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变迁与洋务运动(人民教育版,初中第三卷)_洋务运动论文

清朝政局变迁与洋务运动(人民教育版,初中第三卷)_洋务运动论文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人教版初中第三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洋务运动论文,政局论文,清朝论文,人教版论文,变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纲要〔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总理衙门的建立及其作用;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汉族官僚势力扩大的原因及状况;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及评价。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总理衙门的建立适应了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中国的外交和内政。

(2)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开始了她对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起来。

(3)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教学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用具〕投影器、《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表》、课堂练习表。

(二)教学手段

以碎步式启发教学为主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请同学们回忆: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对清政府来讲,外国的侵略可称为“外患”。此外,还有“内忧”。这“内忧”又是什么呢?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导入新课〕内忧外患并存,清政府是如何应付这种局面的?请学生阅读课文提示,从中找出答案。学生集体朗读后,老师强调:清政府没有垮下来的原因是,内靠汉族地主集团的拼命挣扎,外靠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极力支持。这种情况,必然导致清朝政局的变动。清朝的政局在这一时期究竟是怎么变的?洋务运动又是怎么回事?这节课就要讲到。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板书标题)

〔讲授新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局的变化首先表现在其官僚机构的变化上,这主要表现在总理衙门的建立上。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板书)

总理衙门的全称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课文第一段就是讲它的建立是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双方进行交涉的需要。这是一个专门办理同外国交涉的机构,是1861年建立的。由奕等担任办事大臣(同学们可参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图及“恭亲王奕”像,着重说明奕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

那么,总理衙门的建立究竟说明了什么呢?首先,总理衙门是应外国侵略者的要求而设立的,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它表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由以前的害怕、疑忌逐渐转变为讨好、依赖,来共同对付农民革命运动。其次,外国侵略者千方百计地干涉、操纵总理衙门的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的目的。因此,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外交和内政,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其后,随着外交事务的增多。为培养翻译人才,统治者设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是一所专门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的学校。以后,又在上海、广州等地开设类似的学校。同文馆的设立,对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指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一点的重点词、句,并指导学生划书。)

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局的变动还表现在它的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变化上,也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1861年(板书)

1.政变的背景及经过(板书)

1861年,咸丰帝病死在承德,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因于皇子年幼,咸丰帝遗诏要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这样,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掌握了朝中的实权。皇太后和皇太子载淳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只尊为皇太后,即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她们没有实权。(请学生看课本57页下面一段,了解慈禧太后为什么又称西太后。)慈禧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想控制朝政,提出要由太后垂帘听政。(引导学生看注释①,了解“垂帘听政”的含义。)慈禧太后的提议遭到八大臣的反对,为了争权夺利。实现自己掌权的野心,慈禧太后决定联合恭亲王奕发动宫廷政变。(政变经过请学生阅读)结果政变成功了。八大臣或被处死或被革职。慈禧太后宣布垂帘听政,任命奕为议政王,改组军机处,定年号为“同治”(引导学生看注释③,了解“同治”乃取“两宫太后临朝而治”之意),但由于慈安太后生性软弱,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权实际落入慈禧一人手中,“同治”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让学生看课文中“慈禧太后”像,告诉学生: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只有二十六岁,这幅像和当时的慈禧是较为接近的。随后引导学生看图画:故宫养心殿东暖阁。指出此处就是当年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并作恰当解释。)

2.政变的影响(板书)

慈禧太后通过发动政变,结束了咸丰帝临终前所安排的八大臣辅政的局面。从此,慈禧太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传说叶赫那拉氏与爱新觉罗氏有世仇,叶赫那拉氏被打败后,誓言就算家族中只剩一个女人,也要向爱新觉罗报仇。最后,慈禧执政就使这一誓言变成了现实。这个故事不一定可信,但它最低限度可以说明了满洲贵族的衰落。

慈禧掌权以后,面对着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对外她加紧联合外国势力“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让学生回忆前面所学过的太平天国运动,正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的)。对内只能倚重汉族地主官僚了。因而这一时期汉族官僚的势力迅速扩大。

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板书)

大家回忆一下,在天京保卫战中,围攻太平军的主要是哪些军队?其首领又是谁?(曾国藩、左宗棠为首的湘军以及李鸿章的淮军)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朝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八旗兵和绿营军因腐败坠落而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由满洲八旗精锐部队组成的江南、江北大营相继被太平军在天京保卫战中歼灭了,进一步表明了满清军队的腐败无能。1853年,当太平军沿江南而下直逼南京时,咸丰帝束手无策,在朝堂上与群臣相对而泣。而恰在此时,却有一批地位不算高又极端仇视农民的汉族地主出来办团练,组织反革命武装,逐渐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为首的正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后来的事实证明,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就不得不改变过去那种不敢对汉族官员委以重任的惯例。于是,从咸丰帝起,经奕到慈禧太后,开始倚重汉族官僚地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相继受重用。可见,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是清朝政局变动的又一个表现。

