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应用论文_万欣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应用论文_万欣

万欣(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 江西 抚州 344100)

摘要:英语经典诵读作为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力推行。本文从初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究经典诵读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典诵读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8)10-0145-01

如何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英语教师在思考的问题。英语经典诵读与英语写作教学相结合,是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个尝试。

一、经典诵读的理论依据——语言输入理论

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为有效、自然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他在其中的语言输入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中探讨了人们习得语言的方式:人们通过理解稍难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即i+1原则)习得语言,而且输入必须足够(Krashen,1985)。换言之,要使外语学习获得成功,必须有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外语学习就难以顺利进行。在中国英语语言环境十分匮乏的情况下,经典诵读——朗读和背诵经典材料就成了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它是以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最佳的语言输入具有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要有足够的输入量(i+1)。其中,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经典诵读就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诵读材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精心挑选的,加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这种输入无疑是学生能理解的。因此,经典诵读是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为达到灵活地用英语说、用英语写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英语学习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而经典诵读就是语言输入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自然的目标语言材料。但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输出,即说或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经典诵读这一语言输入对初中英语写作(输出)的作用。

二、经典诵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作用

1.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1978)把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语言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语言知识(implicit knowledge)。前者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后者指那些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并已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凭借这些知识使用语言,即语感。由此可以看出显性语言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可以直接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输出——写作。英语是由单词、短语、句子组成的,诵读英文经典必然能熟记公式化的短语,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2.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我们在批改作文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写出来的句子没有什么语法错误,但总感觉怪怪的,有的甚至让人看不懂。这是因为这些学生是用汉语思维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加之学生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匮乏,导致写出来的句子不够地道。而经典诵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个民族的文化,其精华只不过几本经典之作而已,经典之中,其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不朽范例,也可以精选出数十百短篇以作代表。

3.有助于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迁移(transfer)是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分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对习得起促进作用的为正迁移,起阻碍作用的为负迁移(Lado,1957)。我们知道,第二语言写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过程,这中间夹杂着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的转换。英语写作就是从汉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向英语的思维和文化模式过渡的过程。学生在写作时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导致写出来的文章会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痕迹。

三、推广经典诵读需注意的问题

1.确保学生的经典诵读是可理解性语言输入

Krashen(1985)认为最佳语言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是有效的。他特别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产生的,学习者理解了输入的语言材料,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输出能力。因此,我们在选择诵读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其可理解性。

2.变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有效的语言吸收

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朗读和背诵了许多经典的文章,接受了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但如果这些语言材料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习得还是不能发生。因此,语言输入不等于语言吸收。详细来讲,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到语言吸收(language intake)再到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有当输入变成吸收时,习得才能发生,才能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说或写做准备。Krashen(1985)把阻碍输入变成吸收的因素称为“情感因素”。

3.创造输出机会,积极探索输出模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情况时,有些学生说他们在小学时每天都背单词但第二天就忘了,这是死记硬背而没有学以致用的结果。同样,学生通过经典诵读积累了很多语言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地输出,诵读内容也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帮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仿写句子或短文,选择经典文章中的名言或其主题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论述。

经典诵读是学生大量输入英语语言信息的有效途径,是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典诵读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包括显性和隐性语言知识。随着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英文表达思路更加熟悉,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能够摆脱母语的干扰,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为了使经典诵读对写作发挥最大作用,教师在开展诵读活动时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初级、中级或高级)的诵读材料(语言输入),以确保学生诵读的经典文章是可理解性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把诵读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语言吸收),进而探索多种输出方式,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输出)。

参考文献

[1]陆丹.浅谈经典诵读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有效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11):25-27.

[2]郑敏.经典诵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作用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34):89-91.

[3]张巧燕,朱小林.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J].英语教师,2010,(1):60.

论文作者:万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典诵读”的应用论文_万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