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互联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互联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佳君 吴蕴玉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作者通过,实际调研、统计分析、案例比较的方法,调查该模式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存在养老观念落后、养老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商业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等解决对策。

引言

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统计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增至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老年人口的增长势必会导致全国养老服务问题形势走向更加严峻。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在养老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

一、老龄化的现状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绝对数量大

200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6.9%,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根据联合国2012版人口预测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总人口约为14亿,65岁以上人口约为1.3亿,占总人口9.5%,这一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6.3%。且由于我国人口总数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促使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巨大,201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13亿,这一数据比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多了约2558万,增长量超过了同期朝鲜国家总人口,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1.3%,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9.8%。而其他人口大国2010年的老年人口总数也远没有这么多,如印度约6110万、印尼约1205万、美国约为31.3万。

(1)交流输入,无备电:采取就近接入市电的直接供电方式。这种方式最简单,适合对网络质量要求不高,同时信号源为交流输入的场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中国在1970年时,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为3.9%,到了2010年时,该比例为8.4%,四十年的时间就翻了一倍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发展中国家平均需要五十多年。根据联合国预测,1970年时的比例为3.7%,到了2020年,该比例变为7.3%。具体而言,巴西约用了45年,印度约用了70年,美国约用了50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在1950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比同期亚洲平均值多了四个百分点,而到了2010年,中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4%,而同期亚洲平均值仅为6.8%。

二、传统养老模式的瓶颈

(一)家庭养老

受传统观念亲情血缘关系及“养儿防老”的影响,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但因上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家庭逐步走向核心化和小型化。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方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子女离乡工作、组建家庭后与父母分居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民政部门的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比例逐年增高。“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独居老人或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据抽样调查统计,“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6%,其中8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占“空巢”总数的20%以上。如何在不影响子女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机构养老

目前,“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虽然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家政便民等生活服务类项目。在“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中,家政便民类服务占总服务项目的58.23%;医疗健康服务类,如网上预约挂号等,占总服务项目的26.53%;其他的服务,虽然有的社区服务菜单内显示提供,但老年人能感受的较少或者从未享受到。在生活照料方面已经完全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但在医疗健康与快乐支持服务提供方面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还要向涵盖更为广泛的方面发展,并在精神服务和心理慰藉上渐渐开展深层次服务,为老人提供更多关怀服务。

1.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5万个,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4.3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8.3万个;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44.8万张,比上年增长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9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338.5万张。

2.“互联网+”养老服务共用平台尚未形成。

2.提供住宿的精神卫生服务。全国民政部门管理的智障与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共有242个,床位8.8万张。其中社会福利医院(精神病院)144个,床位数5.5万张,年末收留抚养各类人员4.7万人;复退军人精神病院98个,床位数3.3万张,年末收留抚养各类人员2.7万人。因养老机构的性质,我国对于开办养老机构的限制条件较多,且政策性补贴不足,养老机构配备的专业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再加上机构场地租金、公用事业费和管理成本,许多养老机构入不敷出,运营困难。再考虑到区域不同,政策不同的原因,各个养老院收费不一样,最终导致有的养老院排队预约入住,而另一些养老院无人问津,造成养老机构的资源分配不平衡。

三、“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遇到的问题

(一)政府角度

涪陵区龙潭镇一猪场在2009年期间发生了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该病以发病突然,高热稽留,死亡较快,流行性强。笔者针对该病采取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和治疗等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了该猪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就诊断治疗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总结体会如下。

目前,国家有关养老服务行业标准的政策性文件并不多,已有的规范性文件多为建设性意见,缺乏系统的科学性说明,也没有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制度设计,未形成“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标准制度。这导致在“互联网+”养老的实践中,养老服务提供者鱼龙混杂,自成一派,对自身提供的智慧养老服务没有一个判断的依据,从而致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政府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进而影响整个智慧养老服务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过失杀人的理由也是不存在的。苔丝在杀人后,对克莱尔坦白“我太生气了,就杀了他”。这就表明,苔丝杀人行为是故意的,并非是无故意的误杀。这点,学者吴笛已经关注到了。他在《哈代新论》中也惋惜地写道“苔丝的行为已经说明过失杀人或是防卫过当的行为都是不存在的”。

目前,“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中,具有医疗护理、营养学、心理健康等专业知识的人和有信息数据处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就全国而言,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100多所院校中仅有4所本科院校,并且养老目前还不是单独设置的专业名,仅是一个专业方向。大部分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最高学历仅为大专,没有其他途径提升,目前养老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低下,受社会认可度不高。可见,养老产业的巨大人才缺口与其人才培养机制的矛盾,这成为制约智慧养老发展的巨大瓶颈。

