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局面_双语论文

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状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景观论文,状况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澳门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处珠江和西江三角洲出口处,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获准在岛上停留,开始了华洋杂居的局面。澳门作为当时欧洲与中国大陆交往的唯一桥梁,曾在世界经济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特殊的历史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经济生活和政治历程造就了澳门纷繁复杂和独具特色的语言状况。各种语言和方言在澳门长期共存,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演变此消彼长。在众多语言中,中、葡、英三种语言是最主要的,且在回归前后经历了使用人数和使用范围的转变。目前关于澳门语言状况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还很少,人们对澳门语言使用状况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三文四语”的感性认识阶段,也没有准确的数据证实目前澳门的语言状况。

      语言景观研究是目前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它通过考察一定区域内书面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探究这一地区的语言活力、语言竞争以及语言选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语言发展、语言政策、民族身份认同等问题,为研究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态以及多语现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都有这方面的研究,如亚洲的曼谷(Huebner,2006)、东京(Backhaus,2006)、中国台北(Curtin,2009)和首尔(Malinowski,2010)。此外,Jaworski和Yeung(2010)、Mee Ling Lai(2013)对香港公共领域的文字性标识也做过研究。但还没有对澳门公共领域的文字性标识进行语言景观视角的研究。本研究尝试建立一个澳门语言景观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展示目前澳门公共空间领域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特别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革对澳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

      二 研究背景

      (一)澳门语言使用情况

      汉语是澳门使用人数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交际工具。澳门建港初期,当地居民多来自内地的广东和福建一带,汉语是当时唯一的官方语言(刘羡冰,1994)。鸦片战争后,葡萄牙取得了澳门的治权,将葡语作为澳门唯一的官方语言。但在社会使用层面上,汉语仍是主体语言。澳门统计暨普查司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籍居民中,大约99.6%使用中文作为常用语言。”①澳门人口中以粤方言为日常用语的占居住人口的83.3%,讲福建方言的占3.7%,讲普通话的占5.0%,其他汉语方言占2.0%②。粤方言是澳门人身份的标志,也是判断外来人口是否融入澳门社会的一个不成文的标准。澳门回归后,中文成为澳门官方语言之一,不仅出现在澳门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的文档上,普通话口语的使用人数和范围也有所扩大。

      澳门回归前,葡文是澳门唯一的官方语言,在行政、立法、司法和公务员队伍等领域集中使用。回归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将中文和葡文均列为官方语言,葡文由回归前的唯一官方语言转变为两种官方语言之一。中葡两种语文在政府事务方面使用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澳门行政暨公职局1999~200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澳门公务员中以葡语为母语的人数由回归时的11.29%下降到8.8%,以中文为母语的人数由回归时的87.62%上升到2003年的90.3%。”(黄翊,2007:106)但葡语仍是澳门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语言,大多数的法律文档仍然以葡文起草,许多涉及法律性的事务都需要懂葡语的法律人士参与。

      英语在澳门的使用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开始使用范围非常有限,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澳门对外经济交往的频繁,英语开始广泛使用。英语在澳门虽不是官方语言,却是金融商业、现代科技、高等教育等领域通行的语言,也是澳门人获取高等教育和良好发展机遇的必备条件。澳门的中小学普遍开设英语课程,高等院校也都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葡国教育学家龚水桑·阿尔芙斯·斌多教授曾说过:“在澳门,英文教育的重要性值得考虑,在一个以中文为主要语言,葡国行政管理的地区,英文却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与葡文学校相比,英文学校无论哪一个程度的人数总是领先,而且学英语的人数随着年纪的升高而增加。”③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英语在澳门社会的重要地位。

      2011年4月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澳门有55.25万人。居民中除了讲葡语、汉语、英语的,还有讲菲律宾语、泰语、缅甸语、印度语以及日语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能讲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双语人。④各语种在澳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汉语95.6%,葡语0.6%,英语1.5%,塔加洛语1.3%,其他语言1%。

      繁体字是中国推行简化字前普遍使用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普及教育,提高全民识字率,国务院于1964年编印《简化字总表》,确定了2236个简化字,简化字成为中国大陆的通用文字。而澳门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通行繁体字,文化教育、传播媒介、行政公文、招牌告示都使用繁体字。回归后,澳门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以及大量内地游客访澳,简化字是否会对澳门地区繁体字使用的传统造成冲击,简化字是否会出现在澳门的语言景观中,也是我们本次研究关注的一个方面。

