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方法的实施效果论文_陈远珍

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方法的实施效果论文_陈远珍

陈远珍

(雅安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方法的实施情况。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组建QCC小组,剖析手术病例的标本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改进前后的情况。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对策实施后,标本的总缺陷率由原来的1.3%下降到0.2%。工作效益有很大的提高,时间节省约0.79分钟,节省率高达36.97%;其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节省约3.92元,节省率为20.89%。对圈员调查发现,其个人的荣誉感、责任心、表达能力、工作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方法对于病理的标本管理非常有效,不仅降低了标本的缺陷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效果卓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病理标本;安全管理;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306-02

QCC即品管圈,指由若干个工作性质类似、差不多或者是互补的人们自由组合成的一个圈,经过团体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并遵照相应的规则,灵活、科学的使用统计工具和品管方式,以便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管理、文化等方面的课题和所面临的问题。我院于2012年2月组建QCC小组,剖析手术病例的标本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5例,均为2012年2月我院组建的QCC小组的病理标本,对其予以品管圈方法进行病理安全管理。

1.2 方法

QCC的活动主要是:构成品管圈、举行圈会、确定主题和把握问题点、拟定活动计划、控制现状、分析要因、制定目标、制定对策、执行与评估对策、效果确认、拟定标准化方法和不间断的改良方案,统计时经常使用的是柏拉图、因果关联分析图、鱼骨图、雷达图及冰山图等工具[1]。

1.2.1初期工作 手术室中以高年资护士为主,自主构成圈。通过投票的方式推选出圈长,负责组织这个圈的所有活动及方案的筹划,圈员要执行自己的职责和实施所负责项目。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职责,主要负责辅导圈中各成员。在首会前各圈员发挥想象力提出了若干个有寓意的圈名。开会时通过投票方式选定了“征雁”,圈徽的图案确定为展翅翱翔的大雁,其寓意是圈员要同心协力、通力合作,不断征服困难攀登高峰。另外,依据具体的活动,手术结束后、下班后需要占用一些时间在手术科内的休息室里开会、培训QCC的内容,并且要建立一个QQ群以便圈员的相互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中期工作 (1)选定主题,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列出,这样有助于减少手术标本管理的缺陷出现率;(2)计划的制定,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活动的步骤,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3)对现状及其要素进行分析,现状全部了解后,找到标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选择头脑风暴法对其所涉及环节中的方法、事物和人员进行分析;(4)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目标值=现状值-(圈员能力×改善重点×现状值),改善重点就是在现状把握过程中改善特性累计的百分比,圈员能力是经所有圈员共同拟定的,经计算发现,因为容器选择欠妥当而引发的缺陷目标值为11例,因为无人管理所致的缺陷目标值为6例,由于标本管理中人员的缺乏责任心而引发的缺陷目标值为3例;(5)制定对策,以5W1H原则(六何分析法)和80/20 法则(二八定律)为方法制定周密的应对措施:一、将原来重复使用的容器改为一次性透明专用的标本管理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节省物力人力成本。二、改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这样能够减少因为甲醛气体泄露所引发的环境污染。三、病理标本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和清洁,这样可保证标本能够被安全的送检。四、强化标本管理员的素质,修正管理制度,重组管理流程;(6)对策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若中途出现问题,那么要马上进行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确保对策的顺利实施;(7)对策评估,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的效果,即无形成果和有形成果。进步率=(改进前数据-改进后数据)/改进前数据×100%,目标达成率=(改进前数据-改进后数据)/(目标值-改进前数据)×100%[2]。计算结果发现,由于容器选择欠妥引发缺陷的进步率为73.4%,目标达成率为250.5%;由于缺乏人员管理引发缺陷的进步率为73.7%,目标达成率为136.9%;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引发缺陷的进步率为91.6%,目标达成率为274.9%。

1.2.3后续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与改进,为了保持成果,需要把改进后的操作方式标准化,将相关标本管理规章进行修订,例如圈员明晰自己的责任和权利,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来确保成效,病理标本的核对步骤,重组病理标本的送检步骤,按期对手术病理的送检情形进行核查与追踪,清楚存在的问题并了解新发现的问题,制定出动态的修整改进的计划,制度与流程要不断的改进以达到管理的规范化,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以此来达到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的目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经过有针对性的对策实施后,标本的总缺陷率由原来的1.3%下降到0.2%。经x2检验,标本管理的缺陷比较:容器选择欠妥x2=15.13,管理人员缺乏x2=7.37,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x2=10.4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工作效益有很大的提高,时间节省约0.79分钟,节省率高达36.97%;其经济效益也有一定的提高,节省约3.92元,节省率为20.89%。

2.2 无形成果

经过对圈员调查发现,其个人的荣誉感、责任心、表达能力、工作热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讨论

在手术室的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确保其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诊断中的第一诊断,即金标准。对于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已有的问题,品管圈小组分析时利用科学的方式,寻找到问题的成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具体实践后进行了效果的确认与评估,使手术室标本管理总体缺陷率由活动前的1.2%降到活动后的0.2%。这次活动虽然取得了的成功,但是仍没有达到零缺陷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圈员继续努力奋斗。通过这次活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医院节省了开支,可谓是效果良好。品管圈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圈内各成员的合作意识,使护理工作的管理由传统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激发了护理人员自愿主动积极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活动中每个圈员都被赋予相应的职责与权力,特别是现状分析阶段,具体分析时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分析法寻找活动前标本管理缺陷的成因、从不会绘图到熟练绘制各种图,都充分使圈员体现了个人价值,享受了成就与满足[3]。通过本次活动既激发了圈员的积极性,还提升了其自主学习与整体合作意识,达到了挖掘护理人员的创新、科研思维与策划等能力的目标,为今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 赖丽真,杨静芳,林娴.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10,31(17):2758-2760.

[3] 闫军.手术标本的管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6):101.

论文作者:陈远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  ;  ;  ;  ;  ;  ;  ;  

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品管圈方法的实施效果论文_陈远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