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中钻井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华北油田论文

资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华北油田钻井行业发展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北论文,资产重组论文,油田论文,行业发展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是油气田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首要问题,调整的原则和任务是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在继续大力加强油气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促进非油气产业的兴起,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既安置分流人员,又增加经济总量。本文谨对华北油田资产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钻井行业发展对策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华北油田钻井行业概观

1976年1月, 国务院批准在冀中平原上展开规模宏大的石油大会战,1976年3月,华北油田诞生。从1976年初起,来自大庆、大港、 吉林、四川、长庆、胜利的钻井队伍及其它人员,相继加入到华北油田会战队伍的行列。不容讳言,华北油田及其钻井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指令操作的产物。历史不容否认,华北油田的形成、发展为壮大我国石油工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曾起过重大作用,由表1数字即可见这一事实。

表1 华北油田部分年份的原油产量及其比重统计

年份1976 1977 1978 1989 1980 1981 1982

1983

产量(万吨)

597 1230 1723 1733 1603

1222

1136

1055

占全国总产量

(%) 6.8 13.1 16.6 16.3 15.1

12.1

11.1

9.9

年份1984

1985

产量(万吨) 1020

1031

占全国总产量(%) 8.98.3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是:我国石油工业以“会战”的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留给华北油田及其钻井行业的是一个逆自然资源采掘业发展规律的资源配置结果。

二、华北油田钻井行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油田企业也逐步走向了市场。根据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1998年7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四跨”大型企业集团的重大举措,也是对我国石油工业、石化工业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就一般而言,企业集团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一是集团核心,即具有母公司性质的集团公司;二是紧密层,由集团公司控股的子公司组成;三是半紧密层,由集团公司参股的企业组成;四是松散层,由承认集团章程、与集团公司具有互惠性、稳定性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组成。作为集团核心的集团公司,必须具有法人地位,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子公司,必须具有投资中心的功能。华北油田处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紧密层的控股子公司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适应中国石油工业、石化工业宏观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子公司的华北油田深化改革也是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现其结构调整,达到四跨要求,壮大整体实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控制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也即华北油田应按照“油公司”模式,进一步进行其结构调整、产权重组、机制重建、资产整合,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但是,我们必须正视,曾被誉为油田的“龙头老大”,为油田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钻井行业,将面临相当严峻的形势。

1.钻井行业内部条件分析。按照油公司模式,处于油田集团公司紧密层的钻井公司应是能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分析企业内部条件,重点是分析其素质与活力。所谓企业的素质是构成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企业素质是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企业素质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技术素质、企业的管理素质和企业的人员素质上。劳动手段——企业的设备、工具、工装及工艺水平是企业技术素质的重要表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注重外延、轻视内涵扩大再生产,注重新建项目、忽视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华北油田也不例外,其钻井公司所拥有钻机的新度系数只有0.13(八五期末数字)。管理素质是企业素质的主导,是技术素质得以发挥的保证。管理素质的高低必将通过企业的产品得以集中体现。华北油田广义的钻井成本(不含试油工程成本)高于美国7.9%,施工管理费(国外对应项目是监督加管理费用)高于美国5.4 %,这也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管理素质与国外的差距。人员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关键,它包括干部队伍与职工队伍素质。从反映企业员工技术文化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来看,还难言我们的人员素质是过硬的。华北油田九五期初拥有技术人才29543人, 占职工总数的26%,其中研究生占0.078%,本科生占5.278%,专科生占10.34%。

所谓企业的活力,是指企业作为有机体通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良性循环中所表现出的自我发展的旺盛生命力状态。要明确,企业活力的基础在于企业的内部,在于企业自身素质与能力,而外部环境又是企业活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计划经济不仅为油田企业按照油公司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留下了自身素质上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为油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留下了一个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

2.钻井行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以空间为坐标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环境。就油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拟按照油公司模式运作而言,对钻井行业来说,关乎最大的是其面临的中观环境,而行业环境分析又是中观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美国人波特指出,在一行业中,就一般而言有五种基本竞争因素,即: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服务)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因素决定该行业的竞争情况。对熟悉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形势的人来说,从行业发展生命周期看,没有人会认为钻井行业已是处于衰退阶段,这可由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及其探明程度来说明。

表2 我国油气资源潜力

项目 资源总量探明率(%)

石油天然气

(亿吨) (万亿立米)

石油 天然气

东部地区368

37.5

30 7

西部地区295

10.8

项目可达探明率(%)

石油天然气

77 77

由于钻井行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进入、退出成本高的行业特点,可以说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钻井行业的竞争将主要是来自同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1)同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从市场增长率看, 近一个时期以来,较低的钻井需求是导致同行业竞争加剧的因素之一。以华北油田为例,近几年的钻井进尺见下表:

表3华北油田钻井尺统计(万米)

年份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进尺82.3

98.5 140.1

105.8 68.16 68.38 79.4 105.3

年份1994

1995

进尺103.4

74.2

伴随钻井行业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加强、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出现的钻井行业生产能力相对增加和需求相对减少也是导致钻井行业竞争加剧的一个因素。就华北油田而言,其技术进步的程度可由右表看出:

表4 华北油田钻井数据统计

项目机械钻速(米/小时)钻机月速度(米/台月)

