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碘肽注射液治疗近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分析论文_杜国斌

氨碘肽注射液治疗近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分析论文_杜国斌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氨碘肽注射液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2组患者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加用平地木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氨碘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碘肽注射液对玻璃体混浊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氨碘肽注射液;玻璃体混浊;效果分析

玻璃体混浊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病因种类繁多,如:葡萄膜炎、近视、外伤、玻璃体出血、肿瘤等。近视是玻璃体混浊常见的原因之一。现将我院从2014年6月-2015年8月对混浊患者38例近视性玻璃体混浊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玻璃体混浊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9例;年龄25~70岁,平均(45.3±3.9)岁;病程1~24个月,平均(13.9±2.5)个月;临床表现:眼前出现黑影8例,视力疲劳、畏光5例,视力下降并有影物6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4~70岁,平均(45.0±3.7)岁;病程1~25个月,平均(13.8±2.2)个月;临床表现:眼前出现黑影7例,视力疲劳、畏光4例,视力下降并伴有影物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玻璃体有点、条、尘埃状的混浊物随眼球转动而转动。(2)眼底可清晰见到原发病灶,如炎性渗出物,退行性为白色,出血为红色或黄色。(3)曾有眼内炎症或眼底病史。(4)患有飞蚊症,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

1.3方法

治疗前患者均进行裂缝灯、视力、B超、眼压、眼光等检查,然后给予支持、营养、对症等基础治疗,使其各项生理指标得到改善,为促进视力恢复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平地木颗粒治疗,将15mg平地木颗粒倒入杯中用少量温开水浸润并搅拌,再倒入250ml温开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分早、中、晚3次服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给予氨碘肽治疗,2ml氨碘肽注射液(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09)肌肉注射,1次/d。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

1.4疗效分析

经过治疗后,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显效:患者自觉眼前飘动明显减少,视力比治疗前提高五排以上,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发现块状玻璃漂浮物明显减少,絮状及尘状玻璃体漂浮物吸收。有效:患者自觉眼前飘动减少,视力比治疗前提高二排以上,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发现块状玻璃漂浮物减小,絮状及尘状玻璃体漂浮物部分吸收。无效:患者自觉眼前黑影无明显变化,视力检查无变化,扩瞳后直接前置镜检查无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对于计量资料,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对于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资料通过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19例中,1例治疗无效,7例好转,11例有效,治疗有效率94.74%;对照组19例中,3例治疗无效,8例好转,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84.2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改善治疗前:观察组视力是(0.26±0.11),对照组视力是(0.27±0.1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是(0.85±0.26),对照组视力是(0.58±0.22),两组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视力升高幅度较大,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5.26%,共1例,表现为局部刺激感。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21.05%,共4例,表现为发痒、恶心、皮肤红疹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玻璃体混浊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科疾病,常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生,如视网膜脉络膜炎、葡萄膜炎、近视、肿瘤及全身疾病等。这些疾病对人体玻璃体的凝胶结构造成损害,使之凝缩为液体,血液或其他有形成分的入侵和固体成分的聚集,极易令玻璃体溶解出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混浊物。玻璃体内的黏多糖发生聚集,就会改变其原来的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出现含水腔隙,此时玻璃体的网状结构被解体,胶原纤维凝缩首先侵犯玻璃体中心,然后改变玻璃体性质。另外,导致玻璃体液化的原因多样化,如炎症、眼底出血等,因此,玻璃体混浊的原因常难以明确,治疗起来相当困难。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由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如频繁地接触电脑、液晶屏幕等电子产品。玻璃体混浊患者常看到自身检眼镜下玻璃体有迂曲的点、线、波纹、飞蚊状物飘移。对于玻璃体混浊患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炎性渗出物或出血得不到吸收,就会产生使视网膜形成新生血管、玻璃体增生性变化、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分解物、纤维蛋白等。严重者更有可能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等疾病。促进混浊物的吸收是改善该疾病患者病情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氨碘肽成分主要来自猪眼睛,含有多种氨基酸,能满足人眼组织的基础需要,具有改善新陈代谢及眼部血循环等作用,能促进混浊吸收,加强组织修复,对患者视力进行改善,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氨碘肽注射液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冰.氨碘肽注射治疗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3:301-303.

[2]金慧鹏,隋鑫,楚智慧.氨碘肽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04:54+58.

[3]张可.氨碘肽注射液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7:99-100.

论文作者:杜国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氨碘肽注射液治疗近视性玻璃体混浊的效果分析论文_杜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