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苏衍峰

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放射科 266071

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性。方法: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选取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主干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叶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7.06%,对段动脉栓塞的诊断正确率为95.45%,对亚段动脉栓塞诊断正确率为94.74%。同时其对肺栓塞的误诊率为13.33%、漏诊率为3.75%、特异度为86.67%、敏感度为96.25%。结论:实施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性较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栓塞;诊断;分析

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0%,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病危症,早期可因为外源性栓子或内源性栓子引起肺循环障碍,由于其症状各异,且不具有明显特异性症状,容易导致患者忽略,为了及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还需加强多层螺旋CT检查 [1]。而本文旨在探索对肺栓塞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8年5月15日期间收治。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46.85±2.36)岁。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痰中带血、咯血、气促、呼吸困难、胸痛、胸闷,部分患者存在晕厥、下肢水肿等症状;(2)患者均无造影剂过敏现象。

1.2 方法

诊断方式:本次的64层螺旋CT机选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SOMATOM SENSATION型号,一次屏气状态下从头侧向足侧完成扫描,首选仰卧位,而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膈肌上方2厘米。本次扫描参数调整为:螺距1.25;准直1.0×6;管电流160mA;管电压120kV,增强扫描以每秒3.5ml速度注射,总剂量为100ml碘海醇,延迟时间为17~20秒。为了方便后期检查工作,还需进行适当的屏气训练。图像处理方法:在完成常规扫描工作后,还需将原始数据传至三维重建工作站中,且采用最大密度投影2mm、5mm、多平面重建 [2]。

1.3 观察指标

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以及价值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5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中,确诊的有80例,其中5例为主干栓塞,19例为亚段动脉栓塞,22例为段动脉栓塞,34例为叶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25%(77/80),与确诊结果差异性(P>0.05)。如表1所示:

表1: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

3 讨论

肺栓塞患病因素较多,包括吸烟、避孕药、妊娠、制动、肿瘤、创伤、慢性心肺脑血管疾病、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高龄等,具有病死率高、病残率高等特点,属于临床常见肺部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若干预不及时,可加重肺损伤,影响日常生活。为了尽早控制疾病,还需配合胸片、超声、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方式 [3]。

多层螺旋CT利用价值最高,可发挥操作简单、无创性、重复性强等优势,可进行任意层厚、位置三维成像,且采集信息量较大,可通过薄层扫描,提高图像分辨率,且能够减少运动伪影的影像性,缩短数据采集时间,覆盖范围较广,扫描速度较快,发挥显著作用性。同时多层螺旋CT能够更加方便观察到肺动脉管腔内狭窄情况和内栓子形态,更为直观显示受累血管的空间关系,对图像进行多方位成像,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技术,降低误诊率,用于肺栓塞诊断中,可发挥经济、快捷、安全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建,吴刚.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右心室参数评估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5(4):270-273.

[2]李怡璇,孙斌,郭力荣等.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诊断的相关性探究[J].医疗装备,2016,29(2):24-25.

[3]李艳辉,冯坤鹏,黎庶等.双能CT肺灌注成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合应用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6):905-912.

论文作者:苏衍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苏衍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