      (二)澳门地理面貌及抽样区概况

      澳门由三岛一城四个区域组成,路环距离中国内地最远,凼仔次之,澳门半岛与珠海最南部陆地相连。这三个岛原本是分离的,其中的路环和凼仔后因填海造地连为一体,填出来的陆地部分即为现在的路凼城,路凼城区域多为公路和大型的博彩性娱乐场,本次调查暂不涉及。调查于2014年的6月和9月进行,从南到北选取了4个调查区域,它们分别为:1.路环岛。路环岛位于凼仔岛南2公里,是距离内地最远的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其他几个区域相比也较为缓慢。路环岛上大部分地区是山脉和沙滩,仅有几家传统的造船厂和一些传统的餐馆商店。2.凼仔岛。凼仔岛位于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之间,岛上有着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澳门大学旧校区、手信街官也街、具有葡国特色的龙环葡韵等都位于这一区域,是游客较为集中的区域。3.澳门半岛中心区域。澳门半岛是澳门开发最早的区域,也是澳门本地居民的聚居区。澳门半岛上有许多繁华的博彩中心和商业街,外地游客在澳门购物休闲都集中在这一区域。4.关闸。关闸是指澳门半岛最北部与珠海拱北口岸陆地相连的一带。由于澳门的国外商品价格与内地相比要便宜一些,许多内地居民到此来购买烟酒、奶粉、洗浴用品等,所以在此形成了一个小的集市。

      三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本文是关于澳门回归祖国14年后的语言景观研究,它从澳门的四个选定区域内收集上千个文字性语言景观样本,并利用社会学统计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这四个区域既包括澳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也包括靠近内地的居民生活区域。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将解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澳门城市公共空间整体上书面语言使用状况;第二,澳门官方和非官方、涉外商业区域与本地居民生活区域的语言景观是否有差异;第三,澳门的常住人口中还有菲律宾、越南、泰国、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这些少数族群的语言在澳门的语言景观上是否有所表现;第四,澳门回归后,内地对于澳门的语言状况是否产生影响。

      参照Lai(2013)对香港语言景观的研究框架,本次调查在每个区域均选取了两条街道,一条是主要商业街道,另一条是居民生活背街。主要商业街道指可以停靠大型巴士的街道,背街指只允许行人、小巴士和私家车出入的街道。主要街道作为一个地区的大动脉可以反映该地区语言使用的宏观轮廓,而背街的一些特殊标志则可以体现一个小的言语社区的语言使用特征,在街道选取时,本研究遵守两条规则:(1)必须是商业和交流的场所,(2)只选取地面层的语言景观样本来控制样本数量和范围。在语言景观样本的确定上,本研究遵循三个标准:(1)同一条街道上同一家连锁商店的第二家分店表示相同内容的招牌不计人样本。(2)文字性内容不清晰或没有文字性内容的不计入样本。(3)如果载体有两个或者多个面,那么每一面都是一个独立的研究样本。本次调查共搜集到样本1403个,按照这个标准,一共得到1391个有效样本。

      四 调查结果

      (一)澳门语言景观中的语言使用状况

      1.澳门语言景观中的语言数量

      目前国际上对于双语/多语语言景观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两种:1.在单语国家中,将包含除了本国法定语言以外的语言的标识都看作双语/多语标识,哪怕这个标识上只出现了一门语言(Backhaus,1997)。2.传统意义上的单语、双语标识,按照标识上出现语言的数量来判断单语、双语/多语标识。只出现一种语言的标识被看作单语标识,出现两种语言的标识被看作双语标识,出现三种或三种以上语言的标识被看作多语标识(Lai,2013)。本研究沿用后者,即传统意义上的单语、双/多语标识。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发现,1391个有效样本中有45.5%是单语样本,46.5%是双语样本,8.0%是多语样本。总体来看,双/多语样本共占54.5%,比单语样本多出9个百分点。此外我们将澳门语言景观数据与香港的数据(Lai,2013)对比发现,澳门的双/多语样本比例均超出香港,其中双语标识比例比香港多1.4个百分点,多语标识比香港多6.5个百分点(表1)。这充分证明了澳门社会语言景观多语的性质。