2.“互联网+”养老服务人才匮乏。

(二)企业角度

1.“互联网+”养老服务内容单一。

截至2017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3.2万个,其中注册登记为事业单位的机构1.8万个,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机构1.3万个。机构内床位419.6万张,年末收留抚养人员228.8万人。

白志英(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材料物理及应用. Email:1814334490@qq.com

由于养老工作相关部门一直以来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尚未形成健全的合力工作的长效机制,也并未形成一个共用共享的信息统筹平台,进而导致养老服务的工作缺乏体系。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急需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实现养老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养老服务各个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进而改变各养老部门各自为政、互相孤立的现象,在宏观层面上推动智慧养老建设进程。

过去几十年,贵州一直是国内、外观赏石收藏家和石商重要的资源供应产地,贵州观赏石质优价廉,是观赏石市场的抢手货。贵州观赏石一旦走出贵州,其市场价格便水涨船高,常有天价爆出。因此,优质观赏石资源外流十分严重。

在对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认识程度的调查中,50%的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了解程度不高,应进一步对其宣传,增加他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对陌生或者不了解事物的抗拒心理,使得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相信科技设备,尤其是老年人的戒备心理较强,不愿让陌生人、志愿者上门服务,这些也成为了“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推行的阻碍。

目前,在现有的采用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社区和机构中,对老年人进行的信息采集很粗略,且只有某一时间点的静态数据,不能做到信息数据的实时的动态追踪,不能针对各种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其次,每个机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信息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共享,导致了数据资源的浪费,以及相关数据的重复收集。

(三)老年消费者角度

1.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了解程度不高。

3.信息数据采集技术比较落后。

2.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价格不满意。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价格十分敏感。通过调查数据得出55%的老年人退休工资在800~2000元/月,只有16%的老年人愿意通过支付费用由政府提供设备安装,绝大多数老年人不太愿意接受付费安装的形式。老年人不愿意付费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老年人认为“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对自己不是必要的,另一部分老年人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能力有限而不愿意付费。由此可见,这说明如果政府要想推广“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前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四、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议

(一)政府角度

1.从宏观层面制定“互联网+”养老的发展规划。政府需要尽早制定关于“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统一规范与标准,加强推动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与政府信息系统、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助力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和供需衔接。为“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在养老服务平台的设计管理、风险预防、隐私保护、纠纷处理等方面制定规范标准。

1.“互联网+”养老服务标准不完善。

2.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新闻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将成功实行“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地区事例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刊登报道,以增强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认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畏难情绪。同时,对老年人开展群体行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活动。

3.在资金方面提供保障。一是将“互联网+”养老的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其提供强大而有力的资金保障;二要出台优惠政策,对相关企业进行资金补助;三是为购置相关智能设备的老人提供补贴。

(二)企业角度

1.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获得精准的市场定位,明确养老的市场需求。在设计上要顺应老年人的思维方式,简化智能设备操作流程,让老人容易掌握并使用。

一是建立政治素质提升机制。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落实固有的各级各类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生活制度,通过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习研讨,举办理论辅导(研讨)班、专题讲座、征文等多种教育学习形式,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建立党员服务意识,使群众理念真正融入工作常态,夯实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基础。

2.根据日益变化的养老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出符合老年人市场需求的养老产品,满足老年群体的多种个性化需求。

(6) 水文地质因素。车站底板主要坐落于2-2-1粉质黏土、2-3-1黏质粉土,其中2-2-1粉质黏土层在呈软塑状,在遇水情况下,抗地连墙侧向变形能力严重降低。

3.注重培育成熟商业模式,可以采取O2O商业模式,即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养老服务。

4.强化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起社会使命,为建设发展“互联网+”养老贡献力量。

(三)从老年人角度

大部分老年群体对“互联网+”养老服务产品的使用往往有畏难情绪。因此,老年人需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利用互联网,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努力提升物质与精神满足感。

工程项目劳务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的有关制度,在符合工程所在国家相关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工程施工中各工作岗位的人数,并将工程项目的实际人工成本、超支情况及目标控制状况等方面的内容与计划内容相对比。并且,从中分析出国际工程劳务本土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掌握管理重点,提高人工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4]。同时,在制定项目人工成本核算考核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落实责任制,制定科学的人工成本核算制度。其次,项目管理单位应针对工程施工中的每一施工作业环节,制定管理标准,合理调节劳动力,将多余的劳动力调整到有需要的区域,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

标签:;  ;  ;  ;  ;  ;  ;  ;  ;  

“互联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