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ART论文_张淑平 穆艳丽 梁慧子 陈娟 罗丽娟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ART论文_张淑平 穆艳丽 梁慧子 陈娟 罗丽娟

十堰市人民医院 44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ART 患者肌注黄体酮的应用。方法 尝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理念,对我科肌注黄体酮保胎ART 患者流程进行分析,针对不安全因素不断调整制度、措施,使肌注黄体酮安全系统不断完善并得到持续改进。结果 系统性改进影响肌注黄体酮安全的各关键环节后,护士满意度由90%提高至98%;肌注黄体酮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由5%降为3%,提高了肌注黄体酮的安全性。结论运用相关理论前瞻性地对肌注黄体酮ART 患者给药系统进行全过程分析,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改建计划

【关键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肌注黄体酮;ART 患者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96-02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为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的方法,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及流程改进,以达到杜绝或减少缺陷发生的目的[1]。HFMEA强调的是事件发生之前的行为,而不是事后补救。自2003年HFMEA被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定为标准以来,已备受肯定[2],它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一次就将事情完全做好”的全新管理理念[3],其核心是采用量化方法寻找、分析问题的潜在原因并予以处理,从而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包括组成团队、确定主题、画出流程、分析原因、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6个分析步骤。

自1988年国内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通过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为代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不孕不育症逐渐得到社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在临床不孕不育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IVF-ET术后,黄体功能较自然妊娠时明显下降,因此及时、有效、足疗程的黄体支持是胚胎移植后能否顺利着床和持续生长的关键。黄体酮是由卵巢分泌的,对雌激素子宫内膜有显著影响,是维持妊娠所必须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因价格低廉,使用后吸收快,血药浓度高,在ART助孕患者中普遍应用[ 4]。黄体酮为一种油性制剂,由于油分子颗粒表面张力大不易被溶解,相对组织吸收慢,长时间大剂量注射后易发生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及硬结[5-6 ]。一旦硬结形成,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影响治疗效果,也成为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自2015年1月以来,对我科肌注黄体酮患者应用HFMEA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组建HFMEA项目团队 2015年1月,我科成立了治疗小组,有护士长、带教组长、注射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项目组成员接受HFMEA的系统培训,运用HFMEA分析步骤,对易导致肌注黄体酮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持续改进方案。

2 确立主题

黄体酮针剂最早用于黄体支持,在国内绝大部分ART 中心目前仍作为首选治疗方式。肌内注射黄体酮生物利用度高,能保证有效的血清孕酮浓度,黄体支持疗效确切[7]。但是肌注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为保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同时降低注射难度,常需要每天分次注射黄体酮油剂。注射部位发生渗出、疼痛和硬结比较常见。对此本研究提出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是导致渗出、疼痛和硬结的相关因素:患者因素、护理人员技术因素、肌注方式因素、健康教育因素。

3 画出流程

肌注黄体酮的安全管理流程:自ART患者入院后,落实肌注黄体酮的健康宣教,告知肌注黄体酮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减轻心理负担。在肌注黄体酮过程中,遵守无菌和注射要求,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采用减轻疼痛注射技巧,适时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不良反应。

4 分析原因和计划

4.1 患者因素

4.1.1ART助孕患者本身怀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加之黄体酮注射针头采用大针头注射,增加了患者的心里负担,导致疼痛阈值下降。

4..12 护理计划 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告知黄体酮的作用、和减轻疼痛的配合方法,使患者充分地参与,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4.2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4.2.1 原因分析 硬结的形成与药物因素、护士操作因素等有关。黄体酮粘度大、不溶于水,难以扩散吸收,常在注射处吸收缓慢而形成硬结;有关资料表明,即使药物注入肌层,若反复、连续在同一处注射超过14次,可致肌纤维受损、变性、萎缩,同样易形成硬结[8];注射过程中若带有微粒,如玻璃屑、橡皮粒、纤维、蜡粒,尤其肉眼可见的颗粒更容易导致硬结的产生[9]。这些微粒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而形成硬结[10];注射时过速推药,致使间隙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时而引起撕裂性损伤而造成硬结[11]。

4.2.2 护理计划

4.2.2.1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肌注操作技术.

