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消费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生产力扩张速度与购买力成长速度之间的时间差,已经成为社会再生产循环不畅的重要原因。1998年只有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重视扩大消费需求,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目标。

一、当前阻碍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1.住房等消费资料的福利分配体制改革不彻底。改革20年来,我国逐步废除了粮食、食用油、布料等的定量票证供应制度和价格管制,对“吃、穿、用”的消费体制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市场化改革,从而解放了居民消费力,也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福利化分配住房制度,已经成为束缚城镇居民消费力提高和房地产业、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焦点,成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障碍。只要不终止旧的福利分房制度和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使人们愿意买房,而又买得起房,居民住宅这一消费热点就热不起来。

2.买方市场形成后暴露出的供需结构矛盾没有解决。尽管我国消费资料供需总量上已经告别短缺,但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形成的供给结构与买方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结构之间存在很大矛盾,而这种矛盾在“住、行”方面最为突出。如,在价格、地段、环境、设计等方面不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档商品住宅大量积压,而能够符合中等收入阶层需要的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在消费体制改革加快进程后,企业能否迅速适应买方市场条件下需求结构的变化,尽快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能力,是将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消费需求的关键。以家用电器为例,近年来政府一直强调要重视开拓农村市场,但专门针对农村消费需要特点设计产品并不多。许多事例证明:供需结构不适是影响我国消费需求扩张的重要原因。

3.基础设施不配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明显受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制约,城镇住宅电线老化、供电容量不足,使空调器等家用电器普及进程受阻。城镇公路建设速度与居民改善“行路难”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许多城市不得不对经济型轿车的出行加以限制,使多数已经具备购买经济型轿车的消费者只好持币待购,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对轿车有效需求的实现。现在,农村有相当多的地区不能保证正常供电和合理收费,使许多农民只好推迟购买家用电器。据苏州地区调查,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但家用电器普及率明显低于城镇,主要原因是家用电器在农村的使用环境不到位。

4.收入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中低收入者购买力提高。收入分配不合理对提高购买力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分配制度不合理。我国长期实行住房实物分配制度,职工收入中不包括购房支出的部分,这样,正常收入的人对住房当然想买买不起。二是收入分配不公平。改革以来,部分对国有资源拥有垄断权的行业、部门和个人,凭借特殊政策取得垄断利润,“圈内”人员普遍获得较高的收入;另有一部分人在改革中利用各种机会获得不法收入;广大居民在分配上的不利地位使他们购买力降低,对许多消费品想买买不起。而最有条件率先成为商品住宅购买者的中高收入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最有条件优先得到无偿分配的住房。三是农民负担过重。据我们实地调查,有的地区为了不突破农民负担占人均收5%的政策界线,采用虚报收入等办法, 想方设法加重农民负担,特别是近年来县属企业不景气,县乡两级过于膨胀的机构全靠农民来负担,严重影响农民购买力的提高。

5.在公款购买力支撑下,一些昂贵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居民买不起。由于长期以来住宅、汽车市场的购买主体是公款购买的单位,对高价格承受能力强,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生产销售商往往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成本控制不严,并加入各种腐败因素的虚增成本,最后以高回扣方式将高价住宅、汽车推销出去。这种价格是私人购买时难以接受的。因此,在购买主体由公转私后,出现私人想买买不起的现象。

6.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居民有钱不敢花。随着通货膨胀率下降,买方市场使企业经营状况两极分化,企业预算约束硬化,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特别是结构调整使下岗人员增多,城镇居民收入预期变得不太乐观。近年来,在企业保障制向社会保障制的改革过程中,旧有的铁饭碗高福利制度被打破,而新的与我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尚在建设之中,人们对就业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尚不清楚,支出预期中对福利制度改革后可能增加的个人负担部分预期增多,于是用于即期消费的部分缩小,用于储蓄以增加自我保险能力的部分扩大,居民有钱不敢花。

7.对消费信用这一新的消费方式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节俭为美德,长期形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改革后,收入增长较快,储蓄增长得更快,我国国民储蓄率之高几乎居世界首位。居民对银行成为最大债权人,而却没有消费信贷的习惯,金融机构也没有完整健全的消费信贷体制。有人甚至将消费信用与“消费早熟”、“消费超前”混为一谈。实际上,“消费早熟”或“消费超前”是指一个社会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而消费信用则是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服务产品。在消费信用极不发达的中国,居民只是等到攒够了钱才消费。这种消费习惯使居民对高价商品在消费需求实现前的积蓄准备期过长,生产领域发达的信贷关系,与消费领域尚未发育的信贷关系,出现很大反差,落后的消费习惯和认识,已经成为压抑消费力和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二、当前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行城镇居民住房的货币分配。现阶段我国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结构升级的首要需求,居民对取消福利分房的承受能力、住宅产业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对私人购房抵押贷款的资金供给能力均已成熟,应当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除部分特殊的单位外, 终止福利化实物分房制度。(2 )将国有和集体单位住宅建设投资转化为对职工住房消费的货币分配,相应提高公有住房租金和住房公积金比例。(3 )稳步推进公有住房产权出售工作,在规范的公房产权出售后,开放已售公房二级市场,鼓励以改善住房为目的的再交易,各地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职工已购住房进入二级市场再交易的管理办法,促进住房消费热点的升温。