七五期间6.4 1533.17

八五期间9.102262

钻井行业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技术特点决定的高额固定费用也迫使钻井行业现有企业面对供过于求的钻井市场,不惜以压低价格而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在我国钻井市场的投标中,以每米相差3分钱、 全井相差78元而中标,这充分说明了钻井行业竞争的严峻形势。而高的退出成本还必将加剧钻井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甚或阻碍资源配置优化意义上的市场竞争。还在1994年时,全钻井行业钻机平均动用率只有76%,目前只有三分之二。

就一般而言,在一个高度集中的行业市场,较之集中程度低、存在为数众多企业的行业市场,行业内的竞争程度会相对低些。我国钻井行业应该说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其钻机集中程度(几个油田累计钻机占整个行业钻机总数的比重)如右图。而存在一定集中程度的我国钻井行业,目前并未体现出集中的优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目前特别是油公司与钻井公司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构成了其间不相和谐的经济环境。

(2)来自油公司的买方压力。目前各油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间尚无真正的对外开放、公平竞争的钻井市场。现行的钻井市场在其运作中尚存在着内外标准有别、明投暗补、评标标准不明确、人为因素多的酷似市场保护、实为设置进入壁垒的行为。在同一油公司内部,也未培植起公平竞争的钻井及其它技术服务市场。不合理的买方压力,加剧了钻井行业的困难,管理局颁布的一些钻井取费定额得不到有效执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三、华北油田钻井行业发展对策浅见

通过对华北油田钻井行业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初步分析,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实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华北油田集团公司资源配置优化的角度来说,华北油田钻井行业体制改革、机制重建、生产规模调整都不应只囿于华北油田的范围内去考虑问题。

1.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理论出发,把钻井公司作为油田集团公司紧密层子公司是理智的选择。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顺利进行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市场交易中寻找交易对象、签订交易合同、执行和履行合同、建立保障合同履行的机构等所发生的费用。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交易可取市场组织也可取企业间联合等各种形式,但油田集团公司子公司间的业务性质、资产专用性以及它们以往的历史、目前的沿革、将来的发展,都决定了共同投资的钻井公司是一种震荡小、风险小、可操作性强的理智选择。

2.资产重组与钻井行业生产规模调整。华北油田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一个不承担政府职能,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四自”法人实体,因此,华北油田的资产重组就应跳出华北油田的地域,钻井行业生产规模的调整更不能只着眼于华北油田集团公司。资产重组的目的是提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钻井行业生产规模调整的视野是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目标是形成钻井行业的垄断竞争,贯彻规模经济的原则,提高行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华北油田建立油公司管理体制和有石油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应符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通过产权、产业、组织、资产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队伍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3.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钻井作业服务市场。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形成统一的行业市场。市场不能局限于特定的区域,也不能将市场分割为多个内部市场,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只有开放,才能确保公平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首先要加强市场管理,形成公正、有序地竞争。应尽快制定全行业统一的市场规则、管理制度,如行业招、投标管理办法,作业承包者资质等级审查制度等。作业价格应实行公平定价。在钻井作业服务市场上,作业的价格形式依据具体作业项目性质不同可采取不同的价格形式,如固定价格、实际成本加固定报酬、实际成本加发生费用的固定百分比报酬、有保证的最大价格、目标价格、部分固定价格加部分实际成本等形式,但不论采用何种价格形式,都应坚持竞争定价、平等协商定价、公平定价的原则,“霸市”和“欺行”都是不能容许的。

4.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寻求降低行业退出费用的最佳出路。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产业接替,是石油工业早已提出的未雨绸缪的发展战略,并且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也曾提出过“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深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总公司实力”的基本发展方针,并相应提出过“稳定发展农业,加快发展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六大产业”(石油化工、建筑、机械电子、轻工、农副产品及其加工、运输—商饮—服务)的发展构想。如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成立,又赋予这些战略、方针、构想以新的内容,也为已形成共识的调整钻井行业生产规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产业结构随着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一些旧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一些新的企业应运而生,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基本适应社会需求水平,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不容否认,华北油田各级投资主体已兴办的非油气多种经营企业,在寻找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容讳言,非油气产业的形成过程中,在企业层次上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在行业层次上相互封闭,自成体系,人、财、物、技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布点,结构雷同,削弱了油田集团公司的整体实力。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必要的钻井行业部分退出而发生的退出费用,华北油田钻井行业生产规模调整应从华北油田集团公司乃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范围寻求其对策,这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五个结合”,即: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和资源配置,盘活用好现有队伍,创造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益;坚持与组织结构、资本结构调整结合进行,以产权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为先导,整体设计、整体推进、力求实效;坚持与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加大“上岗、试岗、待岗”三岗制工作力度结合进行,建立起择优竞争上岗、富余下岗、合理流动的动态运行机制;坚持与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兼顾,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就业门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坚持与加强转岗培训、提高职工素质结合进行,通过培训提高下岗人员再就业竞争能力;坚持与控制用工总量、清退外顾工结合进行,通过清理、清退,为下岗职工腾岗、让岗。

标签:;  ;  ;  ;  ;  

华北油田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中钻井产业发展对策研究_华北油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