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城市河道治理及利用论文_郑润民

如何做好城市河道治理及利用论文_郑润民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河道管理工作关系甚众,不仅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及防汛工作,还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城市河道管理及利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城市河道;管理;利用;措施

前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一座城市如果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将会给这座城市带来灵气,给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实践证明,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经济竞争扩展到经济与环境等综合实力的竞争,且人们将更多地从城市环境、文化氛围来评价这座城市。目前,不少城市河道的两岸已是绿树成荫,百花争艳,不是公园胜似公园,逐渐成为广大市民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为城市营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今后一定时期这项工作大有发展之势,这也为广大河道管理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

1 城市河道治理应树立系统的观点,科学规划综合整治

1.1 城市河道治理应满足流域防洪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是泄洪、排涝和供水。城市一般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中心,人口、工矿企业、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经济发达,地位重要,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一旦遭遇洪水袭击,同等标准洪水造成的损失将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加。因此,城市河道治理应首先符合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按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的要求进行城市河道治理,确保河道防洪安全,《防洪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地区法规中均对此都有了明确规定。

1.2 城市河道治理应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

城市河道治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的防洪安全,其治理标准应与城市发展相适应,治理规划应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设计时应广泛征求水利、城市规划、城建、园林、文物、环保和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给水与排水、城市景观、交通等方面的联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划治理工程,处理好河道治理与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关系,减少交叉工程矛盾,降低河道治理与城市建设成本,实现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

1.3 城市河道治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时,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河道治理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人与水和谐共处,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在工程措施上:一是要根据城市地域特点,多专业结合,科学规划城市滨水空间,打造城市河道风景线。如结合河道治理,以水造景,通过设置亲水景点,绿化、美化堤防和河边步行道,给市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二是摒弃河岸治理即硬化覆盖的作法。不可否认,河岸硬化在河道险工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一概而论,片面追求河道岸坡的硬化防护,这样作既不科学,也是不经济的。首先从科学的观点,大部分河岸治理工程不需要自坡脚至岸顶全部硬化,因此,在进行河岸治理时,应与河道绿化美化相结合,在保证工程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有利于环境美化的新型河道岸坡防护工程型式,以达到河道治理与环境美化的双重目的;其二从经济的观点,我国经济还不富裕,硬化较生物防护投资大;其三从环保的观点,硬化破坏了岸坡土壤与水体的关系,降低了河道水质的自净能力,且水泥对河道水质有污染。

1.4 城市河道治理应与治污同时进行

城市河道除了排泄洪水和城市涝水外,大多为城市污水的排泄场所。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使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水资源功能消失,给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地影响,严重影响城市品位的提升。因此,治水先治污,已成为众多城市对河道治理工作的共识。城市涝水,量大集中,污染物少,允许直接排入河道,因此,应将城市雨水与生产生活弃水分别排放,雨水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道,污水通过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2 开发利用城市河道应满足有关水利法规和规范要求

城市河道是上游地区洪水和城市涝水的排泄通道,其主要作用是防洪排涝,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发利用城市河道一定要在充分保证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要满足有关水利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充分论证,科学开发,处理好河道开发利用与防洪的关系,并按有关建设程序进行河道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促进城市河道开发利用的有序进行和沿河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城市河道开发利用,要按《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严禁与河争地、与堤争地、设障阻水、侵占水域、破坏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要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及河道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论证,统一规划,搞出地方特色。

严禁借城市美化之名,只顾美化环境,随意进行开发建设,一味地开发利用河道,进行有碍防洪和危及河道安全项目的开发,给城市防洪安全带来人为隐患。城市河道开发利用,要满足河道治理规划、河道岸线利用规划和有关河道堤防工程规范的要求,不得侵占河道行洪断面,不得建设有碍河道行洪和水文测验的建设项目,不得影响有关河道工程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对堤防进行整治与美化开发时,要将堤防的坚固完整放在第一位,避免危及堤防安全的事情发生。如在整修加固堤防时,对堤顶路面进行硬化;堤肩和堤坡种植耐旱性强又具观赏性的多年生宿根类草皮;结合城市防洪,将防浪墙的造型做得美观一些等,在确保堤防安全的情况下美化堤防。在对河道滩地进行开发利用时,要严禁种植林木、竹园和建设有碍河道行洪的建筑物,可根据各地的特点及具体情况种植一些不影响河道行洪的观赏性草皮、花卉等,也可根据地形、地势适当点缀一些既结构简单又具文化气息的建筑小品,提高城市品位。开发利用河道水面时,除满足防洪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及有关行业的用水需求,并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

