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论文_康小燕 袁玉芳 汪卫萍

康小燕 袁玉芳 汪卫萍( 湖北省十堰市西苑医院 4 4 2 0 0 4 )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4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内容包括理疗、体位疗法、腰围制动等方法。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 O A)评价患者治疗前后10 天腰椎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康复护理 腰椎功能【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f lumbar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60 patients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cluding physiotherapy, postural therapy, waistline brake meth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by Japan Society scoring system (JO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patients with 10 lumbar function evalua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function improved, comparison of (p<0.05)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acute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f lumbar function.【keywor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f lumba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041-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以20-50 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1]。急性期护理原则是首先要绝对卧床休息1 周左右,卧硬板床,,患者应仰卧,可以在腰部垫一软垫,以维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缓解神经根受压。绝对卧床一周后,可逐渐下床,并可以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但是起床后要用皮制腰围固定腰部起到保护作用,半年之内不要做任何曲腰动作,也不要从事过度体力劳动,更不要剧烈运动。本科室自2009 年3 月-2013 年7 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 年3 月-2013 年7 月选择在本院康复科住院部住院的患者40例。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在20-50 岁,发病3-5 天;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分4-8 分;行住院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以及其它系统疾病患者;腰椎结核、骨折、带状疱疹、感染性炎症等疾病患者;月经期妇女、腹部有金属、出血倾向、妊娠期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等患者。其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在20-38 岁,平均(30.55±7.28);病程1-3 天,中位数是1.66 天。

1.2 方法1.2.1 体位疗法 急性期应采取平卧位,向患者说明各种体位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平卧时压力最低。平卧的目的是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突出物回纳,同时在腰部和膝下垫小软枕使肌肉放松,腰部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无菌炎症消退减轻疼痛。下床大小便时,先健侧卧位用手臂支撑帮助起身,使躯干整体移动,尽量减少腰部屈曲、侧转等动作。切忌在床上坐起大小便,因为此时腰部过度前屈腰椎间盘更易后突。

1.2.2 正确使用腰围 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程度选择合适的腰围,并示范使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用内置钢条支撑的弹力腰围固定,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限制腰椎运动,减轻腰背部肌肉的劳损,促进椎间盘局部休息,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改善椎间隙内的压力,这期间尽量减少运动,尤其不要弯腰、旋转的动作,更要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告知患者经过长时间卧床后应配戴腰围下床,以保持和巩固疗效,整个使用时间以3-6 周为适宜,不宜超过3 个月,患者在睡眠和休息时应摘下腰围,腰部不痛或轻度疼痛时也可适当摘下腰围一段时间。

避免长时间使用腰围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或引发邻近部位的疲劳性损伤。患者在使用腰围期间,要每天进行腰背肌锻炼,促进恢复。

1.2.3 注意腰间保暖 防止腰部受寒受湿而致疼痛加重,避免着凉和贪食生冷食物,导致感冒后出现咳嗽和打喷嚏,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

1.2.4 理疗 早期采用热疗及电刺激疗法、超短波、中高低频、针灸、红外线、推拿等理疗手段,均有促进炎症消退、吸收、缓解疼痛的作用;急性期以无热量为主,中频电疗时电流强度根据个人耐受力,热量稍低,并注意观察接触电极处皮肤的反应,有无接触性皮炎。对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患者勿用理疗。

1.3 效果观察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 O A)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天进行腰椎功能评定。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 治疗前评分)] 乘以100%,改善率达100% 为治愈,>60% 为显效,25%-60% 为有效,<25% 为无效。有效率= 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患者JOP评分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果2.1 40 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8 例,好转27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87.5%。

2.2 治疗前后患者JOP 评分比较见表1. 从表1 可见,治疗后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前后患者JOP 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运动系统疾病,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急性期局部由于神经根受压、炎症及水肿,不恰当的活动、转移或保养不当都可能造成疾病加重,因此体位疗法特别重要。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最高,站位居中,平卧位最低[3],因此我们指导患者在急性期尽可能平卧。如患者不能接受长时间的平卧位,可适当以站位与卧位交替,避免坐位,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有利于缓解症状。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多伴有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和粘连,理疗可直接作用到腰部肌肉的深层,并使血液循环加快,加快渗出液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减轻炎性水肿,调整和改善椎体间的受力关系及腰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压迫关系,达到消炎止痛和组织修复的目的。应用腰围的目的是限制腰椎的活动,防止腰部脊髓或神经进一步损伤。本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腰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J O P 评分比较,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为87.5 %,结果说明康复护理可改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

4 结论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40 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体会到,急性发作期采取平卧位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腰部疼痛;理疗可以达到消炎止痛和组织修复的目的;腰围的应用可防止腰部脊髓或神经进一步损伤。总上所述,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1] 曹维新,李乐之,于布为等;外科护理学第三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2] 余维豪,霍建介绍一种腰椎功能评定方法[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14-215[3] 南登昆 .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3-287

论文作者:康小燕 袁玉芳 汪卫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康复护理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论文_康小燕 袁玉芳 汪卫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