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灿
长沙望城区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服务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普通护理服务)与观察组(45例,精细化护理服务)。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服务可改善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服务;脑卒中;吞咽障碍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ine care service on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45 cases,general nursing service)and 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meticulous nursing service).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quality of life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before nursing,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sco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after nursing were lower(P < 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nursing,two group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were improved after nursing(P < 0.05),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ine nursing care in th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adverse events.
脑卒中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很高,其中51%~73%的患者会发生吞咽障碍[1]。程度较轻的患者饮食、交流困难,程度较重的患者表现为营养不良或由于呼吸道被痰液堵塞失去生命[2]。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作用并不明显,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应用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本次研究将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应用精细化护理服务对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选患者与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并使用CT检查确诊,存在吞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中依从性较高,排除口腔或咽喉病变、免疫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恶性肿瘤、症状进行性加重患者。对照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52岁、78岁,平均(64.9±4.1)岁,脑出血、脑梗死、两组合并出现分别10例、29例、6例;观察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最小、最大年龄分别51岁、78岁,平均(64.8±4.0)岁,脑出血、脑梗死、两组合并出现分别9例、29例、7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例如脑细胞营养支持、对症护理、改善循环作用等。
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服务。
情绪调节。由于患者通常为突然发病,并且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日常生活能力减弱,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护理中加强对患者情绪的疏导与调节,并将疾病知识与预后能够达到的效果告知患者,提升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与自我防护能力,转变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
饮食干预。少食多餐,减少进餐速度,逐渐增加进食量,从2~3ml逐渐增加到10~15ml;将食物放置在合适的位置,通常为健侧的后部;在进食时适量饮水将咽喉部位残留的食物去除,并依靠饮水的刺激作用刺激吞咽反射,锻炼患者吞咽能力;告知患者反复吞咽食物,促进食物的充分进入。
训练吞咽功能。包括冰刺激咽喉部分、进行唇舌与面颊部分的力量训练、屏气与发音训练、、吸允训练、喉部抬高训练、呼吸训练,2~4次/d。
全部患者护理时间为30d。
1.3研究指标
(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依据为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分数为1~5分,分数越高,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
(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依据为生命质量指标(QL-Index),包括运动、日常活动、社会支持、健康意识、生命观五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不良事件。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3不良事件
观察组胃肠功能紊乱、吸入性肺炎、误吸各1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6.67%(3/45),对照组胃肠功能紊乱、吸入性肺炎、误吸分别4例、4例、2例,不良事件出现率为22.22%(10/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406,P=0.036)。
3.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延髓吞咽中枢被破坏,延髓麻醉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发生损伤导致假性延髓麻痹[3]。当前临床上并无特效治疗方式,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够自然恢复,但是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程度也不明显,并且为保证营养供应,患者需要长期留置胃管,给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精细化护理服务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上的优势;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种护理方式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观察组不良事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细化护理服务可减少不良事件。精细化护理即为对普通护理服务中的措施进行细化与精细处理,将患者需要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为其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情绪调节可为患者提供精细化心理服务,增强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训练吞咽功能可促进吞咽肉群运动,提升对外感觉器的兴奋性,避免咽下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依靠功能尚为正常的舌下、迷走神经等的反射,对中枢神经进行刺激,重新建立吞咽中枢功能,加快吞咽运动协调性的恢复速度,保证机体所需营养[5]。相较于普通护理服务,精细化护理服务更加注重患者切实需要,也更符合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服务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并在提升其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上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凌彩坚,苏善英,雷丽娟,等. 含服酸冰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J]. 护理学杂志,2015,30(17):14-15.
[2]彭达意,张国顺,任浩. 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结合社区康复模式对社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刊,2017,52(10):29-30.
[3]刘晓娟,修晓青,庞恒元,等.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7):979-980.
[4]赵殿兰,王强,孟萍萍,等. 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6):41-42.
[5]徐炜,郁敏杰,乐嘉宜,等. 穴位按摩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8):2246-2249.
论文作者:张田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精细化论文; 障碍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