2.运用房价、地价分流的新方法大幅降低房价,使城镇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住宅。地价过高的原因是将50—70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费一次性预收。今后在城镇居民经济适用房和安居工程住房开发中,可将地价与房价分开,房价实行抵押贷款分期付款,地价收取办法由将50—70年地价一次性预收改为按年或按月分期收取,则大大降低了城镇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门槛”。各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对商品住宅的地段开发升值程度每5年重新评估一次,相应调整地价收取标准。 对现有的积压商品房,可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长期债券筹集资金,将土地使用权转让费按现价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回购,今后由政府部门按年或按月收取地租,同样,根据经济发展、利率、收入水平变化不断提高地租。

3.适当降低银行消费信贷利率,增加即期购买力。目前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已超过70000亿元,居民的结余购买力潜力巨大, 相当一批居民步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经济条件已成熟。在价格指数不断走低,银行存贷款实际利率水平较高的形势下,应当再次适当降低银行消费信贷贷款利率,刺激即期消费意愿,增加即期购买力。同时,要把握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适当减少证券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分流。1996—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空前活跃,银行利率下调对消费需求上升应有的刺激作用被证券投资的分流作用抵消。为了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实业投资的拉动作用,防止证券投资分流效应,要把握好国有企业扩大上市融资规模与扩大消费需求和实业投资规模的关系,适当减少证券投资对居民消费的分流,引导资金向有市场需求的实业投资流动。

4.抓紧与消费信贷有关的经济立法工作,适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我国虽然还没有达到全面的消费信用化时代,但适度扩大消费信贷已经成为缓解生产与消费现存矛盾的必要手段。我国消费信贷刚刚起步,从试运行的情况看,消费贷款的逾期归还率极低,风险明显小于对企业的贷款。为了使我国消费信贷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当前应抓紧与消费信贷有关的经济立法工作,使消费信贷在法规的指导下健康发展。(1)非抵押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的分期付款销售信贷, 在有可靠担保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时先付部分现款,再签订一个分期付款合同,每月偿还贷款的一定数额。(2 )非分期付款信贷:有一次性偿还贷款形式,消费者在购买价款大的商品时,货款在约定日期一次还清;有赊销帐款形式,消费者在零售商店多次赊购,以后一次付清。(3 )循环信贷:由零售商店提供给消费者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信贷额度内随意选购商品的信贷形式。如在30天内全部还清可不付利息,否则要支付偿还期余额的利息。(4 )信用卡信贷:这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提供消费信贷的主要形式。我国有些地区已经试行国际通行的消费信贷加商业保险担保的做法,由贷款人在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时,向保险公司购买住房抵押综合保险,综合保险由财产保险、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组成,一旦贷款人出现房屋财产损失、死亡、还贷困难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还贷,并处理贷款人的房屋。经过实践,可逐步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其它消费信贷品种。

5.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对经济适用房、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农村电力设施的投资。针对目前结构性相对过剩的特点,在扩大有效需求的同时,要加大消费资料供给结构的调整,有重点地增加与城镇居民“住、行”升级和农村居民家用电器普及有关的投资。商业银行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发放对经济适用商品房的贷款,通过消费者—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消费信贷和生产信贷关系,使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形成有市场保证的良性循环。要增加对农村电力设施投资,治理农村用电管理混乱,为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创造基础条件。要增加城市道路、地铁、高架轻轨等交通设施建设投资,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发展的需要,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全面放开对经济型轿车出行的限制,规划投资建设停车库。要将“住”与“行”的消费升级需求统筹解决,在经济适用房建设时要规划预留停车场库。要利用当前价格指数低、利率水平低的有利条件,允许财政状况较好的大城市发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债券。

6.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消除消费者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不安定感。从企业保障制度向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的是为居民建立更为安全、规范、覆盖面更广的保障制度,特别是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可以使居民更好地解除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的后顾之忧。对目前因建立个人帐户而略为增加的个人支出要尽快制度化,要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消除消费者因对新体制的不了解不适应所产生的不安定感,使消费者在适应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基础上增强即期消费欲望,适当提高居民收入的消费倾向,在居民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生产与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良性循环。

7.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在1995—1997年连续3 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情况下,农村市场份额仍在不断缩小,开拓农村市场的难度很大,但农村市场的潜力也是很大的。必须采取政府、工业企业、流通企业三方联手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一要加大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政策扶持,保证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的稳定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1998年要通过科技推广调整农业结构,继续扩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仓储设施和批发市场的投资,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和加工增值程度,提高农产品在流通中的价值实现程度。二要在发展农村小城镇的过程中,规划建设农村现代化商业设施,工商联手将名品名店销售体系延伸到农村去,使农民有放心的购物场所。三要针对农民消费特点改进工业产品设计,向农民供应价廉物美的农村适用型商品。四要增加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投资,不能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全转为农民负担。五要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检查落实中央有关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标签:;  ;  ;  

启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