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

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

张新民[1]2000年在《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旱区的水问题是水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干旱地区的天然水资源系统有两个显著 特点,一是水资源用户的广泛性,一是水环境与水源的统一性。用户的广泛性要求必须 采用从全方位准确定量各类用户水需求的方法,而不是用传统的以限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方法来考虑人类活动系统与天然生态系统之间的水资源分配;水环境与水源的统一性则要求任何供水环节及水体的水资源必须足够新鲜,仅仅对水环境进行污染防治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对水源水质的要求。前者是干旱内陆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后者是这一管理的更高要求。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展开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 (l)通过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实例分析,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以限定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的方法分配生态用水,定量不准,供给不足,上下游水量分配中未考虑水质变化。因此,今后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应向全方位、量与质统一的配置方向转变。 (2)对干旱地区水资源价值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业污染等几类水污染的水资源价值质量折损计算方法。建立了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的经济理论基础。水资源价值折损,工业和城市污染可采用补偿水处理费用的方法来计算,农业污染则应采用损失水量的价值来衡量。 (3)对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的目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的四大目标和28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管理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观下的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决策原则。 (4)以水资源价值为切入点,建立了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目标的优化原则,提 出了净效益计算方法和公式,以此计算公式为基础,探讨了农田排水的最优排水模式和排水原则。 (5)以区域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水资源模拟调度模型、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地 下水质模拟模型、双塔水库水质模拟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量与质统一 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6)研究了疏勒河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既能合理保护生态环境, 又能支持流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正在实施的疏勒河综合开发 1 摘 要 一置移民安置项目进厅了论证。结果表明,疏勒河综合开发暨移民安置项目的开发规模是适度的,但应改变上、下游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和洗盐排水方案。 O)对疏勒河流域的农田排水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优排水策略,即在目前水资源不太紧缺时惰况下,应尽可能地将农田排水排出区外,以降低由于排水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减少水资源价值损失。 侣 将土壤水分模拟和溶质运移模拟模型与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地下水质模拟模型有机地耦合起来,开发完成了秦王川灌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诀策支持系统。 O)研究了秦王J!】灌区的水量水质统一管理问题,提出了既有利于水环境改善又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策略。具体内容为:灌区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调整作物种植比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当开采地下水,以灌代排,减少排出区外的水量,促使引大入秦这一跨流域调水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

吕雁琴[2]2004年在《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干旱区水资源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为目标,从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对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力求在现行法律法规确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内,构建起全新的、以产权管理为主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效机制和基本模式,为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与理论指导。全文共分七章。首先,在分析界定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干旱区水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明确提出其应该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然后,针对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就水资源价值与价格、水权分配与交易、水资源核算、水资源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并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了使研究具有典型性、研究成果更具现实可行性,本文还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文章简明扼要地总结概括了全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与设想。

赵勇[3]2006年在《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又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在不同程度上阻滞了经济社会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稳定,甚至引起了水事冲突。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在遵循公平、合理和可持续的原则下,合理配置有限水资源。水资源的公益性特征、生态特征和不可替代特征,使得水资源配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满足生活、社会稳定和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需求,还要协调各用水竞争领域的利益和目标,发挥水资源最大的综合效益。 传统水资源配置的水源不包含半可控的土壤水,无法实现用水紧张情况下高效用水的目标;配置对象不包括天然生态系统用水,无法保证天然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需求;在供用耗排水量的分析中,仅仅利用经验估算耗排水量,配置结果不精确;在地下水资源的调控中,没有将人工取用地下水与地下水位联系起来;在配置过程中割裂了水资源配置与水循环相互之间的效应,不能反映水资源配置过程中水资源、水循环和生态演变过程。由于这一系列缺陷,使传统水资源合理配置在理念和方法上无法解决缺水地区面向经济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展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 提出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和方法 研究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及其方法,探讨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研究内容、科学基础、研究框架、调控体系、全口径供需平衡方法和后效性评价体系。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的变革包括:配置对象从狭义水资源拓展为包括降水和土壤水的广义水资源量;配置范围从单一的人工系统用水拓展为在人工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中展开;配置过程中考虑天然-人工复合作用下的水循环演变过程,并在水量调控的同时,也对水环境进行调控,实现水量水质统一配置;供需平衡分析拓展为三层全口径分析,包括传统供需平衡、耗水供需平衡和广义水资源供需平衡。 (二) 构建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开发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GWRAM),实现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循环过程的动态配置与模拟,并通过构建经济评价模型和生态稳定性模型,实现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生态后效性评价。GWRAM模型采用层层嵌套、逐步细化的模拟机制,实现水资源配置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的耦合,不仅使配置的水循环效应被模拟和认知,而且配置方案可在三层供需平衡指标下相互转换,有效拓展了配置模型的功效。 (三) 建立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 针对平原区人工取用水-蒸散发—引用水回归为主的水循环过程,建立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PDWCM),对平原区受扰频繁的水循环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模拟对象不仅包括天然水循环系统的蒸散发、入渗、产汇流及河、渠、沟道输水过程、地下水