      

      2.澳门语言景观中的语言种类

      香港大部分单语样本是中文或英文,两者的比例几乎持平(Lai,2013),这也验证了香港社会中英双语的传统。而澳门语言景观单语样本中,中文(N=506)的使用量占绝对的优势,不仅远远超过了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文(N=120),更远远超过了澳门另一官方语言葡文(N=6)。另外,香港的单语样本中除了中文、英文以外还出现了多种其他语言,如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西班牙文;而澳门的单语标识则相对单调,除了中文和英文以外,仅仅出现了数量极少的葡文和一例韩文,前者是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后者是一家韩国餐馆(表2)。

      

      澳门双语标识上的语言以中英、中葡为主,中葡的比例低于中英。多语标识主要为中英葡。中日、中韩、中法、英韩、中英韩的比例都非常小,且使用这些语言的商铺多是与这种语言所在的国家相关的餐厅或商店(表3)。

      

      3.澳门语言景观中的主导语言

      在双语和多语样本包含的若干语言中,总有一种语言占据优势地位,被称之为主导语言。对样本中主导语言的判定通常是根据语言所占的位置、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等要素来确定(Scollon & Scollon,2003),该占据主导位置的语言往往是一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或强势语言。英语作为当今世界的国际通用语言,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半官方的地位(Moody,2008),也频繁地作为主导语言出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景观中。在澳门的语言景观中,绝大多数标识的主导语言都是中文,占79.7%;其次是英文,占16.8%;而澳门的另一官方语言葡语在这一变量中仅占3.2%(表4)。

      

      (二)四区语言景观对比分析

      本次调查取样的四个区域分别选自路环、凼仔和澳门半岛,且这四个区域自南向北依次与内地靠近,其中关闸部分与中国内地城市珠海相连。从调查数据(表5)可以看到,在四区的单语样本中,游客主要来自内地的关闸附近的中文单语样本比例最高,达到61%,而游客来源相对多元化,既有内地游客又有其他外国游客的澳门半岛的英文单语样本比例最高,有16.4%;双语样本中,凼仔和澳门半岛的双语样本数量较多,关闸附近的双语样本数最少;多语样本比例最高的是路环,由于这一地区商业较少,多语样本一般都是官方对路环自然风景区介绍的中英葡三语样本。

      就字体使用而言,澳门语言景观整体上使用繁体字,只有与珠海相连、与内地商业来往较密集的关闸附近出现了较多的简化字,并有繁简字并用的现象(表6)。但是这些简化字一般都出自手写的民间告示,较少出现在正规的商业招牌上。

      

      

      (三)官方和非官方、涉外商业区域与本地居民生活区域的语言景观对比

      根据以往学者(Ben-Rafael等,2004)的研究框架,语言景观研究的招牌可以分为两类:1.政府和公共标识。2.私人和商业标识。政府和公共标识包括政府通告、交通街道标识、公共事务通知、慈善机构广告、教会活动和议会选举的相关告示。私人和商业标识包括民间告示、商业广告、商业机构招牌、民间团体活动告示等。我们根据这一分类对澳门语言景观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澳门官方和非官方语言景观在主导语言、单语样本、多语样本的语言使用上都体现了一致性,主导语言都以中文为主,单语样本以中文单语为主,三语样本以中英葡三语为主。而双语样本的语言使用则出现了不一致,官方以中葡为主,非官方以中英为主(表7、8)。

      

      

      本次调查在每个取样区域均选取了两条街道,其中一条是主要商业街道,经营的对象既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外地来澳的游客;另外一条是居民生活背街,经营的对象主要是街道附近的本地居民。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本次收集的120个英文单语样本中有110个都集中在涉外商业区,本地居民生活区中的英文单语样本仅有10个;日韩法等语言只出现在涉外商业区域。此外本地居民生活区域的双语样本为政府规定的中葡两种官方语言,而涉外商业区则更多地体现出商业诉求,中英双语占多数(表9)。

      