3 城市河道治理与开发利用应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由于体制问题,多数城市河道分别由水利、城建、园林等多部门管理,出现了多家管理的混乱局面。部门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矛盾与摩擦不断,遇到对本部门有利的事情争着去管,对本部门不利的事互相推托,都不去管,严重影响河道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由于多部门管理,城市河道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是仅从部门角度出发,各做各的,互不沟通,缺乏统一的河道治理与开发利用规划,在开发利用城市河道时,随意性大,与河争地、与堤争地、设障阻水、侵占水域、破坏水工程等水事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部分涉水建设项目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即开工建设,严重危及河道堤防的安全,造成江河行洪能力下降。因此,应建立一体化的城市河道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城市河道,使河道的治理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涝、供水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 城市河道的管理与利用措施

4.1 重视河岸固化保护与疏浚,转变河道治理观念

对于自然原型驳岸的保护,应该考虑其坡度缓且腹地大的河段特点及水域环境中保持其自然状态的需要,利用喜水植物发达的根系进行堤坝稳定型加固的操作。在自然型驳岸水域环境治理的活动中,对于斜度较大的坡岸或者是冲蚀较为严重的地段,不仅要加大植被的种植密度,还应该天然石材、钢筋混凝土和木材的加固措施,增强水渠两岸的抗洪能力。

在水域环境控源截污的治理活动中,在水道的排污集中点设置截污纳管,对水下的大体积污染物进行截留,并且定期对截污纳管进行清理。在面源控制的活动中,可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由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一支机动队伍,24 h对水域内的环境进行保护,尤其要对水域附近工厂偷排、工地水土流失等现象进行监理,并对情节严重的行为移交有关部门。同时加强对于附近居民水域保护意识的相关教育,防止出现故意污染河道环境的行为。

4.2 强化河道生态修复,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

在生态修复活动中,应该从沿岸带修复、人工增氧和生态净化3个大项的保护活动进行水域生态的保护。防止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等城市发展背景下,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污染对于河道生态度的破坏。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河道治理和保护予以资金支持,强化臭黑水体的治理及净化工作,从改善水体的角度出发,保障城市用水安全,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用水,控制景观用水的供给量,重点保障渠道附近的农业用水安全,凸显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的保护政策。在水资源、水循环模式的综合管理活动中,需要加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作,对于污泥的处理可以将其作为烧砖用的材料。引进先进的污水过滤成套设备,强化污水、排水再生利用技术的革新活动。

4.3 重视水质的保护与污染治理,保障生活用水质量

利用净化溢流污水的城市河道梯级生态换设施,对于提高水源质量有重要帮助。对水域河道两岸设置护坡来说,水质的改善状况是比较明显的。根据《中国水域环境保护公报》研究表明,以进水水质COD含量48~170为例,使用自然生态加强化护坡保护措施之后,出水水质的COD参数减少量达到了7.7~25.2的水平,杂质去除率高达84%。使用自然生态化加强坡之后,NH4-N的进水水质为8.5~28.7,出水水质为3.2~10.9,平均污染物去除率达到了62%。TN进水水质含量为15.1~33.8,出水水质达到了7.1~16.0,平均去除率为53%。而TP污染物的进水水质为0.7~4.0,其出水水质为0.2~1.2,杂质的平均去除率为72%。除此之外,SS的进水水质为32~479,出水水质为4~45,杂质平均去除率为90%。使用生态护坡技术运用与河道保护工作汇总,重点对河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治理,效果比较明显。保障河道附近的农业绿化灌溉和日常生活用水质量安全,需要对水域的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类、BOD5以及石油类的污染物进行重点治理,通过化学测验保证其污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

5 结束语

总之,城市河道治理与开发利用这项工作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且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由于时间较短,各地情况也尽不相同,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及社会各部门全体动员起来、通力合作,加强实地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出一个既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促进河道安全建设与城市美化双发展,带动沿河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鸣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若干问题探讨 [J].中国水利,2013(6):40-42.

[2] 孙雷,张来华,吴素芳,等.加强河道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5676-5676.

[3] 王洪彬,王鸿雁,那海龙,等.浅谈阿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土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30(3):37.

论文作者:郑润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4期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如何做好城市河道治理及利用论文_郑润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