基础上,适当的增加投资成本,开发各种下沉式绿地来替代集中式的绿地系统,帮助雨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分散处理。此外,城市还可借助各种人工园林、绿地等,来帮助提升城市的洪水应对能力。绿地系统平时是市民的休闲公园,暴雨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无论是泥地、草地还是树林、湖泊,都能吸收大量雨水。这样,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汇集到一起形成洪水。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2.3模仿建设人工海绵体

2.3.1绿色屋顶

植被屋顶系统,又称绿色屋顶。主要由土层、覆盖在土层上的植物、草坪以及树木和结构层(植物根阻拦层、排水层、防水层)组成。绿色屋顶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小径流、净化空气、降低室温、丰富城市景观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精细型”绿色屋顶逐渐被“粗放型”绿色屋顶(更少的结构材料、土层)所取代。

2.3.2透水铺装

通过在道路表面营造孔隙(微孔或大孔),使得路面具有透水功能,从而形成透水路面。道路雨水径流是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减少径流量即可减少面源污染。透水铺装包括透水垫层、透水表层砖等结构,通过透水铺装措施可大大改善道路雨水的渗透速度以及渗透总量,减少地表径流量以及减少路面积水现象,同时对径流中悬浮颗粒物有较好的截留过滤作用。

2.3.3植被浅沟

植被浅沟是指在道路或者汇水分区内的沟渠表层附上植被的一种施工措施,又称为植草沟或植草渠。该技术措施在采用重力流方式收集雨水过程中通过植被和土壤的渗透拦截作用使雨水径流污染得到控制。其开放式结构非常适用于有一定坡降地势的小汇水面源头控制,也可作为汇流的输送过程控制措施。由于在设计和布局上的灵活性以及价格优势,植被浅沟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

2.3.4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又称植生滞留系统或下凹式绿地。其中有被树叶覆盖的地表层、以及地表覆盖物之下的土壤层、多样性植物和达到一定深度的径流滞留区、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溢流口。雨水花园可以通过一定的渗透过滤方式来对地表径流的水质以及水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对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程度上的拦截作用,经过渗透过滤处理的地表径流可对城市或者地块区域的地下水有一定程度上的补充。

2.4雨水径流的管控

雨水径流总量是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指标,相关研究提出应该将其控制达到70%的硬性标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记录区域降雨情况,并查看地形图及设计图纸,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提取、文本分析及实施状况;(2)根据实际情况在雨水排放口、关键管网节点等处安装雨量传感器和计量装置,实施连续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3)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每年的降雨形成及外排雨水进行统计,借助SWMM和MIKE等软件进行建模分析;(4)结合区域每年的降雨总量和控制标准,对数值进行比对从而得到年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率,并做出反馈及修正意见。此外,当前雨水径流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设计中应该严格控制污染。关于雨水污染问题涉及到法律法规和实施管理的多个方面,首先应该将污染管理纳入法律法规层次,其次应该建立城市雨水污染防护与处置的关键技术指标,使得设计有标准可参考,最后在实施中应该将这一指标作为重要标准,作为评判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关键评价。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但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更为科学化、规范化,就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借助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不断建设、修复和保护,以此更好的增强城市的海绵特性。

参考文献:

[1]黄阳.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6):121.

[2]殷向琴.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探讨[J].四川水泥,2018,(05):67.

[3]梁伟,龚昌胜,邢宁,等.基于SWMM模型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4):171-173.

[4]朱扬扬.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城市地理,2018,(08):28-29.

[5]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79-97.

[6]李运杰,张弛,冷祥阳,等.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探讨与展望[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161-164.

论文作者:姜永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市政规划中的体现论文_姜永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