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50例护理分析论文_刘玉秋,刘萍

急性左心衰竭50例护理分析论文_刘玉秋,刘萍

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158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46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能及时诊治,严密监护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1]。急性左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左室前后负荷过重导致急性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排血量下降,从而引起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候群。急性肺水肿是最主要表现,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快。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常可危及生命,需要护理人员专业、迅捷地配合医务人员及时救护,我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50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平均65.1岁;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心瓣膜病、心肌病等。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高流量吸氧6~8 L/ min,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疗效。立即行心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监护,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肢下垂,四肢轮流结扎,每5 min更换一次,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完成采集标本送检等检查,记录液体出入量并认真记录。遵医嘱完成静脉输液。

2.2急救护理 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硝普钠50mg静滴,硝普钠应现用现配,避光输注,可用输液泵控制滴速。用血管扩张剂要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节给药剂量,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呋塞米40mg静脉注射。正性肌力药物西地兰首剂0.4mg,2h后可酌情再给0.2mg,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4h内不宜应用,洋地黄制剂静脉使用时要稀释,推注速度宜缓慢,防止洋地黄中毒。解除支气管痉挛、抗休克等治疗。病人若出现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者消失等症状,应立即取平卧位,做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

吗啡3mg~5mg皮下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可使病人镇静,减少躁动,同时舒张小血管,减轻心脏负荷,必要时可间隔15min重复使用,共2次或3次。

2.3心理护理 患者因起病急、病症重,多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因为恐惧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机体缺氧状况加重,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发作[3]。因此,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恰当的解释,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4]。

2.4饮食护理 急性左心衰发作期间禁食,病情缓解可进食半流食饮食,饮食宜低盐、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少量多餐;避免进食高脂肪、刺激性食品,戒烟酒。禁用易引起腹胀及刺激性的食物,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2.5预防并发症(1)褥疮:由于此类患者身体极度衰弱需绝对卧床,应给予每2h翻身1次,在骨突处及水肿部位加垫棉垫,保持床单整洁、干燥;(2)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避免探视人员过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交叉感染。进行治疗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病人受凉。

3结果

50例患者中46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

4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口唇青紫、面色灰白、四肢厥冷、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搏骤停。发病时护士要注意:每半小时测1次血压,并注意脉压差的变化,若脉压差增大,可间接反映出组织灌流的改善,反之,则提示不足。待病情稳定后改为2~4h观察1次;配合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脉搏每小时测量1次,每次监测lmin;注意对意识状态及末梢循环情况的观察,熟悉阿斯综合征的先兆,由于心衰患者易合并阿斯综合征,故应备好急救药物及仪器,严密进行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如恶性心律失常、抽搐等先兆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争取抢救时机;保持病室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避免患者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5];有肺水肿伴颅内出血、意识障碍、慢性肺部疾病者禁用吗啡,老年病人应减量或改为肌肉注射,同时注意病人有无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情况。

本组研究表明,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要正确诊断,及时实施抢救护理,合理用药,严密进行病情观察,在抢救过程中医护要默契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2]ESC Committe for Practice Guideline(CPG)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on Acute Heart Fai0.10.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 Heart J2005,26(4):384-416.

[3]徐曰东,张淑香.ICU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3-84.

[4]李晓东,孟月敏.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12(10):93-94.

[5]康喜英,柴雁军,刘芳.2例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药卫生杂志,2004,1(4):101-102.

论文作者:刘玉秋,刘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急性左心衰竭50例护理分析论文_刘玉秋,刘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