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三”行动模式,助推书法教育发展论文_周松柏

构建“四三”行动模式,助推书法教育发展论文_周松柏

周松柏(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小学校 重庆 渝北 401120)

中图分类号:G6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102-02

特色学校建设,是素质教育推动下的一种发展新战略,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转型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新牌坊小学便选准了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积极开发书法校本课程,确立了“书写理想,放飞人生”的办学理念,让“书写”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学校调动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在思想上强化纲要、课改、责任“三个意识”,在理念上打造精神、环境、班级“三种文化”,在实践上建构国家、校本、活动“三大课程”,在措施上落实组织、制度、评价“三项机制”,初步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四三”行动模式,助推学校书法特色建设大发展。

一、强化纲要、课改、责任“三个意识”,深化书法教育的思想认识

要推进学校书法特色教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师生树立书写意识是前提,落实书写行动是关键。为此,学校着重从强化书写意识、责任意识、课改意识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强化书写意识,增强书写教育的坚定性

每学期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渝教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重庆市中小学书法教育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推进学校书写特色教育工作做好了政策储备。采取撰写征文、开展论坛、讲书写故事、举办书法沙龙、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强化师生对书法教育的政策、法规的了解和理解,为有效实施书法特色教育打好思想基础。帮助师生深刻认识书写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书写教育的重要作用;二是在传承祖国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统一、树立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的文化价值;三是在促进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方面具有的特殊蕴涵。

(二)强化课改意识,增强书法教育的目标性

书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和以往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改更加重视书法写字教学。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为总目标,然后落实小学书写教育的年段目标。小学低段的目标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小学中段的目标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小学高段的目标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欣赏汉字的优美。”力争让书写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三)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书法教育的自觉性

学校是弘扬和实践汉字书写教育的主战场,推进汉字书写教育工作,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电脑打字迅速普及的“风卷残云”之势,已不可遏制地影响到人们固有的书写态度和书写行为,致使有的学校汉字书写教育目标未能很好落实。有鉴于此,学校强调每个师生要有“书写教育人人有责,书写教育从我做起”的意识和行动,从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做起,扎扎实实地开展书写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在书写教育工作中的带动辐射作用。

二、打造精神、环境、班级“三种文化”,提升书法教育的内涵品质

汉字书写教育有两个特征,一是实用性,以打基础为重,重点是学习楷书,尤其是硬笔楷书;二是艺术性,用毛笔临摹、书写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逐步学习名师大家的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门艺术,是“无声的音乐”,是“纸上的舞蹈”,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中的明珠”。因此,推进汉字书写教育必须打造以书法艺术为特色的学校文化。

(一)以“书写理想,放飞人生”为理念,在书法特色教育中提炼学校精神文化

书法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宽泛的,它能影响人的个性、行为、兴趣,它会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学校在确立办学理念、提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时,特别注意书写教育的影响。围绕这一办学理念,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书法教育活动。如,学校实行了“优秀书法作品收藏”制度,学校每年在学生毕业前夕,将其优秀的书法作品通过“收藏典礼”的形式进行永久性收藏,让学生家长参与,使学生的“书写”永远留在母校,铭记心中,从而实现“书写理想,放飞人生”这一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校训——“以书载道、以字树人”,校风——“写字立身、强能健体”,教风——“以书愉教、寓教于乐”,学风——“心领神会、写字尚美”等具有书法教育特征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二)以“墨香书影”为主题,在书法特色教育中构建学校环境文化

书法传统文化建设是我校环境文化建设的一大目标,在学校教学楼、走廊、大厅、橱窗、板报、校园网、学生作业、教师教案、班级、办公室、展厅等无不以书法为元素进行规划、妆点,使学校环境深深烙上书写的印记。在学校操场中央,设立了校训墙;在学校教学底楼,设置了“书圣大厅”,以书圣王羲之的塑像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为基本元素进行美化妆点;在学校教学底楼长墙上,设计了近100米长的“书法长廊”,重点介绍了书写知识和展示了学校师生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在教学楼每层的楼梯间,设计了“书法名家园地”,其基本元素为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画像及其代表作品;在教学楼休息平台,建立了《三字经》、《弟子规》、中国印墙,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精神树人的目标。

(三)以“我的班级我做主”为取向,在书法特色教育中张扬班级文化

在书法特色教育实践中,我校形成了独特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让学生为书法欢欣而来,让学生为书写忙得不亦乐乎,让学生为书写满载而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班级文化建设:一是班级特色环境建设,包括班训墙、荣誉台、书法作品展示框等;二是班级团队精神构建。如每个班级均设立了教师寄语,师生共同提炼的班训,如“写好每个字,做好每件事”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班级文化的个性。

三、建构国家、校本、活动“三大课程”,夯实书法教育的实践基础

实施书写特色教育必须要有坚实的课程基础,否则,特色教育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夯实汉字书写教育的实践基础。