4.2.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大血管与神经,掌握合适的深度.李小云等[12]做过成人臀部肌内注射深度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他们认为成人臀部肌内注射深度与体重指数存在直线相关,根据身高、体重可以估算出臀部肌内注射深度,并制作了成人臀注深度表,使臀部肌注深度更具个性化。

4.2.2.3首先根据患者的需要,安置患者坐位或侧卧位,保持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消毒皮肤待干后,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Wynaden等[13]通过研究,认为Z径路肌内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渗,减少局部不良反应。),肌注时做到“两快一慢”,注射时速度均匀,使药液缓慢地注入肌层。

4.3 健康教育因素

4.3.1 分析原因。健康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14]由于黄体酮的药物性质导致局部吸收困难,所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很重要。有研究表明按摩+马铃薯片+湿热敷是预防和治疗肌肉注射后硬结较理想的护理方法之一[15]。据文献[16]报道,经过按摩后血液成分会有所变化,适当按摩可增加局部肌肉组织的伸展,使被牵拉的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

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消散。《本草纲目》提到马铃薯性甘、平,有补气、健脾、消炎、解毒之功效。新鲜的马铃薯汁具有散瘀、解痉、止痛、消炎、利尿、促进损伤组织细胞恢复的作用。

4.3.2 护理计划 患者首次肌肉注射时,就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诉患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对此有很好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配合。告知患者热敷肌肉注射部位应在肌注3 h后,因为肌注后针眼约需3 h才能完全闭合。嘱患者每日早晚用热水毛巾湿热敷,温度60~70℃,每次30 min,并辅以按摩。将马铃薯片洗净后切成厚0.1~0.2 cm薄片敷于注射部位,每次干预大于2小时。

5.效果评价

通过HFMEA方法让全科护理人员深刻了解了黄体酮及肌注的最新理论知识,并根据患者的需要,制订了更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肌注后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HFMEA不仅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还加强了团队凝聚力,较好的改善了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Kohn LT,Corrigan JM,Donaklson MS.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safer health system[M].Washington DC:NationalAcademy Press,1999:11.

[2] DeRosier J,stalhandske E,Bagian JP,et al.Using healthcare failuremode and effect analysis:the VA National Center forpatient safety'sprospective risk analysis system[J].Jt Comm J QualImprov,2002,28(5):248-262.

[3] Joseph GR,Erik s,James PB.Using Health Care FailureMode and EffectAnalysis:The VA National Center for PatientSafety's ProspectiveRisk Analysis System.Jt Comm J Qual[J].Improvement,2002,28(5):248-262.

[4] 朱桂金.黄体酮在体外受精中的应用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1):695-697.

[5] 黄建新,陈超慧.肌肉注射黄体酮局部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66-67.

[6] 周建伟,罗阳.人文关怀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25):2376-2377.

[ 7 ] Pritts EA , Atwood AK.Luteal phase support ininfertilitytreatment : a meta-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J].HumReprod,2002,17(9):2287-2299.

[8] 尹贤岚.肌注后硬结产生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1):49~50.

[9] 李修荣,刘红光.CT扫描臀肌、三角肌肌注后硬结、钙化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00,32(2):147~148.

[10] 高虹,王耀芳,陈萍,等.肌内注射后引起局部硬结的预防及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1):698.

[11] 焦韵波,武丽娟,夏虹.肌肉注射后形成硬结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医学,2000,4:68.

[12] 李小云,王从华,袁丽敏,等.成人臀部肌内注射深度与体重指数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218~219.

[13] Wynaden D,Landsborough I,Chapman R,etal.Establishing Best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dministration ofIntramuscularInjections in the Adult:A Systemstic Review of theLiterature[J].Contemp Nurse,2005,20(2):267~277.

[14]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15] 伍春兰,吴秀霞,郑小清,等.早期护理干预对肌肉注射后硬结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2~43.

[16] 李家庚.胸腹部按摩保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

论文作者:张淑平 穆艳丽 梁慧子 陈娟 罗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  ;  ;  ;  ;  ;  ;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ART论文_张淑平 穆艳丽 梁慧子 陈娟 罗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