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探讨论文_张鑫

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10030

摘要:中小学是文脉传承的纽带,是为社会培养未来接班人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时代的风貌,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中小学校的设计与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息息相关,学校设施、环境状况对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交通方式、及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长效的 影响。在此前提下,怎样的学校设施能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建筑界、教育界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文章主要以浙江省某中学的建筑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出发,对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和造型设计等进行探讨,从而为下一代创造更为健康、舒适、经济的基础教育环境。

关键词:总体布局;建筑设计;造型设计;交通设计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深入普及,以及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在城市中心、城市郊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建设。中小学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主要阶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学校的设施及环境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所以中小学建筑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的设施 及环境如何配合、支持学习过程。作为百年大计的学校建筑,该如何找到切入点,使之符合国情,满足当代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要求,同时又具有前瞻性,能与时俱进,是当前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以浙江某中学的建筑设计进行为例详细探讨。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东侧规划为沿河绿化用地,西侧为居住用地,南侧为教育用地,北侧为商业和医疗卫生用地。项目按照省一类36班初级中学标准设计。场地现状地势平坦,视线开阔。

二、设计理念

《荀子•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个好的环境对于人格的塑造,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理在学校环境中,建筑空间本身对于孩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传统的教育空间过于强调效率,不重视公共空间的营造,也放弃了除授课之外的行为教育方式。 如今教育建筑需要在传统空间模式中,提出突破和创新,解放思想、开放天性,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有更多的体验,积累人文的感知,成为学校中重要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灵动活泼的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为师生提供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更为自由开放的交流场所、更为阳 光自然的成长环境。

三、布局分析

1.运动场地居西,建筑置于场地东侧。

由于场地西侧南北进深较小,在满足规范条件下,若放置300米田径场和5块篮排球场地,所占用的用地面积较大,造成东侧建筑用地较为拥挤,入口广场空间不足,建筑周边环道布置困难。因此不适合于本项目

2.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东西排布

我们将包括300米田径场和5块篮排球场在内的运动场地布置于场地东侧,建筑置于场地西侧。各运动场地相对紧凑,建筑校前及入口广场空间相对充足合理,建筑周边可设置机动车环道。该布局将教学区置于西侧,风雨操场和食堂、宿舍置于其东侧。但是将大体量的建筑全部置于整个建筑 体块的东侧使得建筑整体重心失衡,形体不协调。

3.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南北排布

本布局将风雨操场、食堂、宿舍与各教学楼由南向北依次排布。主体建筑以五层为主,局部为三至四层。建筑形体较为舒展,空间尺度比例协调。

综上所诉,布局三运动场地居东,教学区与运动生活区南北排布。较为适合于本项目。项目主入口位于北侧规划道路,留出足够的空间作为校前区,次入口位于西侧规划道路。通过主入口的南北主轴线、核心区和东西方向的三条轴线将各功能区块联系为一个整体。

四、功能分区

由北侧主入口自北向南依次布置专用教室、普通教室、行政办公、图书室、报告厅、风雨操场、食堂及教工宿舍。运动场地区包括300米田径场和3块篮球场、2块排球场、2块跳远场地及运动器械场地等。

五、交通分析

主入口位于北侧规划道路,主要供师生及家长接送使用。次入口位于西侧规划道路,供教职工车辆及后勤车辆出入使用。建筑外围设置机动车道路环通。学校采用了人车分流的交通模式。校园各主要建筑自学校大门至各教学及生活用房均有风雨连廊联系,并与机动车道相分离。

六、停车分析

主入口校前广场设置港湾式的停车带,供家长接送的车辆及社会车辆停车使用,以避免学校上下学家长接送对于校园入口及城市道路造成的拥堵,也提高了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84辆教职工停车位于南侧风雨操场、食堂底层的架空层区域。学生及教职工非机动车停车位于西南侧教工宿舍的 底层架空区域。3辆大巴车停车位位于主入口西侧的校园场地内。

七、景观空间

景观以入口广场和中心庭院景观为核心,通过开敞的连廊和局部底层的架空空间将各庭院景观节点衔接贯通。突出学校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突出、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我们重点在以下区域进行了设计:

1.入口围廊

学校大门采用了半围合式的设计,两侧延伸一层的风雨连廊,既保证了风雨天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也增加了礼仪广场的空间层次。

2.底层架空

主入口正对的行政楼底层架空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形象展示的空间,同时也联系了礼仪广场和中心庭院空间。二层出挑的平台也为学生课间的交流活动提供开放的场地。

3.绿色生态

为体现绿色生态校园的主题,在教学楼南向走廊局部出挑空间增设绿化平台,活跃了学生课间活动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立面效果。

另外我们将局部屋面设计为种植屋面,结合底层局部建筑周边的草坡,使得校园景观环境层次更为丰富

4.阶梯平台

通过运用阶梯和平台,营造开放式的阶梯场所。可以作为师生自由交流的讲演场地,也可以成为教室的一种延伸形式。

八、造型设计

该学校建筑提炼江南传统坡屋顶建筑和空间精华,以现代设计手法加以演绎,使其更为符合现代学校建筑的设计要求。

折线型的坡屋顶,既有效的解决了屋面排水问题,又使得长排的教学楼和大体量的风雨操场及食堂更为统一。

底部两层与上面三层的立面分别采用一虚一实的对比手法,削弱了五层高度教学楼的建筑体量,使其能以较合适的高度比例与坡屋顶相结合。

建筑山墙的适当变形使得建筑更为灵动活泼。

外立面面层主要采用真石漆涂料,不使用幕墙系统。各节点连接牢固,充分考虑防台风的设计要求。

九、结论

中小学校园建筑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实施的场所,是孩子们成长期间最重要的外在学习、生活环境。身为学校的设计者,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现代教育对于空间的需求和学生真正喜欢的场所,通过建筑单体及环境的创新设计,建造出一个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示,得以发挥的空间,以良好的空 间形象和环境氛围熏陶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本文仅以此为出发点,对中小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做出论述,期望广大建筑设计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基础教育之宗旨与实质,为孩子们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更加合理、丰富的中小学校建筑空间形式。

论文作者:张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现代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探讨论文_张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