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歧解辨析论文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歧解辨析论文

§古典文献与文化研究 §

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歧解辨析

时雨若

摘 要 :“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章。历代以来,对其义之理解众说纷纭,分歧较大。历代学者如皇侃、苏轼、张栻、陈天祥、王夫之、杨树达、南怀瑾等对此均有各自的理解分析,共有四种意见: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友;要和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要和比自己强或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要和与自己同道的人交友。实际上,“无友不如己者”应与前文“主忠信”联系起来考虑,是指不要与不能够像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交友。

关键词 :孔子;《论语》;交友;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者”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不重”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以上是未断句的文本。依南朝梁皇侃著《论语义疏》,标点如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本文旨在对历史上有关“无友不如己者”的诸种解释进行辨析,以求得符合孔子本义的确诂。但首先涉及不同的断句,这反映了不同的理解。依皇侃的理解,这句话与前后几句是并列句,以“君子”为共同的主语。他解释道:

又明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得友不如己,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故云无友不如己者。[注] 皇侃:《论语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3页。

陈天祥以“胜己者”为“师”的说法不确。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师”是泛指,即只要有强于自己的地方,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对象,不必指作为职业的老师。至于“如己者”为“友”,皇侃在《论语义疏》中也提道:

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0页。

本篇文章对肺癌肿瘤实性区的CT强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相关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是有显著差异,P<0.05是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式中,γA、γB表示不同金属的活度系数。通过对不同二元合金、不同组分下的活度、饱和蒸汽压的计算,除Ag-Cu二元合金外,βi-Ag均大于a102(其中a大于1),说明Te、Sb、Bi、Pb能够较好地与银实现分离,且Te、Sb、Bi、Pb将挥发进入气相。因故金不会挥发,仍会留存于渣相。

今人杨伯峻也是这么译解的。不过,他说“译文只就字面译出”,并指出:“古今人对这一句发生不少怀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注]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页。 他实际上做了取舍,但未去纠缠其中的是非。

为什么自古以来有不少人对这句从字面上看并不复杂的话产生歧解?主要在于他们认为这句话于理不通。皇侃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也列出了若干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条是:

或问曰:“若人皆慕胜己为友,则胜己者岂友我耶也?”[注] 皇侃:《论语义疏》,第13-14页。

这样的质疑似乎很有逻辑力量:若是人人都只选择比自己强的人交友,结果将是人人都交不到友。

北宋苏轼的疑问也是如此:

照他这样——交朋友只能交比我们好的,那么大学校长只能与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当了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无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这样讲,那孔子是势利小人,该打屁股。[注]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3页。

苏轼认为,人们通常是乐于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的,那样的话,就容易自我满足、不思进取,而不进则退。苏轼指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人的本性有获取成就感和优越感的需要,这在等而下之者那里更为常见。所以,他认为这不过是一句提醒的话罢了,不能真的作为一条交友准则,否则是交不到友的。

还有人另辟蹊径,将“不如己者”解释为与己不同道者。如清代江声:

内环控制采用滚动优化模式完成超导磁场储能技术下的微网最优电压的选择之后,进而预测得到双向DC/DC状态下的直流母线一侧电压值,基于此选取出DC/DC模型的最优开关量。基于此,得到控制周期终止后把超导磁场储能最优结果,并获得第k+1个预测控制期,以上控制策略能够在各个控制期中不断完成。

东坡云:“世之陋者乐以不己若者为友,则自足而日损,故以此戒之。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注] 程树德:《论语集释》,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5页。

由上可知,皇侃提到的“或问”在历史上影响甚大。于是,许多人试图作出新的合理解释。影响比较大的如元代陈天祥:

如,似也。南北《广韵》、中原《韵略》“如”又训“均”。不如己、如己、胜己凡三等。不如己者,下于己者也。如己者,与己相似,均齐者也。胜己者,上于己者也。如己、不如己当以德言,不可以才能论也。己为君子,彼未君子,彼之所为无己之善,是之谓不如己者也。己为君子,彼亦君子,彼之为善与己均,是之谓如己者也。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孟子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此皆友其如己者也。如己者友之,胜于己者己当师之,何可望其为友耶?如己与胜己既有分别,学者于此可无疑矣。[注] 程树德:《论语集释》,第45页。

我一心一意地喜欢陆浩宇,做我认为他可能会喜欢的事,但有一天,我却在放学路上,偶然看见他和一个学妹有说有笑,那女生是新生代表,迎新晚会上,她的孔雀舞惊艳四座。

皇侃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南宋朱熹的解释同皇疏:

做一个温暖的人也许就是这样一种体验,这样的人,或许不够强势,不够聪明世故,容易吃亏,但于朦胧认可这一切,不一定要两肋插刀,他理解中的温暖就是对朋友的仗义,对生活仗义。

或通云:“敌则为友,不取不敌者也。”

敌,相当。“敌者”,即“如己者”。那么,“无友不如己者”,就应解释为要和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这种解释,皇侃曾予以驳斥:

