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溶栓与抗凝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价论文_卢绍蓉

卢绍蓉,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摘要:目的 探究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溶栓与抗凝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2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通过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和右心功能状态。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右心功能状态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77%、15.3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次大面积肺栓塞通过溶栓、抗凝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抗凝疗法;临床效果

肺血栓栓塞症(PTE),属于肺循环病症,这类病症的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急性PTE能够分成:次大面积PTE、非大面积PTE[1]。小面积PTE,实行抗凝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不需实行溶栓。而大面积PTE首选溶栓疗法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死情况,但是次大面积PTE经溶栓治疗,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2例次大面积PTE患者,观察、比较其通过溶栓、抗凝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2例次大面积PTE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标准、CT肺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次大面积PTE[2]。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男、女各14例、12例;年龄范围48~62岁,平均(55.6±4.1)。对照组男、女各16例、10例;年龄范围48~60岁,平均(54.4±3.8)。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保持充足的时间休息,并对心率、血压和心电图、呼吸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对照组通过肝素钙、华法林抗凝疗法治疗。取0.4mL的低分子肝素钙(生产厂家: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于Q12h实行皮下注射治疗,每日口服华法林(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641),初始剂量每日2.5mg,和低分子甘肃高重叠使用5d。

1.2.2观察组通过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实行溶栓前,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主要的目的为预防溶栓所致血栓脱落进展性PTE。取rt-PA50mg,经50mL的溶剂溶解后,通过微量泵通过每小时25mL的速度,实行静脉泵入处理。待完成溶栓治疗60min后,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0s。这时,可通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华法林实行抗凝疗法治疗,且低分子肝素钙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方法同对照组。

出院后,两组第1个月,1w随访以此,每次对凝血功能和血气实行分析,结合患者的病情,将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实行合理的调整。然后,每个月随访一次,出院后连续服用华法林0.5年,实行超声心动图的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和右心功能变化。

1.4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呼吸困难和右心衰等症状得以显著改善,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溶解。

有效:呼吸困难、右心衰等症状获得一定的缓解,同时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有所改善。

无效:呼吸困难及右心衰等症状无显著变化,或是更加严重,CTPA显示肺动脉血栓没有溶解。

1.5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9.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X?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n(%)]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溶栓过程均有一定程度输液处出血症状,经压迫后得以好转,没有发生出血现象,咯血、肉眼血尿、便潜血阳性、牙龈出血各3例、2例、1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77%(8/26);对照组中,咯血、肉眼血尿、便潜血阳性、牙龈出血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4/2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右心功能变化的对比

治疗后,两组右心室内径、肺动脉压、三尖瓣重度返流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n,(±s)]

3讨论

急性大面积PTE治疗,主要以溶栓为主,应将血流阻塞及早改善,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得右心后负荷下降,这也是降低PTE病死率的主要方法。当前,次大面积实行溶栓治疗,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相关的次大面积PTE溶栓试验结果表明,其不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是溶栓、抗凝疗法联合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相关研究认为[3],溶栓能够使得出血风险加大,同时溶栓治疗能够使得部分静脉血栓发生脱落情况,进而发生进展性PTE,不建议次大面积PTE通过常规溶栓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右心功能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与国外的相关报道基本一致[4]。可见,溶栓和抗凝疗法联合治疗,能在较短的时间恢复患者的肺循环灌注情况,使得右心后负荷能够显著得以控制。改善患者右心功能的同时,可控制病死率,避免栓塞情况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少部分患者会演变成慢性肺动脉高血压,或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而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均受到影响。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行压迫止血后得好转,可见溶栓、抗凝疗法联合治疗,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是能够被患者所接受。对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来讲,应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实行溶栓治疗,以此确保治疗的安全。

总而言之,次大面积PTE经溶栓、抗凝疗法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右心功能,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建国.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采用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的临床体会[J].当代医学,2015(24):62—63.

[2]李小凤.溶栓联合抗凝疗法治疗老年次大面积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8—59.

[3]白黎峰.溶栓结合抗凝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的疗效及对血液及纤溶系统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50—152.

[4]刘丽平,李建宏,许庆.基层医院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及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7):953—954.

论文作者:卢绍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溶栓与抗凝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价论文_卢绍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