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论文_钱述昶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论文_钱述昶

钱述昶 甘肃省民乐县新天学区菊花地小学 734505

德育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下面浅谈在德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一、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很多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个别老师认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又虚又空,没有实际意义;面对现实社会中一些消极东西对学生的影响,认为德育教育作用有限,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探讨,对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欠缺;追求表面化,出现问题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急于应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多还是照搬传统的内容,把养成教育视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这种缺乏平等基础上的沟通的思想道德教育必然是低效的。

3.小学德育的方法“成人化”倾向严重。小学德育内容有些“大、空”,没有从小学生实际年龄的特点着手,“成人化”倾向严重,对小学生的要求过于抽象,脱离小学生实际年龄能够接受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小学德育实际效果不好的影响;加上其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得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德育自然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目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隔代看管、儿童留守、儿童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环节相当薄弱。

5.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生德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育人先育德,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出现了重“智力”轻“品德”、以“智”代“德”的现象。智育与德育虽然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还是有所侧重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处理好各门学科知识与德育学科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相互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教书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精神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既要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各学科教学时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有效结合。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学科课程各自的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切实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学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能够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3.校方与家庭要配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联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协助家长教育孩子。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教师具备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有不足,受形式、内容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个别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因此,家庭和学校更要协调配合,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合力。

4.要处理好网络信息技术对学校德育影响的问题。21世纪的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小学生心理还不是很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之中是一种必然。网络一方面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了生机;而另一方面,也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行为带来了不良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必须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

论文作者:钱述昶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论文_钱述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