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国立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 近几年,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高校辅导员是预防危机事件的重要力量,因此,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件都可能触及他们的心理状态, 然而他们缺乏自我调节控制能力,易导致思想、情绪失衡,进而引发心理危机。 严重危及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家庭、社会、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

一道橙色的光从一面石墙中斜射出来。基地深坑的顶部是一个个玻璃窗格,在玻璃上方,有个建筑物能让阳光透进来。当我们坐火车经过时,它也许就是车窗外一幢普通建筑。

1 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概述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遭遇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变化时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1],又难以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有效应对当前的处境,进而引起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如果危机过分严重,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到提早预防和有效干预,尽可能帮助个体成功化解危机状态。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群体,及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援助,使之逐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 最大限度预防或减少自伤、自杀或危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2 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性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定位。 《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 号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明确描述到:高校辅导员是协助学校心理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2]。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必须时刻掌握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特别是心理危机高危学生,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对待挫折的心理适应能力, 努力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现状

电气工程在建设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要积极预防才可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减少对身体造成的损害,有利于提高安全性。如果等到风险发生了再去应对,那效果不是很明显,损失并不能得到挽回。所以要做好预防工作,制定出完善的应对策略,在出现风险的时候要保持冷静,沉着去应对,才能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便于有效处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施工中去。人员要树立起风险意识,从教训中总结经验,减少问题出现,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正确指导,确保按照计划进行。

高校辅导员要求具有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和技巧,同时需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找出自身的不足,通过积极参加培训交流和学习研修深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增强心理危机应对的专业性,以推动相关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高校须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坚持以预防为主,对心理危机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这是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3.1 缺乏心理危机干预意识

(2)在课程形式方面。 由于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不同,因此不必有固定的课程形式,但是有的心理健康老师课程内容单一,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2 缺乏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

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没有接受专业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系统培训,然而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强、能力要求高的技术工作,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责任重大,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储备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的心理专题培训,辅导员又缺乏心理教育实践能力,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很难第一时间采取专业技能处理,或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应对事件,对心理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

3.3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尚不完善

心理危机预防体系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尚不完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校期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全面普及。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课程。 但目前,有的高校只开设了心理选修课程,没有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或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心理危机的相关内容。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特别是自杀、自残事件增多,但部分高校对心理危机的防控意识仍然淡薄,往往当心理问题已经发生时,才急于寻求解决方法,很少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危机干预等措施。 更没有意识到如何防范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生理健康,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缺少心理健康意识,很多学生抵触心理咨询, 当遇到心理危机时缺少及时寻求专业助的意识和行动。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压力,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又缺乏识别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的技巧,已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如果压力得不到有效化解,则可能发生不安全事件。 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事业起步于20 世纪90 年代,各大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成立院系心理中心,建立心理工作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2)单个本体设计构建好后,无法发挥作用,需要集成到整体的知识库或本体库中,本体的集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没有一种成形的本体集成方法[14],地名本体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如何将不同领域、不同方法创建的地名本体融入到一个统一的本体库中,是地名本体构建中的难题。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应对策略

三是提升规模种植基地的标准,提高中药材品质。因地制宜,将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向优势区域相对集中,实行连片种植,形成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区和种植带。形成规模种植为主、分散种植为辅的中药材种植模式,提高集约化水平。重点扶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通过他们带动全县中药材的种植。

(3)在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虽然已经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上课经验以及团体辅导经验较少,在参与活动方面,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将团体辅导恰到好处的融入于心理知识的传授中,对于预防心理危机起到的作用极其有限。

4.1 在全校范围内加强心理危机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高校应定期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断加强日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目标,力争覆盖面、受益面不断扩大。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分类开展团体活动、专题讲座、心理情景剧等活动形式,营造和谐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心理育人质量。

4.2 对高校辅导员加强心理专业培训

高校应高度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者积极主动角色,高校应设立辅导员心理培训专项经费,建立辅导员心理培训基地,制定规范的培训制度,并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关注到心理异常学生的动态,当发生危机事件时,能采用科学的技术对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

3.4.2 深化推进能源机制创新,鼓励多种能源利用方式。加强需求侧管理,进一步优化峰谷电价、季节性电价和居民及工商业气价,引导电力、天然气消费。推进能源交易创新,探索燃气大用户直供。开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分布式供能等发电市场化交易。落实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要求,将相关指标直接下达电网企业、配售电企业和用户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各区新能源碳排放抵扣及新能源能耗抵扣政策,调动用户侧发展新能源积极性。同时制定响应政策机制,鼓励引导试点实现“虚拟电站”、“加电站”、“加氢站”等各种高效能源形式,进一步降低峰谷电量。

4.3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科学的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目的是在心理危机发生前进行有效干预,防止恶性事件发生,是保障大学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根据果园测温的特点(树叶、果实等不易采用接触式方法测量),接触式测量易对测量目标产生干扰[13-15],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果园红外测温系统,减少了测量仪对目标温度的干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测量精度,便于信息的测量和分析,利于农业智能化和精细农业等相关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1)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开设符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

(2)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 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对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增加谈心谈话次数,通过掌握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向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 切实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中心对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动态的监测学生心理变化及时向辅导员提供应对建议[3],可以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发生危机事件。

5 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项促进学生理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期工程,他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必须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努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吴远征.大数据视角下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8,(23):3-3.

[2]王肖.高校对“95 后”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以心理主题班会为例[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8,(7):3-3.

[3]赵雪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12-113.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for College Counselors

ZHANG Guo-li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77,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 enrollment scale,and there are new problems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In particular,the incidenc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vents is on the rise year by year,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College counselor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eventing crisis events.Therefore,new challenges are put forward to college counselors' wor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of college counselors,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improv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158-002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72

※基金项目: 该成果属于西安外事学院“天使”辅导员工作室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 张国立(198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事学院医学院,本科。

标签:;  ;  ;  ;  ;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