徐显德[4]2013年在《攀枝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方法,对攀枝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战略布局,系统分析了不同干旱年不同类型用水的供需状况,提出了攀枝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具体对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抗旱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在降水时空上分布不均,地域上水资源量差别大,年内和年际间水资源的变化悬殊,全市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6-10月,在某些区域和时段,农业和农村缺水十分严重,在局部地区缺水的同时,整体用水效率较低,造成了季节性、区域性的干旱缺水。(2)攀枝花节约用水节水潜力大,攀枝花市农业灌溉方式一般为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渠灌区在0.4~0.43左右,与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规定标准0.55以及节水改造长远规划值0.65~0.75相差较远。工程单方水的产出明显低于全国的先进水平和发达国家。工业耗水量大,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356.7m3,高于全国288m3的平均水平。一般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30~40%,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75%的水平差距更大。城市管网跑、冒、漏严重,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率仅为10%。(3)结合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布局,通过对攀枝花市经济布局及生活、生产、生态的需水要求分析的结果表明,特大干旱年攀枝花市缺水量30779.18万m3,平均缺水率29.99%;严重干旱年缺水量15124.18万m3,平均缺水率16.15%;中等干旱年缺水量6484.18万m3,平均缺水率7.4%。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过境水量基本不能用于农业灌溉,攀枝花仍是一个典型工程性缺水的地区,发生干旱时还需要发展(修建)新的水源工程,才能满足抗旱用水的需求。(4)按照全市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条件及利用现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对不同的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水利工程措施和布局:严重干旱的金沙江片区,以新建观音岩引水工程、藤桥河引水工程、金沙江提水工程等骨干工程为主,采取蓄、引、提等中小型工程为辅的多种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解决城乡供水安全及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问题;较重干旱的安宁河片区,抓好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组成流域“引、蓄、提”的供水网络,保证城乡生产生活和灌溉供水;一般干旱的雅砻江片区以采取蓄、引、提等中小型为主、微型为辅的多种水利工程建设方式,解决城乡供水安全及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问题。(5)根据攀枝花市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开发条件,解决干旱的对策与措施是:积极开源、全面节水、开源与节流并重,大中小微并举,南蓄北引,以骨干工程项目为支撑,以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加强管理、注意保护,以适应社会经济对水的需求。

张平[5]2005年在《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水北调工程是21世纪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最具挑战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如何对其科学调度和规划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章从生态学中的协同进化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入手,系统论述了复杂适应系统的协同进化机理;并详细探讨了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协同进化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理论框架。 其次,文章建立了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探讨了社会、经济、环境目标的量化方法,以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的量化方法;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提出运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 再次,文章探讨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研究,提出建立南水北调工程的水市场体系、改革水污染治理措施、两部制季节水价模式。 第四,文章以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例,在介绍区域社会经济、水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多目标模型,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并对优化配置的成果进行了分析。

郭文献[6]2006年在《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合理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合理配置,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水资源可持续合理配置研究的不足及其发展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阐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配置模型。研究了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及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模型求解技术和方法,并研究了模拟技术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应用。(2)研究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对该区域现状年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分析了现状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3)针对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资源系统具有多目标、多用户、多水源的复杂性,采用了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供需平衡方案和典型年进行水资源配置;建立了基于优化结果的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长系列年进行模拟计算;对需水方案和供水方案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可行性方案,运用所建立的配置模型对不同方案分别进行计算。(4)分析了不同方案计算结果,建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最佳配置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

袁伟[7]2009年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河作为维持流域内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加强黑河流域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统一管理,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对于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黑河流域的实际水资源状况与特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和二元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研究中始终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目前水资源研究相关概念比较杂乱的状况,界定了水资源、水资源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及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根据黑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水资源承载压力度和景观空间格局法对现状条件下的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提供了基本依据。(2)根据黑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以遏制并逐步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制定了规划水平年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黑河流域规划水平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发展趋势分别采用适当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分析预测。(3)结合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目标,生成规划水平年5个拟定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供需平衡分析.考虑到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需水量大于供水量的实际,按照兼顾流域缺水均衡,以流域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的原则,采用大系统理论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目标规划优化模型,并采用人工免疫进化算法作为该模型的求解方法。(4)系统地研究了指标体系构建、指标筛选、组合定权、综合评价、多方法决策等内容。建立了流域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分区指标与全局指标两个层次,涵盖了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生态合理性、资源合理性、效率合理性与发展协调性六大类的多维评价指标。提出了德尔菲法与“改进的熵权法”两种方法综合的组合赋权法;探索性地将基于模糊隶属度的DEA/AHP的三阶段综合评价方法和投影寻踪决策法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方案的优选过程。此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拟定的黑河流域规划水平年5种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重点评价了发展系数、协调系数、公平系数和可持续发展系数,最后,按照综合优选结果确定了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推荐方案,为黑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5)针对黑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突出问题,结合黑河流域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一些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今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王岩[8]2014年在《大兴区水资源供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北京市总体规划中把大兴区作为规划新区,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集聚新产业的任务。然而,大兴区的水资源非常匮乏,己经成为一个综合型缺水地区。通过对大兴区水资源供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探索找出保障大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水环境促进大兴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收集了北京市大兴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水资源量等资料,进行了现状年用水结构分析和用水综合评价,提出区域用水存在的问题,并对现状水资源供需进行平衡分析。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考虑社会各方面的用水需求,进行生活需水量、生产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预测。通过对地下水、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北京城区市政供水、再生水量预测,得出大兴区年可供水量。通过供需数据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市大兴区水资源存在大量缺口,水资源供需关系不容乐观,水资源情势依然严峻。最后,结合北京市大兴区实际情况,为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和建议:1.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设。2.加强水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建设。3.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水资源消耗。4.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建设。5.加大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

