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_闵逸文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_闵逸文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渭南分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种类较多,各有其优点和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逐步完善修复技术。具体在选择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时,应重点参考重金属污染物性质、土壤条件以及污染程度、预期修复目标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活期组合,达到扬长补短,提升修复效果。

关键词:土壤治理;重金属污染;现状;对策

引言

土壤污染固然有着可迁移、难降解、毒性强和难治理等诸多方面的特点,甚至在之后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饮用水的使用安全。但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本身具有很高的累加性和复杂性,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改善。所以在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尤其要从限制污染的源头着手,并不断在治理的过程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采用合适的治理方法。

1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通过参照大量采样统计数据以及调查研究的文献,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锌、砷、锰、镍、铜、汞、钴等金属元素污染。欧洲一些地区土壤中镉、锌、铅、锰、砷等重金属的含量也超出了正常范围。美国一些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的重金属种类也较多,有镉、砷、砷、铅等,如今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工业、农业大国,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比较复杂,其中包括镉、锌、铅、锰、砷等重金属的污染。由于我国在发展前期阶段没有重视环境问题,多数地区采用了污水灌溉而无人管理,我国农耕地大多出现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导致很多耕地无法使用。据统计,到2016年为止,我国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已经达到上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遭受重金属污染后的土壤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并且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检测,直至土壤作物的各项重金属含量达标后才可继续使用。土壤污染至少导致粮食每年减产多达10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200多亿元。

2土壤修复技术

2.1常见治理方法

相关于土壤修复技术,其常见的治理方法有两类:第一类便是通过改变其状态来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第二类便是直接将中的重金属直接去除。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状态,使其从活性态变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物理和物理化学方法是热解吸,电化学和提取方法。加热方法可以将重金属从被污染的土地中析出。如果重金属在被污染的土地中污染程度不高,渗透程度不强的化适合用电化学方法来除去。

2.2工程物理化学法

其主要是通过物理以及化学方法的结合,进行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治理。在被污染的前期,因为其受污染的程度严重,因此这个方法很为实用。主要方法有:土法,冲洗复合法,电化学法等等。对重污染,当然物理化学法主要适用处理的还是小范围的重金属土壤污染状况。假如遇见被污染的很严重或者面积比较大的土地的时候,那将会消耗非常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处理,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土壤机构和土壤的肥力都会因此受到巨大的破坏。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科学合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最为实用,其优点也是很为明显的,不仅仅效果显著、成本低等等优点,并且关于操作管理也是极为便捷的,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技术。

2.4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方法主要是因地制宜、从管理体系入手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控制。选择化肥意味着选择能够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而不影响土壤施肥的肥料。选择作物品种意味着选择在污染重金属的土壤中不生长到食物链中的抗污染植物和植物。其优点和缺点也是很为突出的,虽然其操作便捷、成本较低,但是其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很低的,周期也很长。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建议

3.1统一思想认识

农产品产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产品产地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当前重金属污染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关乎民生的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好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工作要将思想认识提高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上来,深刻领会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挖掘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内涵。

3.2全面开展普查

以土壤和农产品中镉、砷、铬、汞和铅等重金属为监测对象,按照代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采集分析化验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合理划定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区,评定重金属污染等级,全面掌握重金属污染现状,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相关性,掌握污染胁迫因素,开展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危害及风险评估,为土壤重金属的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3.3开展动态监测

建立健全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监测体系,建立健全重金属检测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员保障;建立动态监测制度,定期对工矿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土壤和农产品等重金属污染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重金属污染变化动态。

3.4加强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单一的修复技术的应用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全面掌握重金属污染特点和胁迫因素的基础上,以植物修复为主,辅以化学、微生物及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加强修复综合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深入挖掘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深度和广度,突出技术研究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做到既能达到修复治理的目的,又能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国内外发现的高富集植物品种有500多种,但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很少,主要原因是后续管理跟不上,因此,在植物修复技术研究方面重点加强高富集植物品种后续利用管理研究。例如,在蚕桑修复技术研究方面,在研究蚕桑的修复效果基础上,可加强低吸收、低积累蚕桑品种的筛选。日本利用烟草开展植物修复并利用烟草进行生物质发电等经验也值得学习和借鉴。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特点,其危害主要是通过植物表现出来的,因此,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研究要将研究领域延伸到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领域,加强低吸收、低积累农产品品种的筛选和选育工作,加强大面积推广应用,达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重金属污染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地方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而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因此,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必须采用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应加强实用农艺修复措施和改良剂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5加大投入保障

重金属污染是长期污染造成的,其修复治理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重金属污染涉及面广、污染范围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土壤治理立法工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束语

中国的飞速发展是以环境作为代价的后果,金属污染更是十分严重。金属污染土壤,也是间接的在危害我们的生命。治理重金属所污染的土壤也就是在解救我们人类自己,本文针对于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进行了相关的探讨研究,并且针对于其技术的优劣也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对于我国未来的土壤污染治理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志良,仇荣亮,张景书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J].环境保护,2012(6):21-23.

[2]陈婧,王博,郭昱言等.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6-67.

[3]刘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7):55-56.

论文作者:闵逸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_闵逸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