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述评_预测模型论文

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述评_预测模型论文

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当代论文,理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企业失败的基础理论

在目前的文献中,解释企业失败和破产的规范性理论非常少。根据Richard Morris教授的考证(1997),目前对企业失败和破产的解释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非均衡理论”,主要用外部冲击来解释公司的破产,如混沌理论和灾害(Catastrophe)理论;第二类是用具体的经济原因,例如市场结构、资本结构及公司的定位等理论来解释公司破产,如Scott(1981)导出的一期期权定价模型、 没有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具有完全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以及不完全外部资本市场的赌徒破产模型等四种模型;第三类是近年在合约和代理模型框架内的分析,试图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来解释公司的破产;第四类是建立在管理理论和商业战略理论基础上,这类理论试图通过寻找公司管理和战略上的弱点来解释破产,此类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但总体而言,能够被各个方面的研究人员和企业界所普遍接受的企业失败基础理论并没有以上这么多,主要是下面两种:

1.企业生存因素理论。这个理论是被各方面研究人员和企业界所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生存要受到企业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如果各种因素能够适当的搭配,企业生存的机会将会增大,并且可能会获得良好的获利空间,反之,企业的生存将无法保证。

这一派观点以Argenti(1976)的观点为代表,Argenti认为影响企业生存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A、企业本身的特性;B、产业特性因素;C、整体环境因素。Alves(1978)又将上述因素加以归纳,认为“企业特性因素”属于企业内在因素(internal factors),大部分可以加以控制,这包括经营者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结构、自有资金大小程度、生产技术优劣程度、企业根基是否稳固以及其他诸如企业商誉、商标、特许权、经销网、债信、公共关系、设立地点等因素。总体环境因素多属于不可控制因素,而产业特性因素将视企业的市场力量和控制能力而影响不同。这些因素之间发生交互作用,产生不同经营状况和市场地位的企业,最后反映在公司绩效和企业的价值上。在此基础上, Sharma& Mahajan(1980)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失败过程模型,他们认为,企业运营发生困难其原因绝非一朝一夕所致,企业生存是受内在与外在因素的相互影响。根据有关的实证分析,他们认为,错误的管理是导致运营困难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绩效指标(performance index )的恶化则是发生运营困难的征兆。

2.现金流量理论。学术界现在公认Blum(1974)是第一个为企业的失败预测研究建立理论框架的人,他的研究首次为企业失败的预测建立了一套理论基础,此后的学者在对变量的选取上,就无须盲目的测试各种比率的有效性。Blum所构建的“现金流量模型”,以现金流量为指导理论,

把企业看作为流动性资产的蓄水池(pool ),以流动性(liquidity)、 获利性(profitabili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三类指标来建立模型。他认为,公司债券到期未支付、进入破产程序、债权人同意减少负债时,就是企业失败。他在1974年的论文中研究了1954-1968年共115家经营失败与正常的企业,按照产业、员工数目、销售净额三项标准来配对,将财务比率的趋势与变异数纳入研究范围,作为变量。在其研究的12个变量中,有6个是变异性指标,包括趋势值、标准差、斜率等,其余的6个变量是传统财务比率。他的现金流量理论模型认为,如有下列情形发生,企业失败的机率将会增加:蓄水池(pool)的容量变小;流入量减少;流出量增加;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变异量增加;该企业所属的产业有逐渐趋于失败的倾向。根据这种理论,对企业生存的观察重点,就是要维持“蓄水池”流入与流出的某种比率。

二、关于企业失败原因的分析

所谓“企业失败原因”更科学的叫法应该是“影响企业失败的因素”,在企业失败研究中,很多因素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能够完全证明是因果关系,但在这里,为了符合大众习惯叫法,仍然称之为“企业失败原因”分析。

影响企业发生财务困境、企业危机并导致企业失败甚至破产的因素极为复杂,最近30多年来学术界对此研究具有一定造诣的有:Joel E.Ross & Michael J.Kami (1973)、John Argenti(1976)、占部都美(1963)、海伦·比尔(Helen Beare)。 对于企业失败原因的探讨当然有很大的争论,但是所有这些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大类:

1.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这里说的经营环境主要是针对总体经济环境而言,在很多的研究中我们都看到针对经济学上的景气循环,即衰退、萧条、复苏、繁荣,企业如果没有能力去面对这样的经济循环,包括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金融风暴,也包括最近全球经济出现萧条趋势,那么企业失败的可能性将会增大。

2.企业经营管理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最终表现为企业竞争力的高下,表现为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减,在企业的投资、经营战略、销售等等各个方面经营管理水平都影响了企业最终的生存与否。这是企业失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常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来反映,在构建企业失败预警模型过程中,大量运用了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分析。

3.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和内部的稽核制度,通过对会计、审计、绩效评估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设计,实现对企业资产浪费、盗窃和无效率使用的预防。

