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论文

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

●秦人

在北京工作的表弟,是姑姑心头最大的牵挂。

有一次,我去姑姑家,发现她正在手机上查看北京天气,于是便问她:“查这个有用吗?这里离北京那么远,即使下雨也不能给他送把伞呀?”

凝聚产生力量,自2014年这一模式提出以来,三明市现已有泰宁、清流、沙县、大田、尤溪、明溪、三元、宁化、永安等县(市区)在推进“多村捆绑”项目。

姑姑笑了,她说这些年都习惯了,表弟在哪里,她就喜欢查哪里的天气。还说有时候他打电话来,她会叮嘱他,降温了,要及时加衣,哪几天要下雨,上班时记得带伞。

据我所知,表弟做IT行业,工作很忙,再加上他情商并不高,一年到头打回家的电话次数屈指可数。

通过对大学生获取商品信息途径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以朋友推荐、社交媒体广告、电商和厂商推送、电视广告、明星网红推荐等7种方式获取商品信息,其中大学生获取商品信息最信赖朋友推荐,社交媒体广告是大学生获取商品信息的第一媒介信息源占45.1%,其次为电商和厂商推送占37.8%。

我惊讶极了,没想到姑姑的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3年。是不是每个母亲都会关注孩子们走过的城市,关注孩子们走过的每一步?

姑姑看天气预报能派上的用场,估计也不大。但姑姑依旧饶有兴趣地告诉我这些年来,她都关注过哪些城市:“他在重庆读大学时,我还没有手机,只好天天盯着电视看重庆的天气预报;后来他在西安读研,我又开始关注西安的天气;再后来他在北京读博士,这些年,我就一直关注北京的空气质量,雾霾情况。算一下,都13年了。”

我拿出手机,点开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一条一条地让她看。

想起前不久,我的一个好友带着一家四口去了西藏自驾游,她的母亲拎了些礼物过来看我,一番寒暄之后,老人家不好意思地开了口,她说:“你看看手机,看我儿子微信里都发了些什么,看看他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高原反应?”我说:“您给他打电话一问就清楚了呀。”她说:“打电话怕他在开车,会不安全,听说他每到哪里就在手机上发一个‘说说’。”她不知道“说说”是啥,猜想我肯定知道,于是就提了大包小包过来,想让我给她讲解一下。

不是,几年吧。具体几年我也不清楚。不知道什么原因,人家送给我母亲养了几年,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要了回去。我母亲这十几年一直想和人家搭上亲戚,可人家压根儿就不愿认咱这个穷亲戚。去问中间人,人家推说失去联系了。我母亲不死心,就曲曲折折打听来消息,说她好像在上海当律师。

老人用的还是老人机,开不了微信,隔三岔五,她就跑过来看我手机上的微信朋友圈,直到我好友安全返回。老人还说:“千万别把这事告诉孩子,我怕他会笑话我。”哪知道当我把这件事告诉好友之后,好友立马就痛哭失声。他说母亲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走路就痛,虽然我家离他家就5公里的路程,但要转两趟车。我听后也沉默了,感动于母亲浓烈而深沉的爱。

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那地图上只有孩子走过的每一步。

(苦乐年华摘自《辽沈晚报》2019年7月3日)

标签:;  ;  

每个母亲都有一张地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