当时,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除了用以上三方面的政局变动来维护统治外,还通过办洋务来巩固国家机器。这洋务运动又是怎么一回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四、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板书)

首先,我们看洋务运动是在什么形势下掀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一方面有太平军的威胁;另外一方面是洋人侵略势力的渗透,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呢?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由此出现了盲目排外的顽固派与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派两大派别。

1.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形成(板书)

顽固派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保守的一派,他们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却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国事务,自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死抱住一切旧的条例不放,反对一切变革。

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两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要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区别仅在于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上。

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只能依靠拥有实力、并且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支持洋务派,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掀起了标榜“自强求富”、兴办“洋务企业”的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那么,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

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板书)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大家也许知道,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意思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这里将“制夷”改为“自强”,两字之差,矛头所指则大不相同。所谓“自强”,不过是镇压人民的代名词罢了。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究竟办了哪些企业呢?

3.洋务运动的内容(板书)

①前期:开办军事工业——“自强”

清政府曾将洋务运动自诩为“自强新政”或“同(治)光(绪)新政”。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打出“自强”的旗号,其目的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可以剿发(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亦即镇压农民革命,维护清朝的统治。所谓“自强”。说穿了就是要强化统治力量。以镇压人民反抗,而不是用来对付外国侵略势力。

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企业有哪些?

(在投影幕上打出《洋务派创办的工矿企业表》,请学生翻到课本64页下。)

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办了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开创的第一个兵工厂。

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指导学生看课文中“江南制造总局机器房”图画,并适当解释。)江南制造总局有二千多工人,主要制造枪炮子弹等军用品,也能制造轮船。现在的上海江南制造厂就是由这个企业发展来的。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马尾成立的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一个船舶制造厂。它能够制造排水量为2200吨的巡海快船。

(副板书——曾国藩: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指导学生将知识点划在书上。)

此外,1867年,满族贵族崇厚在天津开办的天津机器局也是较为重要的军事工业企业。

②后期:主要是开办民用工业——“求富”(板书)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洋务派为什么要开办民用工业呢?因为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仍然属于封建性的官办工业,与封建时代的官营手工业的区别仅在于采用了新式技术。企业由国家调拨资金,由封建官僚控制,生产不计成本,不讲效率,加上贪污现象严重,同时,这些军事工业对外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从购买设备、安装运转、生产制造都依赖外国,而引进的技术,大多在西方已经过时,并不先进。如英国人马格里督办金陵机器局,所造大炮于1875年运往大沽炮台,一试便炸,成为一堆废铁。这样就造成了耗资多而收效微、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洋务派效仿西方办民用工业以获取利润,辅助军用工业。

(继续引导学生看《洋务派创办的工矿企业表》)

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商局。1877年。他又在唐山办了开平煤矿。

(副板书——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在办民用工业过程中,两广总督张之洞十分活跃。1888年,他在广州办了织布官局,也叫湖北织造局。这个织造局规模较大,能生产各种棉布。据说这个厂开工以后,在汉江地区和洋人竞争,竟使这一地区每年进口的洋布减少了10万多匹。

1890年,张之洞又在湖北筹建了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厂。(指导学生看插图)

(副板书——张之洞:(广州)织布官局,湖北织造局、汉阳铁厂。)

此外,洋务派还筹办了新式学堂,最著名的是张之洞的两湖书院;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洋务运动在中国搞了三十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运动呢?

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启发学生谈自己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在学生谈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的产物。洋务派开办洋务并不是真正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改善人民的生活。其目的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人民革命运动。至于对外,他们早就被洋人的船坚炮利吓破了胆,“自强”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招牌。洋务派办的工厂,技术上依赖洋人,得到的多是一些过时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这样跟在外国人屁股后面爬永远落后,又怎么能强起来呢?

说到“求富”。洋务派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事人独断专行。挥霍、浪费、贪污样样干。当时有“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享用不尽”的说法。洋务派的“求富”,最终是肥了自己,损了国家。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不会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同时,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外,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汉江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了10多万匹。

同学们还可翻到课本175页,看书中的大事年表,找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它是和资本主义的入侵相继而来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也跟洋务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展,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引导学生看课本,找到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的一段,阅读课文并划书。)

〔课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清朝政局的变动——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以及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和评价,请同学们掌握好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注意划线的部分。

〔复习巩固〕用投影仪打出本课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清朝政局变迁与洋务运动(人民教育版,初中第三卷)_洋务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