4.公司治理机制。现代企业理论告诉我们,采用何种公司治理机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最终的成败,如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解决偷懒和搭便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确是一门大学问。对企业失败原因的研究中很多论文都提到董事会构成和股东构成,公认它们和企业最终的成败有相当关系,有的文献甚至用这种关系构造出相应的预测模型,把这些关系用函数和变量来表示。

5.经济政策和国家法规的影响。由于企业并非生活在真空环境中,不论世界各国,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各个方面,进而影响到企业最终的生存与否。在已有的研究中,政府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政策、产业政策、证券监管政策以及破产相关法律法规是企业失败原因分析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失败预警研究的基本历史

从企业出现在经济舞台上的那一天开始,企业失败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就如同任何生物体一样,企业有生就有死, 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经济学的诞生时间并不长,只有200余年的历史,真正对企业科学管理的研究也只是从19世纪40 年代才开始,整个管理学本身还只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并一直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学问。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逐渐走入科学的轨道,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理论背景则是从百年之后的20世纪30年代起才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研究相当零碎、原始,通常只是简单描述性的。

(1)早期研究一般采取趋势分析方法, 考察企业在面临财务危机前,其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对企业评判的基本思想实际上早在中世纪随商业银行在欧洲的兴起就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

(2 )对破产公司不同特征的详细研究是美国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先进行的,大概是受到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崩市和随后持续多年的大萧条的影响。调查的结论是,破产企业的会计比率与未破产企业的迥然不同。包括爱德华·奥尔特曼在内的调查研究人员都利用这个基本前提,在依据公司财务报表核算的会计比率的基础上研究破产预测模型。

(3)Fitzpartrick(1932 )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是最早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他以19家公司作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和非破产两组,Fitzpartrick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两个比率。

(4)尽管Fitzpartrick研究的结果很不错,但一直到了三十多年后的1966年才有人沿着他的这条思路继续研究破产预测问题。Beaver(1966)使用由79对公司组成的样本,分别检验了反映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在公司破产前1—5年的预测能力,他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流/负债(在公司破产的前一年成功地判别了90%的破产公司)和净利润/总资产(在同一阶段的判别成功率是88 %)。 Beaver还发现越临近破产日,误判率越低。

(5)Altman于1968 年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他为33家破产公司选择了33家非破产配对公司,选用22个变量作为破产前1—5年的预测备选变量,根据误判率最小的原则,最终确定了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 其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当的好,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模型使用成本极低,而预测的效果在这样的成本收益比下就显得非常难得。多变量分析方法被大多数研究人员采用,成为一种主流方法。

(6)对传统方法的深化改进也不断进行,主要是加入各种相关变量,例如产业因素、经济周期、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会计师审查意见、现金流量因素等等,试图提高企业失败预测判别的准确率。Altman等人也于1977年提出了第二代模型:包含7个变量的ZETA模型。

(7)随着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及人工神经元网络、EDF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混沌理论、COX比例风险模型以及CUSUM模型等新方法和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到财务困境预测研究中。

四、国内对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

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属于起步阶段和初始阶段,研究中国的企业失败就比当代世界发达国家企业失败问题多了很多生动的素材。中国的企业除了遭遇发达市场经济企业遭遇的那些问题以外,还有很多经济转轨时期的独特问题,很多私营经济大规模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独特问题,很多中外合营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相互碰撞时产生的问题。国内对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预警管理研究。对中国企业进行预警管理研究比较早、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应该是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余廉教授,余廉教授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逆境管理——管理失误成因分析与企业滑坡对策研究”,1999年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企业预警管理丛书”一套共10本。

2.企业亏损问题研究。对中国企业亏损问题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房维中、吴家骏于1988年主持的规模较大、较系统的工业企业亏损调查研究课题,随后又由他们主编了由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工业企业亏损调查研究》一书。

关于对中国企业亏损问题的研究其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并且在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后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阶段性的高潮。

3.对中外合营企业稳定性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北京工业大学管理系韩福荣、徐艳梅等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稳定性与寿命周期研究”课题,他们于1997年将相关研究果以《合营企业稳定性与寿命周期》为题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4.关于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近十年来,关于民营企业失败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企业失败问题研究的热点,在经历了80年代对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批判和对私营企业运行机制的鼓吹后,中国的研究人员在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地认为研究中国民营企业失败问题可能更有深远意义。

5.关于企业失败预警模型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失败预警模型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现阶段还比较少,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于: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模型的研究、企业信用评级研究、银行贷款评价体系研究等方面。

总而言之,当代对企业失败问题研究充分借鉴了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分借鉴了统计科学和数学的新方法、新理论,并且这些研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对企业失败问题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而且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相关论文发表,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以定量分析为核心,很少有所谓定性分析。所以在科学性上就略显逊色。

标签:;  ;  ;  ;  ;  ;  

当代企业失败理论述评_预测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