张伟[9]2016年在《区域水资源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水情复杂,水资源问题由来己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水量和水质性缺水更加严峻,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更加突出。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史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并界定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那么如何在“三条红线”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在既保持人与水的自然和谐关系,又兼顾水资源贫富区域的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条件下,解决水资源在地区间、用水主体间和各用水目标间的优化分配问题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发展目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的角度对水资源配置内涵进行扩展,提出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展开研究。(i)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对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通过用水主体博弈论证水量与水质统筹分配的必要性与科学性,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模式下,全流域的总均衡取水量与排污量将小于单纯依据水量进行配置下的总均衡取水量与排污量,从而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论证水量与水质统筹分配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其次,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从水资源全生命周期视角构建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优化模型,并验证该理论方法用于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针对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模型的大系统、多目标、非线性等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MOPSO求解算法,并通过与经典多目标算法的对比分析,从定性角度验证了该求解算法的优越性;(ii)在水资源水量水质供需系统构建与预测中首先以徐州市为例对区域进行子区划分和水功能分区、水源和用水部门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水资源供需系统进行分解。其次,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节水措施的实施以及水情所具有不确定性,在多情景模式下按不同节水方案、不同降水保证率、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对徐州市各用水部门的需水量和各水源的可供水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进行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的一次供需平衡分析;最后对现状水平年的水质可利用量进行分析,并对规划水平年的水质可利用量进行预测,从而为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奠定理论和实证基础;(iii)构建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模型,依据水资源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目标进行识别,对水资源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进行具体评价与量化,在形式上较完整地反映了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的原则与决策机制。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改进MOPSO求解算法,通过与经典多目标算法的对比分析,从定量角度验证了在区域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模型中该求解算法的优越性,并进行算法设计和流程分析;(iv)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MOPSO算法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步骤,并充分考虑水情、节水措施及社会经济发展情景等动态因素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运用优化模型对多情景模式下徐州市规划水平年的不同方案集进行了优化计算,得到了水量水质在各子区的分配关系,获得不同水平年下供需方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最后通过对优化配置方案的供需平衡分析、目标分析和敏感度分析验证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模型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v)针对优化配置结果中水量水质供需严重不平衡现象和可能发生的水资源突发事件,提出了一般、应急对策建议和相应的保障措施。首先根据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结果提出相应的一般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干旱、洪涝和水污染等水资源突发事件,分别设计水量和水质应急预案,以期做到水量和水质优化管理的事前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水量和水质供需缺口,提高水资源利用价值,也为政府部门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区域水资源系统以最优的状态运转,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层面,提出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实现的“硬件”和“软件”保障措施。

张家凤[10]2012年在《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作为一种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要素。水是人类生存和繁衍之本,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保障区域经济、生物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观点和战略上来看,必须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水的利用率,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无疑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何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以新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以下简称开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对1989-2009年社会经济数据资料,采用定额法对流域需水量进行了分析;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流域需水量进行了仿真与预测;构建了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得到初步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结果对制定该流域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开孔河流域1989-2009年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定额法分析了需水量,发现流域总需水量及生活、农业、第二、三产业、城镇绿化四部门的需水量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农业需水量和总需水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农业灌溉需水量占总需水量的比例高达90%以上,是流域内主要耗水单元,其增减主导着流域总需水量的变化。(2)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开孔河流域需水量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是流域总需水量的首选,灰色模型是其它四项经济指标的首选。(3)根据流域现状水资源利用分析,构建了开孔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确定了模型各参数,应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进行编程求解,得到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D]. 张新民. 西安理工大学. 2000

[2]. 干旱区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 吕雁琴. 新疆大学. 2004

[3].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赵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

[4]. 攀枝花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D]. 徐显德. 四川农业大学. 2013

[5]. 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平. 河海大学. 2005

[6]. 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 郭文献.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2006

[7].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D]. 袁伟. 浙江大学. 2009

[8]. 大兴区水资源供需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 王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9]. 区域水资源水量水质统筹优化配置及其对策研究[D]. 张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6

[10].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张家凤. 新疆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干旱区水资源量与质统一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