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58例临床观察论文_于海霞

于海霞

巴彦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18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有小儿川崎病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9例患者,对其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0g.Kg-1.d-1,连用2d)加阿斯匹林(ASA)治疗;对照组也有29例患者,对其进行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法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3.10%,无效率仅为6.89%,而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了72.41%,无效率为27.59%。同时结果还发现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治疗较单一阿司匹林疗效显著(P<0.05),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发生概率低。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能有效防治冠状动脉损害,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基本疗效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又称为川崎病,其属于一种主要累及小儿全身血管的一类疾病。川崎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肌性动脉或小血管,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等[1]。该疾病在病发时对生命产生很大的威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后果非常严重,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约有15%~30%会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甚至可致猝死[2]。有学者研究发现[3],对小儿川崎病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抑制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概率和缩短病发的时间。因此,本研究选取患有小儿川崎病患儿58例,对其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并将治疗结果与同期采用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进行比较,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是选用在2014年2月1日至5月1日期间,在我院儿科就诊并且被诊断为小儿川崎病的患儿 58例。确诊后的58例患儿均有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对这个58例患儿随机行性的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即观察组有患儿29例,对照组有患儿29例。对照组的29例患儿进行的是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观察组的29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如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有15例,女性有14例,年龄范围在5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为3.4±0.3岁。观察组中有男性13 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5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为 3.2±0.2岁。由此可见,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身体状况、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这58例患儿定期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血沉定检查,所有的患者检查的时间和指标均要一致。对照组患者进行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阿斯匹林40mg/(kg?d),每天口服2次,服用至热退后,在改为20 mg/(kg?d)进行口服,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一般一个疗程为3个月。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总量为2 g/kg,进行2d平均使用。丙种球蛋白疗程2d,阿司匹林疗程也为3个月。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疗效标准与判断

观察和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治疗效果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的具体临床表现是患儿的各项症状、体征改善达到75.00%以上;而有效为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达到30.00%或者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未达到30.00%。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具体的概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一个疗程即3个月后后,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观察组有效率达到了93.10%,无效率仅为6.89%,而对照组的有效率达到了72.41%,无效率为2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心电图比较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电图和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的情况,结果发现观察组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由27.58%降至3.45%,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由20.69%降至6.89%。换而言之,就是在观察组中有8例是异常的患儿,通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一周后后,有7例恢复了正常。在观察组中有6例冠状动脉损伤的情况,在治疗一周后,仅有2异常。而在对照组 7 例,治疗1周后,仅有1例恢复正常,其治愈率仅为14.28%。冠脉扩张试验组3例,治疗2周后,患儿动脉均回缩。由此可见,进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的疗效要比对照组的疗效好很多。

3.结论

川崎病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该病主要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以及手足硬性水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本病的发病时间和症状可以将本病分成 4 个期,分别是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和慢性期。在患病急性期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当患儿发生心血管损害时,会有心电图异常的改变,通过常规对症和营养心肌的治疗可以有部分患儿有所好转,但是治疗总体效果不乐观。因此近些年在如何治疗该种疾病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得出了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和丙种球蛋白两类,并且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临床效果。尤其是丙种球蛋白引起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是阻断了引起血管损伤的免疫效应,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点是提供高浓度特异性抗体;第二点是抑制B细胞多克隆活化;第三点是抑制T细胞活化;第四点是降低细胞因子的产生率等;第五点是可逆转川崎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延迟,即促进淋巴细胞凋亡的发生。

本研究将研究的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29例小儿川崎病患儿均在急性期内应用IVIG和ASA联合治疗,相较于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比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较好,热程明显缩短,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和CAA的机率明显降低,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综上所述,大剂量静脉注射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良好,明显好于单纯常规治疗,建议临床广泛应用此法治疗小儿川崎病。

参考文献:

[1]杨彩云,吴明昌,王慧欣,等.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48例疗效观察[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6(1):128-131.

[2]何俊峰.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8):182-186.

[3]陈婧,马彬,林丽星,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8):638-643.

论文作者:于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58例临床观察论文_于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