(一)执行国家课程,实施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教育

我校认真贯切执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国家规定开设专门书法(写字)课,做到“五个保证”:1.保证书写教育时间。每周全校一、二年级两节写字课,三至六年级一节写字课,均排进了课表,安排了专门的任课教师。2.保证书写教育的教材。一是使用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审定的写字教材;二是使用学校教师自编的校本书写(书法)教材,做到人均一套书写教材。3.保证书法课堂教学。严格按照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六认真”的标准来指导、监督、管理及评价课堂教学。每学期对教师的书法(写字)教育教案、学生的书法(写字)作业均进行展评考核,把优秀的教案和作业收藏于书法(写字)校本教材资料库。

4.保证书写教育教研活动。学校成立书法名师工作室(聘请市书法教研员、市书协专家做技术支撑)、成立书法教育教研组,开展书法教育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人、定内容、定成果,教研活动做到常态化、序列化。5.保证考核评价。书法教育工作作为一门课程,根据其学科特点,我们制定了书法指导纲要、考核评价方案,每学期均要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进入学校的评价系统。

(二)开发校本课程,大力实施书法特色教育

学校在开设书法(写字)课的基础上,还专门开设了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每周每班一节书法校本课程,将写字课与书法校本课有机相融,使全校学生都能接受书法校本课程教育。同时,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书法教育提高班和创作班,把有基础、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重点培养,使书法教育做到既有普及也有重点。开发校本课程并非易事。学校在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重庆市书法教育研究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实施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1.从书法教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重点、课程教师、课程教材等方面建立了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理论体系;2.探索总结出了六种书法教育课型:书法故事课、书法技巧课、书法创作课、书法应用课、书法欣赏课、书法感悟课等,积累了六种课型的教育素材,为编辑六种课型的校本教材做了素材储备;3.狠抓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书法习惯、兴趣培养。学校专门设置了师生书写习作的展评橱窗,每学月对师生的书写习作进行展评;学校常年开设了书法创作班和提高班,通过这些方式以此培养师生书法的兴趣、习惯,提升他们的书写能力。

(三)开发活动课程,实施书法教育的个性化教育

为了有效推进学校书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特色教育的水平,学校非常重视特色鲜明的书法教育的活动课程建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1.各班级每两学月均出版一期书法教育方面的板报、手抄报,学校作检查评比;2.每学月开展一次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主要以教师的“三笔字”为主,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们书写的意识,提高他们书写的能力;3.开展“书写春联或经典”的社会实践活动,把书写教育工作推向社会,充分发挥学校在规范书写(书法)教育方面的辐射功能;4.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书法艺术节。每届艺术节,全校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初赛、复赛、决赛评出优秀书写(书法)作品进行收藏表彰。每届艺术节对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写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每两年与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以新牌坊小学的“坊”字为代称而冠名的“墨坊杯”重庆市青少年优秀书法作品展活动。通过此活动,有效推进了整个重庆市的书法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书法特色教育名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健全组织、制度、评价“三项机制”,落实书法教育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制,落实书法教育的引领措施

学校成立了书法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书法教育管理办公室,制订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培训、监督、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职责。同时,学校还单独设立了书法教育教研组,开展书)教育研究,具体负责开展书法教育方面的教研、科研工作。一是学校建立了书法专用教室,设立了师生优秀书法作品展厅和毕业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收藏室;二是在配备了5名专职书法教师(其中3名加入了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的基础上,还配备了31名书法兼职教师;三是学校投入配备了书写教育的教材、书法专用作业本——“书写辑”。各个层面的组织机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全面落实了书法教育的领导、研究和引领。

(二)健全制度机制,落实书法教育的管理措施

十多年的书法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书法教学、教研、培训、活动、成果储备、监控评价等形成性管理制度。学校根据重庆市教委、语委的要求制订了《新牌坊小学校书法教育五年规划纲要》《新牌坊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新牌坊小学校书法教育考核评价方案》《新牌坊小学书法教育活动奖惩办法》《新牌坊小学书法培训机制》等五个规章制度。同时,学校的各种计划总结,制订的《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教师业务奖考核办法》《教师职称评定方案》等,均把书法教育的要求纳入其中。另外,学校还将师生书法教育成果作为评选文明班集体、优秀班主任、文明学生、先进教研组的基本条件。目前,学校书法(写字)教育工作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领域。

(三)健全评价机制,落实书法教育的考核措施

汉字书写(书法)教育的考核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总体上说,低中年级要特别关注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学校通过发展性评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特别防止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宁可少而精,学一笔是一笔,不可有量无质。每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书法家协会联合组织的汉字书写评级考核工作,对学生坐势、书写笔画、结构、章法、卷面整洁、速度等全方位的考核,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每学期分年段评选出书法小明星,分年级评选出书法特色班,促进班级之间整体学习,以书法特色班级建设带动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学校不在大小,讲台不在高低,只要我们坚守办学理念,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教育就会有奇迹!书法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打造书法教育特色学校更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四三”行动模式,努力营建既适合学校发展又有利于书法等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从而推进书法特色教育工作优质高效向前发展。

论文作者:周松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构建“四三”行动模式,助推书法教育发展论文_周松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