      总的来看,澳门语言景观在样本类型上以双/多语为主。在语言使用上,以中英葡为主,这三种语言无论是使用数量还是显著性,都远远超出其他语言。在使用类型上,澳门官方和非官方语言景观在主导语言、单语样本、多语样本的语言使用上都体现出一致性;而双语样本的语言使用则出现了不一致,官方以中葡为主,非官方以中英为主。在贸易领域方面,居民生活区域主要以中葡双语标识为主,较少出现英文标识,涉外商业领域的英语使用量非常大。在四个取样区中,以内地顾客为主的关闸附近中文单语样本使用比例最高,而面对所有外来游客的澳门半岛则英文单语样本最高。澳门的简化字使用及繁简字并用的现象主要集中在靠近内地的关闸附近。

      五 讨论

      (一)中文在澳门语言景观中居于首位,英文次之,葡文居后

      澳门回归前,澳门三语流通的程度按中、葡、英的顺序排列。程祥徽(2002)曾预测:“澳门回归后,它们的排序正在发生变化,用不了太多时间,英语将会超过葡语,形成中、英、葡的格局。”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澳门语言景观主要由中、英、葡三种语言构成,其他语言只占1.2%。在1391个样本中,含中文的样本有1262个,含英文的样本有570个,含葡文的样本有414个。在这些样本中,中文为主导语言的有1109个,英文为主导语言的有233个,葡文为主导语言的有45个。这些数据证明,在澳门回归祖国14年后的今天,澳门语言景观中的三种主要语言无论是使用频率还是使用的显著性方面都形成了中文优先于英文、英文优先于葡文的格局。

      按照邹嘉彦、游汝杰(2001)关于语言竞争的理论,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互相接触竞争的过程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各方的语言竞争力。而语言竞争力又分为政治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经济竞争力、人口竞争力、文字竞争力。我们以此为框架,对澳门语言景观的三种主要语言作一个初步的比较分析,或许可以看出目前三语地位排序后面隐藏的原因。

      

      在政治竞争力方面,澳门回归后,中文和葡文都是澳门的官方语言,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文化方面,澳门长期以来都以华人为主,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澳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留。经济方面,澳门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在国民经济比重中,与此相关的第三产业占61.4%,其中博彩业占的比重最大,占45.9%;其次是酒店及饮食业、批发及零售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8%及7.7%:都是推动澳门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⑤。在2013年入境高峰期访澳旅客中,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的,占总数的90%,且内地游客在入境数量和消费水平都远远超出其他两个地区⑥。人口方面,澳门地区按国籍划分,有509,788人为中国籍,占总人口92.3%,葡萄牙籍占0.9%,有37,695人为其他国籍,占总人口6.8%,其中菲律宾籍占2.7%⑦。在文字方面,虽然中文、葡文、英文都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但中文是澳门社会一直以来使用的文字,英文是澳门中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语言,而葡文仅仅只有葡籍人士、土生葡人和接受过专业葡语训练的人士才掌握,流通性十分有限。因此,澳门语言景观形成了目前中英葡的语言格局。

      (二)少数族群语言在澳门语言景观中表现不明显

      根据2011年澳门人口普查数据,其他国籍占澳门地区总人口的6.8%。但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这些少数族群的语言在澳门语言景观中的表现并不明显,除中英葡这三种主要语言外,含其他少数族群语言的样本仅占总样本的1.2%。其中大部分是法语,使用的商店多是一些国际品牌的服装和名品店,这些商店的目标群体并不仅仅是说法语者,而是当地的消费者和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在这里,语言已经不是起到它最基本的沟通作用,而是出于商业目的的一个符号象征。这也证实了先前学者关于招牌上少数族群语言使用的一个论断:“商业标识上的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信息,更重要的是一种象征意义。”(Landry & Bourhis,1997)

      从交际功能来看,中英葡三语已经能够满足澳门社会的交际需求。从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来看,中文是澳门本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工具,英文是澳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工具。从使用领域来看,中文是澳门社会的日常交际、广播传媒、中小学教学的语言,葡语是行政、立法、司法用语,英文是金融、商业、高等教育、高科技等领域通行的语言。因此其他少数族群语言很难在澳门社会语言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也极少出现在澳门语言景观中。