然则求友之道,固当见贤思齐,同志于胜己,所以进德修业,成天下之亹亹也。今言敌则为友,此自直论才同德等而相亲友耳,非夫子劝教之本旨也。[注] 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皇侃是在捍卫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孔子劝教(劝学)的本旨是“见贤思齐”,求友之道固如是也。

有人认同皇侃的解释,但也有人觉得像孔子这样奉行有教无类思想的“圣人”,固然要“见贤思齐”,却怎会将不如己者拒之门外?于是,便弥缝其说,务求周密。如王夫之:

“无友不如己”,非拒之也,不恃之以辅吾仁也。“不如己”,则只能赞我之善;不能摘己微细之失。[注] 王夫之:《四书笺解》卷三,《船山全书》,第六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年,第165页。

又如杨树达:

友为求结纳交也。纳交于胜己者,则可以进德辅仁。不如己之人而求与之交,无谓也。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注]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2页。

王夫之、杨树达的说法,代表了古往今来人们相当普遍的一种心理,即圣人应是完美的。其实这样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不交友不等于不交往。反之,交往不等于交友,在孔子那里,交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种为学相益的关系。

与朱熹同时的张栻,在其《南轩先生论语解》中提出了包含上述两种说法的解释:

“无友不如己者”,取友之道,不但取其如己者,又当友其胜己者。以友天下之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此取友之道也。若友不如己者,则足以惰志而害德矣。[注] 《张栻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98页。

从逻辑上来说,张栻解释的外延是充足的:孔子只说了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至于要交什么友,无非如己者和胜己者两种对象而已。

今人南怀瑾也按照同样的逻辑来提出质疑:

不如,所为不相如也。不相如,则彼此皆无所取资,友之何益?故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同焉为学,己则志在潜修,下学而上达,彼则志在求名,务博以矜世,是即不如己者。盖同志为友,志同则相切相摩,日就月将,交相益也。不如是,则友之何益。[注] 江声:《论语竢质》,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3页。

陈天祥认为,“无友不如己者”不是指要和“胜己者”交友,而是要和“如己者”交友。他还指出“如己者”才叫“友”,“胜己者”应该叫做“师”。

笼统地讲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确实和孔子的惯常主张不尽一致。“见贤思齐”固然是他的一贯思想,但他本人“学无常师”,“入太庙,每事问”;而且他在“学而不厌”的同时,也“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从他说“乐多贤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等来看,他也没有为交友划定严格的小众的界限。所以,将“无友不如己者”与“主忠信”联系起来考虑,并将“不如己者”限定为择友“不取忠信不如己者”,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无友不如己者”,不与不似己者为友。“似”者何?道也。友之道必相似,不然,佛氏之“外道”,孔子谓之“异端”,“攻”之斯害(《为政》),焉能为友?故孔子断言:“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荀卿沿孔子取友之意曰:“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荀子·大略》)此“无友不如己者”确诂。[注] 吴林伯:《论语发微》,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四川省医门诊患者服务中心成立两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诸多成绩。牟雁东告诉记者,在挂号方面,挂号窗口由14个/天减少到5~6个/天,门诊挂号大厅排队人数减少80%左右,人工窗口挂号人次明显下降,大厅分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医生停换诊管理以日报表的形式存档并逐级上报,使医生计划外停换诊下降30%左右,保证了充足的号源释放。

这两位的解释似乎言之有理,但只讲自己认为应有的道理,并没有从语言依据上着眼,寻求本有的道理。

还有一种解释,把“无友不如己者”解释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如今人李泽厚:

我今天请你吃饭,就是觉得那时亏欠你,我们都上了老田的当。你还能想起老田吗?那个天杀的老田,咱们是让他给害苦了。

“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注] 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2页。

这个解释或本于南怀瑾。[注]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第34页。 这样的道理,单独说起来言之成理,但也没有从文字依据上着眼寻求孔子的本义。董楚平批评这是现代人读古书容易犯的毛病:以今解古。即拿现代人的思想愿望对古书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只求“言之成理”,不求“持之有故”。[注] 董楚平:《论语钩沉》,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1页。

(2)确定方言特点要考察先秦其它非楚地语料中某两组声母的亲疏关系。如果某两组声母在郭店楚简和先秦其它非楚地语料中均密切关联,则说明这两组声母接触频繁是先秦时期的一般现象,不能将之视为楚方言的声母特点之一。如某两组声母的频繁接触集中体现于郭店楚简中,很少见或不见于其它非楚地语料中时,则说明这一现象很可能是楚方言的声母特点。

董楚平批评的“以今解古”的问题,岂止现代人,孔子之后的“古代人”都程度不等地有这样的问题。以上诸种解释转换了表达的方式:孔子讲的是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解释者讲的是跟什么样的人交友。历代学者共有四种意见:(一)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友;(二)要和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三)要和比自己强或与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交友;(四)要和与自己同道的人交友。从逻辑上说,第一、二种解释不周延。第三种解释是对的,但不是孔子要强调的。第四种解释偏离了文字本义。

