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两阶段三班”学术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_素质模型论文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模型建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业论文,评价体系论文,中职论文,课堂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09-0053-04

教育改革是当前社会各界颇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评价往往以“指挥棒”的形式引导着教育活动方向。如果说学校评价、教师评价、校长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保护伞”,那么学生的学业评价就是教育评价的“硬核”。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业评价,还有“普教评价模式”的影子。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情况进行“以评促教、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评价,促进中职学生思想性素质、身心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 “六性”素质结构[1]的养成,增强其就业能力,是我们建构“二阶段三课堂”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初衷。

一、关于“评价、学业评价与学生评价”概念界定

“评价”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里所说的价值,不是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价值,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事物的用途和积极作用。对评价者来说,有用的和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就是有价值的,反之亦是无价值。进行评价必须进行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的评价不能称之为评价,只是描述或议论。

“学业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与表现的评价。学业评价并不是学生评价,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下位概念。学业评价也不等于考试,学业评价是考试的上位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评价——学业评价——考试。由于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中最常用的一个评价手段,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学业评价等同于学生评价。克龙巴赫(Cronbach,L.J)把学生评价分为最佳表现的评价和通常表现的评价两类。最佳表现评价指学生在动机充分调动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好表现。这类评价主要判断学生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通常表现评价用于判断学生未来学习的能力、态度等个人素质。[2]在我国,习惯于把“最佳表现”评价称为学业评价,通常表现评价称为素质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两阶段三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主要由评价主体客观、科学地量化与非量化测量,学生对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已开设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状况、认知状况、掌握状况以及行为变化。通过学业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开设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所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应以人为本,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的模型分析

在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认识的前提下,围绕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一个分析模型,以较直观的方式帮助理解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将以五边形的方式对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的模型做简单阐述:

(一)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模型之评价阶段

中职学校教学坚守“三所对接”,即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企业所用的三者之间紧密结合,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关注企业的用人要求,要求教师所教内容与所用对接,学生所学内容与所用对接,有了上述的两个对接,企业才能有较高的员工质量,有了高质量的员工,产品质量就有保障。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为三年,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实行“2+1”模式,即两年学校学习,一年单位顶岗实习,学生学业通过两个阶段完成,那么学业评价也要针对两个学习阶段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分为“学校阶段”和“顶位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阶段由学校评价,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评价。(见图2)

图1: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模型图

图2:学业评价阶段图

(二)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评价模型之评价内容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学科学业成绩、职业道德素养、岗位适应能力和个性特长发展。学科学业成绩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成绩和专业技能课程成绩。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身心素质。岗位适应能力主要指顶岗实习表现。个性特长发展主要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即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力,其基本的性质是多元,不是一种智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智力能力,个体所具备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别。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源于原生的模仿能力,但是更多的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体、内容、方法、策略都要体现多元化,要对学生学习的智力、过程、情景、能力进行多元化分析、评估,以形成合理的多元学业评价。建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人格和兴趣为意旨,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型评价体系。

(三)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评价模型之评价方式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通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三个部分来进行,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方式来表现学生学业评价多元化。

1.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构成学生的学业评价。如表1:

从表1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行教师主导下的多主体评价将成为今后开展学业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故各中职学校的学业评价工作应在充分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学生、企业和家长的积极性,以构建一种教师、学生、企业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2.评价方法。由书面检测、口头表述、实际操作、项目完成、学生作品、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档案袋法、证书法等不同的评价方法的评价组成学生的学业评价。以档案袋为例,档案袋评价法又称“历程档案评价”“成长袋评价”,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档案袋评价有利于学生评价功能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系统化、评价形式的人性化、评价主体的自主化,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成长。档案袋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生的作品,克服了传统评价的单一性,使学生能充分地展示自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3.评价手段。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技能掌握和运用要经历一个过程,所以把评价分为过程评价阶段和终结评价阶段。过程和结果并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既包含了对学习知识技能的评价,也包含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评价(表2)。

学生个性特长替代评价的方式。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有75%的教师认为对于部分学科学习较差但又有特长的学生,经过相关部门认定的个性特长可以替代1-2门学校必修的专业课程或其它课程,不必再次对这些课程进行重复评价。[4]替代性评价将成为中职学校今后开展学业评价工作的重要思路,替代性评价强调学业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应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由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代替1-2门学科的评价。改变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和谐发展。

评价结果多种形式呈现的方式。评价结果可以呈现的方式有等级、百分制、评语等,或者综合呈现方式。如成绩采用等级制,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具体计分按150分计算,分数及级次,具体见表3。

(四)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模型之评价原则

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应遵守以下五个学业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它为教育评价奠定了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文化素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在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技能人才。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仅评价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故评价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其评价的原则。

2.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可简称为“三公”原则,“三公”原则是教育评价的基石。《吕氏春秋》中说“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业评价,要坚守“三公”原则。教师要一碗水端平,不看人行事,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学生,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学生享有应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获得均等的学习机会。

3.灵活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学业评价中,各中职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评价标准与方法,进行灵活评价,不要提空头理论,所提方法、标准在现实评价中能够具体实现。当然,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现实条件,不能刻舟求剑,生搬硬套,应该与时俱进,合理选择,灵活评价。可操作性原则是基础,灵活性原则是发展,可操作性原则是灵活变化的度,灵活性原则是在可操作性原则限制范围内的灵活,要动态的适用原则。

4.职业性原则。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中职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劳动者和高素质专业人。学业评价要遵循职业性的原则,以激励学生的职业道路健康、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培育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态度。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搭建规范教育的平台。

5.发展性原则。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运用发展性评价理论研究中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开放性、未来性,发展性评价是本课题的突出特点之一。

(五)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模型之评价层面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可以把中职学校的课堂分为三类课堂,即基础理论课堂、技能实训课堂和企业岗位课堂,中职学校“二阶段三课堂”学业评价从这三类课堂出发,形成三种层面的评价,即基础理论课堂层面评价、技能实训课堂层面评价、企业岗位课堂层面评价。学业评价应基于这三个层面开展评价工作。基础理论课堂层面包含公共素质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等需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堂,技能实训课堂层面指需要利用实验实训设备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行业岗位课堂层面指行业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课堂。

综上所述,结合重庆市中职学校的学业评价现状,针对今后的学业评价工作,我们提出以上这种既能体现学校、学生、企业以及家长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又能彰显学业评价科学性、综合性的“二阶段三课堂”式学业评价模型。在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两个阶段的表现,通过学生三个课堂层面的学习收获,对学生四个部分的学习内容,采用科学全面、公平公正、发展的原则对学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通过“二阶段三课堂”式的学业评价模型得以具体体现,进而达到学生“六性”素质结构体系的养成。

标签:;  ;  ;  ;  ;  

中等职业学校“两阶段三班”学术评价体系模型的构建_素质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