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的研究不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_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的研究不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_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不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中国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本土化论文,化与论文,学术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成中英

现在来谈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意义重大。我们需要把中国学术推广出去,同时也要把西方的东西传过来,对西方的东西作一个我们自己的梳理、理解和吸纳。目前的情况是,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比较多的,兴趣也很高,但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对现代西方的了解不深;而西方对中国古代做了很多研究,表现在他们对中国经典的翻译上,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好像比较偏狭,对中国的近代更是茫无所从,显示出偏而专的特色。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简单地说,本土化就是把西方的发明、西方的概念拿来以中国的方式用,加以改良、活学活用、西餐中吃,以适合我们做事的方式,与中国的传统有所结合,纳入到中国的体系中。而国际化就是我们如何与西方沟通交流、平等对话——这个对话对双方都有利。在这个基础上共同发掘问题,不是被动地接受西方,而是主动地作出贡献、提出创新,推动全球化意义的学术发展。国际化着重于推广中国思想,本土化则着重吸收西方思想,为我所用,这两方面可以同时进行。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局面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吸收了很多西方思想、西方的文化价值,即所谓现代价值,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哲学上,有很多西方的价值被大量介绍进来。但问题在于,自20世纪初中国进入现代以来,就有中国要西方化、现代化的思潮。五四以来的西方思潮对中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成功的可能还是体现在自然科学方面,这方面不存在本土化的问题,而在于如何能够更深刻地发挥、发展基本的自然科学研究。当然,自然科学方面另一种意义的本土化,就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但在社会科学方面,我们面临着一些困境,即中国人是不是要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来进行中国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社会科学涉及对人、社会的基本了解,涉及实质的认知。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经验、文化经验、生命的价值认可,所以我认为不能把西方的东西作为衡量中国的标准,不能用它来批判中国的发展状态,在这一方面我们要谨慎。

我们要慢慢了解,需要有一种自己的立场、观点。那么中国的立场、观点是什么呢?中国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面对现代西方,我们能不能先说清楚我们自己,然后能否说服他们,或让他们了解?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也就更难说服他人或者让他们了解。另外往往还有一种现象,很多现在从事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中国学者,往往唯西方的价值观点马首是瞻。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有没有对于自己的社会、文化、历史、人生、生命观、宇宙观的深刻认识?在这个意义上,要建立中国的国学,先要建立好中国自己的哲学。国学范围很广,可以涵盖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等,甚至不止于这些。我们的国学概念过去没有得到澄清,刚提出来时,还有种种反对意见,认为是开倒车、保守主义、闭关自守,认为国学是反现代的、反启蒙的、反开放的、反科学的。但现在比较好的在于,认为国学应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国学就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生动的、深刻的、正确的认识,它可以很现代,也可以很科学。我们把国学看做人类的遗产,这种遗产不是博物馆中的东西,而是活的资产,可以具有现代的形式,而这种现代的形式是我们基于对它的深刻认识而给予它的。所以它具有现代的含义、形式,可以有现代的应用,也可进一步与西方、西学进行沟通、融合,产生对中国及人类很好的结果。看国学必须有这样的一个角度。

这样就要进一步去追问:如何去了解中国哲学作为中国国学的基本内涵?所谓基本内涵就是对宇宙、人生、自然、生命、人的一种根本性认识。要有自己的认识,必须要深刻地了解自身的传统,这是很大的一个工程,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国际化的第一步。

国际化的第二步,就是要用一种可沟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来表达。这就必须要了解西方的传统思想,了解中国与西方的异同。了解了西方,再来反观自己的发展,相对于中西文化的语境来说中国,甚至是相对于世界的语境来说中国,才能给予中国传统一个更现代的阐释。我们有很多很好的研究中国经典的学者,在中国范围里的研究非常细致、非常好,很多人也想恢复清代以来的考据、考证、训诂的传统,这当然很好,但同时,我们要想产生国际效果,必须也要了解西方的传统,能够用更现代化、更具普遍意义的话语来说明中国经典的含义。这需要一种比较哲学的注释,而不仅是一种古今的注释。

概而言之,我想强调的几点就是:第一,我们今天要国际化、本土化,首先要掌握自己的立场、建立自己的标准、厘清自己的目标、把握自己的价值。第二,要进一步学习西方,不是单向的学习,而是交往式的深入学习。第三,要加强学术上的交流、沟通,不是被动交流,而是主动交流,发展中国人对西方人的看法。最后,也要考虑研究成果的问题,国家是否应该支持一些大型的学术研究项目。要言之,国际化和本土化就是要做到涵养本源、掌握现代、知己知彼、汇通中外。

标签:;  ;  ;  

中国学术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中国的研究不能完全按照西方模式进行_中国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