      (三)澳门官方和非官方的语言景观差异为非官方少用葡文,涉外商业区域和本地居民生活区域的语言景观差异为后者少用英文

      目前澳门法律规定中文和葡文都是澳门的官方语言,在语言使用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但并未对公共空间各种标识的语言使用做具体的规范和指引。根据目前统计的数据,在248个官方样本中,有216个样本都同时包含了中葡两种语言,占总比例的87.1%,这说明目前澳门官方标识较好地遵守澳门法律,在标识中同时使用两种官方语言。非官方样本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使用率最高的是中文单语样本,占43.4%;其次是中英双语样本,占27.8%;包含两种官方语言的中葡样本位列第三,占14.3%,这反映了民间语言使用与政府语言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官方语言使用符合语言政策不同的是,民间语言使用更注重语言使用的经济性。

      本地居民生活区和涉外商业区的语言景观差异则体现在英文的使用率上。本地居民生活区域的431个样本中,有200个都是中文单语样本,占46.4%,包含英文的样本仅有81个,占18.8%;而在涉外商业区域,包含英文的样本比例上升到39.2%。

      (四)澳门回归后,内地对澳门语言使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简化字的出现

      1991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在报道中葡两国外长会议时曾写到:“中葡双方就中、葡文在澳门的地位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即葡萄牙政府同意中文在1999年之前成为澳门官方语文,中方同意葡文在1999年后仍为澳门的正式语文。”这里的中文应当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就是普通话(程祥徽,1992),在大陆以简化字为书写系统。澳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并未经历过文字简化运动,在文字书写上仍沿用繁体汉字。随着澳门回归后与内地来往的增多,内地对于澳门语言文字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普通话语音形式和简化字的使用。

      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1年的数据,澳门日常用语中,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已由2001年的1.6%上升到5%,增加了3.4个百分点。但在澳门语言景观含有汉语拼音的64个样本中,使用普通话语音形式的仅有两例,且都是自下而上的商业标识(图1、2)。

      

      澳门语言景观包含汉字的样本共有1242个,其中绝大部分沿用繁体字,只有78个样本使用简化字,主要集中在关闸附近。这一地区不仅出现了许多简化字使用的现象(图3),还出现了多例繁简字并用的现象(图4)。

      

      六 结论

      澳门社会“三文四语”的语言状况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对象。语言景观作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我们观察澳门社会公共空间的语言实际应用情况打开了一扇窗口。虽然本次调查只选取了四个抽样区,未覆盖整个澳门,但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澳门公共空间语言使用的大致状况。

      首先澳门是一个多语社会,多语样本(包括双语、多语样本)占总样本数的54.5%,比同样是传统双语社会的香港高出7.9个百分点。公共空间标识上的语言主要为中、英、葡三种语言,尽管澳门的常住人口中还有菲律宾、越南、泰国、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但这些少数族群的语言在澳门语言景观中表现并不明显,在仅有的几例日、韩、法语样本中,语言的符号功能超出了交际功能,主要体现了商家的商业诉求。其次,澳门官方语言使用和民间语言使用存在一定差异,官方使用者较严格地遵守了澳门基本法对澳门官方语言的规定,双语样本大都以中葡为主,而民间使用者则更多地考虑到经济因素,双语样本以中英为主。最后,澳门回归后,内地对于澳门语言文字应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使用。这些现象(特别是汉语拼音形式)在总样本中占据的比例还非常小,且主要集中在靠近内地的区域。可以预料,随着澳门与内地各种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强,这种影响将会不断加强。

      ①澳门统计暨普查司《澳门及其人口演变五百年(一五零零至二零零零年)人口、社会及经济探讨》第133页。

      ②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第16页上,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8d4d5779-c0d3-42f0-ae71-8b747bdc8d88。

      ③转引自《澳门教育——对教育制度的探索》,王伟译,澳门政府版权。

      ④澳门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土生葡语目前在澳门使用的人数非常少,且在本研究搜集的样本中并未出现,故本文暂不涉及。

      ⑤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2年澳门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第1~4页,http://w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74901f28-78df-4f28-9f16-6a8fb95e76a7。

      ⑥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3年旅游业统计数据第5页下,http://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7b23463a-d253-4750-bd12-958030df5ccb。

      ⑦同②第10页下。

标签:;  ;  

语言景观中的澳门多语局面_双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