高开放性消费者喜欢变化,具有想象力,更加独立。因此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应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可以采取品牌联名的形式来激发该类消费者尝试的欲望。例如,可口可乐与菲诗小铺推出的联名化妆品系列就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店铺的设计可以更加具有艺术感,同时注重消费者感官的刺激。例如店铺的音乐、香味等因素都会使得高开放性消费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品牌印象。

山东省《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和分布式能源,力争到2018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实现零的突破;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左右,天然气发电用气规模达到40亿立方米左右。建议结合山东能源政策调整,在有供热需求的城市和工业园区加快前期布局并适时稳妥推进。

皇侃存列的解释还有一种:

或通云:“择友必以忠信者为主,不取忠信不如己者耳,不论余才也。”[注] 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参考数列的合理设定是灰色关联分析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试验区的实地调研及走访,结合相关研究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根据当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各项指标筛选出最优值,作为参考数列X0,选择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功能的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素,并进行试验分析及统计赋值,组成比较数列,具体见表1。

北宋邢昺疏同此。依这个解释,本章的断句可略做调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那么,本章就由四个并列句变成了三个:第一句是讲为学,意思是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坚持学习就不会鄙陋(即避免所谓“厚重少文”的问题)。第二句是讲择友,意思是君子择友以忠信之人为主,不跟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友。第三句是讲改过,不是指一般的改过,而是对前两者做过头了的(重则易固、友不如己者)予以改正(学则不固、无友不如己者)。

近人吴林伯持有同解:

忠、信是孔子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占四项教学内容中的两项。忠、信是做人处事的原则,曾子日省三事,首即“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篇》),孔子则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述而篇》)。孔子时代所讲的忠、信,适用于广泛的主体之间。比如“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篇》),这种君臣观念与后世那种单向的支配与服从观念有很大的不同。“无友不如己者”,实际上是讲不要与不能够像自己一样讲忠、信的人交友,因为若对方不讲忠、信或忠、信程度不如自己,双方的朋友关系就无法维持下去。

综上所述可以认定,皇侃列举的“或通”的解释是符合孔子本义的。

此外,与“无友不如己者”有关,皇侃疏关于“过则勿惮改”的解释尚可一论。他自己的解释是:

友主切磋,若有过失者,当更相谏诤,莫难改也。

我特别喜欢《农家致富顾问》所设置的“政策法规”“生活百科”“科技信息港”“农产品增值”“生财有道”“养殖园地”“作物天地”“新优良种”“经营参谋”“乡村文学”等栏目。我认为《农家致富顾问》有三个特点:“内容丰富,容量大”“特色鲜明,风格新”“编排精巧,质量高”。

这个解释,后人少有从之者。他还列举了另一个解释:

一云:“若结友过误,不得善人,则改易之,莫难之也。”故李充云:“若友失其人,改之为贵。”[注] 皇侃:《论语义疏》,第14页。

这个解释,后人也多未重视。

以上两个解释有个共同点,就是不把这句话单独理解,而是与前一句话结合在一起理解。从孔子把交友看得格外重要来讲,于道理上是讲得通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话在《论语》中的另一章重出: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篇》)

2.4.2 重复性试验 取橘叶药材(S14),分别按“2.3”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按“2.1”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橙皮苷为参照峰,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1.0%,相对峰面积的RSD<5.0%。结果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论语》中重出的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后人窜入,一种是重要的话重复记载。不管是哪一种,两句话都应作为一句话来看待。据此,本章的断句还可略做调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将本章译成今文。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就没有威严(厚重的人难免固陋),坚持学习就不会固陋;要把忠信作为做人的原则,不要跟(在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一旦搞错了就不要怕改正。”

An Interpretation of an Ambiguous Confucius 's Saying :wu you bu ru ji zhe

Shi Yuruo

Abstract : In Chapter 8, Book One of The Analects , one of Confucius's sayings, “wu you burujizhe”, has remained ambiguous. Well-known commentators, including Huang Kan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Su Shi of the Song Dynasty, WangFuzhi of the Ming-Qing period, and twentieth-century scholars like Yang Shuda and Nan Haijin, have offered four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The first is “One should befriend those better than oneself”, the second “One should befriend one's equals”, the third is “One should befriend one's betters or at least one's equals”, and the last “One should befriend those who are like him”.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a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is remark should be based on its context. Given the previous remark “zhu zhong xin ”, which means “One must be faithful to his superiors and keep his promises”, this very remark can be interpreted as “One must not befriend those who fail to be faithful to his superiors or keep his promises.”

Key words :Confucius,The Analects , making friends, being faithful and keeping promises, wu you bu ru ji zhe

中图分类号 :B2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0766(2019)02-0118-04

作者简介 :时雨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成都 610064)

(责任编辑:史云鹏)

标签:;  ;  ;  ;  ;  ;  

子曰“无友不如己者”歧解辨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